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分享行为又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内容。为探究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分享行为发展的特点,本研究从角色游戏本身出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天津市河西区几所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展开具体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在角色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发生的频率与幼儿对该角色游戏环境的熟悉程度呈正相关;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主要以物品分享为主,物——物交换成为其主要分享模式;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与幼儿所扮演的角色类型并无太大关系,但与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幼儿人格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4-5岁是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关键期。研究以天津市某公办幼儿园中班幼儿为对象,对实验组幼儿进行为期8周的分享主题绘本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绘本教学显著地促进了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且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之间接近显著相关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班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与其语言能力发展具有紧密的关系,同伴分享阅读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同伴分享阅读与幼儿叙事能力的内涵,论述了同伴分享阅读对中班幼儿叙事能力的影响,并对基于同伴分享阅读的中班幼儿叙事能力提升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希望为中班幼儿叙事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丁霞 《早期教育》2012,(10):29-32
分享是亲社会的一种表现,是指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分享更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享意识与分享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观察法、谈话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中班幼儿的分享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分享行为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4):116-120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呈现出方式多样和自主与不自主并存的特点。影响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形成的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幼儿自身等多个方面。为此,需要提高对幼儿分享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幼儿分享教育的指导,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6.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性行为,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国内外的研究大多致力于个体自身和环境对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影响研究,跨民族的对比研究很少。在喀什地区某幼儿园随机抽取40名中班幼儿作为被试,得出以下结论:幼儿园中班幼儿整体分享水平不高,不分享的幼儿占总体的30%;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和不同组别的幼儿之间分享行为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自主游戏的自由氛围中,规则意识和行为存在有其必然的重要性,能让幼儿在有序的游戏环境中提升自主游戏的有效性和快乐指数,也能够有效减少在游戏中安全问题的发生。就以如何在自主游戏中促使中班幼儿养成规则行为,提出了规则意识和行为的必要性,对中班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能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具备了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规则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以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更是为幼儿进入社会、遵守社会规则奠定基础。然而,我们发现在一日生活中,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常常表现出很多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尤其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成为规则的维护者和补救者。  相似文献   

9.
为了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选取了某幼儿园小、中、大班各30名幼儿,将各年龄班的幼儿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三组进行游戏时玩具的数量不等,即分别为玩具数量多于、等于和少于小组人数。结果表明:小班、大班的幼儿都表现出当玩具数量少于人数时,幼儿做出分享行为的人数明显多于玩具数量等于和多于幼儿人数的情况。但中班幼儿面对不同数量玩具时的分享行为差异不显著。另外,当玩具数量等于人数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年级差异,大班幼儿做出分享行为的人数显著多于小班和中班幼儿。当玩具数量多于人数或少于人数时,不同年级幼儿的分享行为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的结论是:玩具数量是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之一,随着玩具数量的减少,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增加。  相似文献   

10.
方明惠 《早期教育》2006,(10):36-37
幼儿的成长需要同伴,更离不开他所赖以生存的社会。但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核心式家庭结构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儿性格孤僻,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合作意识、分享意识等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现以中班平行班社会活动“喜欢和你在一起”为例,谈一谈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的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较协调、灵敏。球类活动是最适合幼儿开展的运动内容之一,其趣味性、多功能性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中班幼儿在球类游戏中已经表现出同伴间合作互动的意识。如幼儿喜欢玩两人接抛球,互相滚球等活动,都表现出极大的互动。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应该更多地参与幼儿游戏,特别是刚开展球类游戏,教师要适时给幼儿一些鼓励,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对球类游戏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音乐游戏的宗旨是以幼儿为本,让幼儿获得快乐。随着中班幼儿自主性和规则意识的逐步增强,在音乐游戏中,教师需要更多地倾听幼儿心声,选择符合幼儿兴趣、能激发其积极参与的游戏音乐;尊重幼儿需要,创设幼儿自主游戏的适宜环境;采取有效的支持策略,引导幼儿在自主表现中获得快乐体验。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40名中班幼儿进行性别意识研究,利用访谈的方法对被试幼儿的40名家长和1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班幼儿的性别意识发展特点:性别认同方面,中班幼儿对于自身的男女性别认识清楚;性别稳定性方面,中班幼儿知道性别不会随着时间、情境和成长变化而变化,对人的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已经基本形成;性别恒常性方面,女孩回答性别恒常性问题的正确率总体上比男孩略高一些,中班幼儿对自身及他人的性别属性的永久性有了一定认知,具有了性别恒常性意识。2.父母的教育作为上的特征:家长带幼儿认识性器官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家长带男孩认识性器官的比率显著高于家长带女孩认识性器官的比率;家长对幼儿相反性别行为的干涉程度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当幼儿表现出相反性别的行为时,家长对于男孩的干涉比例要高。3.幼儿园中班教师的性别教育实践特征:幼儿园中班教师认为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十分必要;幼儿园中班教师自身的性别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别意识;幼儿园中班教师具有明确的性别教育观念,重视对幼儿的性别教育,并通过绘本故事、动画片、师幼谈话、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14.
邱惠评 《福建教育》2013,(10):58-59
交流分享是角色游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和幼儿交流游戏中的经验、分享游戏中的情感的重要平台。交流分享环节组织得是否成功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怎样取舍游戏中教师观察到的幼儿行为,提取有价值的内容进行交流,这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在一次中班上学期角色游戏中我观察到了以下4种情境。  相似文献   

15.
开展幼儿园中班节气食育主题活动,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开展活动,引导幼儿感知了解节气美食、亲身体验制作节气美食并与人分享节气美食,丰富幼儿的身心体验,带领幼儿感受节气美食的独到之处,传承祖先优秀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歌唱,是人类表达、交流思想情感的最自然的方式,歌唱活动也是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来说,唱歌是他们进入音乐天地最自然的途径,生活中,幼儿发自内心的快乐哼唱随处可见。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关于音乐要素和音乐经验的积累,他们更加喜爱音乐中的游戏活动,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元素符合中班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能“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相似文献   

17.
分享交流是幼儿科学探究后的关键环节,分享交流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科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对组织幼儿探究之后的分享交流还存在认识偏差和操作盲点,没能顺应幼儿的探究兴趣、需要与经验,有效地组织幼儿分享。  相似文献   

18.
玩具所属性对4~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自然实验法,考察了中班和大班幼儿对于公有玩具和私有玩具的分享意愿和分享行为,结果发现:1.中班幼儿对玩具的所属不太在意.在公有玩具分享上倾向于轮流,忽视同伴以及霸占和争抢玩具的情况较明显.在私有玩具分享上主动性较高,乐于交换.分享行为受成人的引导与暗示较明显.2.大班幼儿对玩具的所属有所顾虑.在公有玩具分享上倾向于共同游戏,出现自主的利他行为.在私有玩具分享上倾向于将交换作为一种手段,道德行为受外界评价的影响较多.研究者据此提出,只有在尊重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其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幼儿分享现象现状的分析,探寻分享意识淡薄产生的原因,认为缺少分享意识会影响幼儿的合作行为、同伴关系,以及心理健康.提出在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挥榜样作用的力量,为幼儿创造分享机会,建立分享规则,并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分享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一、主题起源进入中班的幼儿,已从"生活在自我中的个体"成长为"想融入集体中的个体"。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做哥哥姐姐"有着非常强烈的愿望,对成长感到自豪。同时,中班幼儿对与同伴交往的需求也日趋明显。结合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年级组的老师开展了"我是中班小朋友"这一主题活动,在一次集体活动"采访朋友"中,孩子们对于"采访"充满疑惑,好奇满满,并发表各自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