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高校德育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要实现高校德育的人文关怀取向,就必须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作为主要价值目标,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德育内容,把尊重学生主体性作为德育实施的有效方法,以实践教学作为实现德育人文关怀的关键环节,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用人文关怀精神指导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刘望秀  翁梅烨 《教育探索》2008,(11):106-107
冯契的“平民化自由人格”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教育价值。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体现在要求高校德育的社会适应性与个体适用性相统一、充分展示德育的人文关怀、有合理可行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市场经济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影响,指出德育人文关怀可从三个方面引导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有利于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阐明德育人文关怀应以促进人们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目标,并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价值支撑和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与德育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市场经济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影响,指出德育人文关怀可从三个方面引导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有利于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阐明德育人文关怀应以促进人们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目标,并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价值支撑和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学德育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将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有机统一起来,无疑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学德育的效益。在德育目标普适化、道德价值取向多样化和德育内容生活化等趋向的指引下,通过加强人文关怀,重视德育主体参与;积极开展心理疏导、素质拓展等活动,以网络道德教育为突破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并举,来提升中学德育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饺德育是德育有着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德育的功能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的主体性、人文性等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紧紧把握高职院校德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德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方蕾蕾 《中国德育》2015,(15):38-43
"互联网+"时代,我国德育正面临社会结构的变化、道德关系的重构、道德社会的延伸等境遇。已有的传统与现代两种德育取向虽有所分野,但二者的问题及特征并非独立存在,且"互联网+"时代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而非颠覆,故而未来德育也应择一融合的取向,即传统+现代的第三种德育取向。  相似文献   

8.
文化冲突对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有正负之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后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对德育的价值取向都有负影响。面对这些负影响,我们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主流文化,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借鉴后现代文化,正视文化冲突,建构包容的跨文化德育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对德育的价值取向的引领。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的有效性:理论解析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以及现代市场经济由“商品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科学主义”在中国高扬起造福人类的旗帜.这直接导致了二元经济结构并存状态下所形成的人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人文关怀的式微,生存和发展于其中的高校德育面临严峻的挑战。表现在:在技术理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评价受科学主义影响,以测量为手段,追求绩效的量化和精确性。在德育上,表现为德育测评。德育测评强调指标的量化,评价主体单一,重视评价的工具性。但德育的复杂性和整体性、情感性和内隐性、长期性和反复性、自主性和人文性,使得德育测评陷入困境,如测评到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德育,忽视德育的内在性,德育评价狭窄化,评价成为一种对人的控制。为此,必须改革德育测评,淡化功利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把评价主动权还给师生,强化底线评价标准,创新质性评价方法,使评价回归德育本体,真正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德育量化评价的有效性,论述中职学校实施德育量化评价提升学生品德素养的策略:严格制订德育量化评价的标准、制订德育量化评价内容、明确德育量化评价方式、管理德育量化评分结果。德育量化评价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和西方各国德育理论的发展均可看出,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德育的中心都离不开人,人由始至终都是德育思想中一个最根本的基点。德育人文关怀的合理性,不仅立足个体人格的需要,同样也是满足社会健康的良性发展需要。梳理古今中外德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不难看出,人文关怀始终是德育研究与实践的核心与终极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关注人格发展,尊重人性自由,将会一直作为德育的基本走向继续向前发屉。  相似文献   

13.
德育灌输的实践价值取向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输"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教师方法贫乏的一个客观结果,是教师实施的一种不恰当的德育方式和方法."灌输"不是一个方法层面的概念,试图通过德育方法的革新来克服"灌输"德育的困境无异于隔靴搔痒.灌输的根源在于精英化的德育价值取向,是精英化德育价值取向的主观选择、必然要求和实践表征.认识灌输的实质有利于德育真正回归生活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解放.  相似文献   

14.
尽管量化评价在学校德育评价实践中具有合理性,但过度的量化评价会导致如下弊端:窄化学生的全面发展,割裂道德结构的完整性,忽略德育的境遇性和人文性,助推学生的功利心理,忽略德育评价的情感属性。第四代评价理论强调“人”而非“数据”,强调多元价值主体之间的协商,强调从科学主义评价范式向人文主义评价范式转型,为超越德育评价的量化困境提供了可能性。据此,德育评价应实现对过度量化评价的质性超越,在理论层面框定质性德育评价体系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在实践层面实现德育评价方法的质性转型。具体措施包括:搭建动态、多元、开放的德育评价方法体系;以学生的真实道德需求为根基,回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主张;加强叙事性评价团队建设,以多元责任取代单一责任;完善质性德育评价方法,理解并欣赏德育评价过程本身;评价结果的运用回归育人本质,构建叙事性、连续性的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15.
学校德育教学中人文精神关怀的淡漠通常表现为德育目标操作的生硬直白.学校德育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加强人文关怀的研究,而德育目标潜隐性操作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德育教师自身的人文关怀特质在德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德育教师的人文关怀特质是从学生角度来看的,是指德育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有利于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品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特殊素质。  相似文献   

17.
对成人高校建设和谐德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践的发展中,学生主体利益之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人文关怀,使我国成人高校德育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本文主要从和谐育人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利益、培养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等方面,论述了成人高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国60年来,我国高校德育先后采取的是政治取向、经济取向和文化取向模式,它们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都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模式更多地暴露出它们的不适应性,建构新的德育模式成为今天高校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心理取向模式正是适应这一形势需要的产物。这一模式强调道德教育要从学生的道德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注重道德生活实践,讲究道德评价的激励性。相信它不仅会被愈来愈多的德育工作者所看好,也会受到高校学子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作为高校德育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人文关怀是对大学生生命、生存、发展现状的积极关注,是对大学生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实践的主动关照,是对大学生适应、发展和创新能力的热切关怀。加强高校德育的人文关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人文彰显,是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论研究生德育的生活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明了研究生德育生活化取向的理论渊源与现实需求,指出了研究生德育生活化缺失的状况,认为研究生德育生活化是研究生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提高研究生德育效能的有效途径,是研究生德育的必然归宿.同时提出要坚持研究生德育生活化取向,推进研究生德育生活化进程,必须构建研究生德育目标生活化、内容生活化、方法生活化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