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那么由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产生出来的精神火花,应该是千姿百态、绚丽夺目的,一篇作文的个性,主要在于独特的经验感受、情感的投入、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语言和与众不同的文风,等等,那么,怎样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程式化、虚假编造等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意志,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是问题的实质。那么,如何重视儿童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呢?一、鼓励个性化的写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那么,每个丰富多采的个性所迸射出来的火花,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一篇作文的个性,主要…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习作作为最能展现学生个性的途径,展现的应该是学生内心最真实的一面。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视写作为苦事,作文内容则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充斥。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个性,凸现自我。然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拓展思路,让他们乐于写作呢?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尝试。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对学生作文评价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健康明朗的天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是语文教学不变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真正"珍惜、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就要在习作教学中把学生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不断地为他们搭建有利于其学习的平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能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积极回应,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使他们获得知识意义上的不同建构。一、"丰富多彩"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体独特的观察、思考与创造。作文是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学生习作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习作能力是他们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生命具有个性.作文教学应有利于个性的发展.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是作文个性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必然有其独特的个性,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当然了,这需要老师的引导,我们可以从,作文的立意、体裁、选材、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对学生积极培养。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必然有其独特的个性,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当然了,这需要老师的引导,我们可以从,作文的立意、体裁、选材、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对学生积极培养。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平心而论,我们的作教学人精神太少。少在哪?就少在不能“以人为本”,大胆地鼓励每一个人的不同的个性,当然更谈不上培养个性!  相似文献   

9.
作文个性化 写“我”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包括激情、心境、信心等心理状态.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组合不同,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中个性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的创造性。创造性来源于人的个体或由不同个体组成的集体,而个体的独特的“身心组织”———一个人的个性,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前苏联合作教育家认为:“所谓个性,通俗地说,就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具体地说,它包括智力、兴趣、动机、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精神力量等诸多因素。由于每个人的“身心组织”不同,对变化的外界的刺激和作用有不同的反映和吸收,由此组成的本质、能动的身心力量,其迸发出的创造力是各不相同的。古今中外富有成就的政治家、作家、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评价更应注重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不同,积极回应,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重建。一、鼓励和珍视学生"丰富多彩"的观点和感受一篇作文的个性,主要在于独特经验感受,要使学生在习作中敞开心扉,做到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  相似文献   

12.
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限制,看到什么就写什么,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小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作文教学中要解放对他们的束缚,让他们自主观察、思维、表达,实现作文个性化。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强调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提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觉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是"清规戒律"太多,如强行命题、框死文体、规定写法、限定字数等,使学生的写作处于被动,以致千人一面,无思想火花,无个性色彩.因此,"尊重学生个体,张扬习作个性"是作文教学应该倡导的一个主题.那么,应如何去强化学生作文的个性指导呢?  相似文献   

14.
成亚英 《生活教育》2014,(13):115-117
正写作是儿童心灵的对话,情感的宣泄,自由的写真。教师在批阅学生习作时,本该看到富有个性、朝气蓬勃、色彩缤纷的文字,然而遗憾的是,在学生作文中常常看不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听不到动人心弦的旋律,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一个个的"克隆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小学作文是每一个学生生命个体的自主行为,这决定作文教学天经地义是个性化的。一篇作文的个性,主要在于作者独特的感受、情感  相似文献   

15.
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体独特的观察、思考与独特的创造.作文是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学生习作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习作能力是他们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6.
襄阳市第七中学(以下简称"襄阳七中")的办学理念是"为每一名学生营造快乐成长的空间",其精神内核是快乐成长教育。快乐成长教育的内涵就是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使学生将来能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能够迎接丰富多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周景洁 《辅导员》2014,(20):56-56
让个性绽放 作文,是传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沟通的一种精神劳动;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复制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禀赋和体验感受,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不能追求“千篇一律”,而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个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作文就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这种产品属于学生的所思所想,应该有新意。能够充分展示一个人的个性。我们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要在充分尊重还原学生的个性自由的基础上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增强他们的写作兴趣.写出具有新颖的视角、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真诚的情感体验的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19.
李善良 《现代语文》2005,(12):74-75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学生的个性是丰富多彩的,表现在学习中,就是能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20.
实施新课标,倡导语文个性化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个性的发展,因此,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课标")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凸显了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施新课标的实践中,倡导语文个性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