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选取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跳高比赛前六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三维高速摄像机对助跑阶段最后两步进行全程拍摄,使用APAS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中国顶尖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步长、摆动腿蹬伸膝角、起跳腿离地水平速度等技术指标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技术分析的研究成果与跳高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中国跳高运动员训练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析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跳高项目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对跳高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赛 前训练阶段,赛中期间及赛后调整阶段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阐述,以供跳高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女子背越式跳高人体腾空阶段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八运会女子跳高预选赛(成都站)中健将级以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 运动员在起跳、腾空阶段的人体运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了解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腾空 阶段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郑军 《体育科技》2006,27(2):56-60
本文选取了从1999年~2005年参加全国14、15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的跳高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就其测评中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专项跳高成绩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大纲》比较,对近7年我国14、15岁跳高运动员的选材进行了总体评价,对其重点选拔阶段进行了理论论证,并对我国14、15岁跳高运动员未来的竞技能力做出预测,希望可以为青少年选材和育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备战第十四届全运会为切入点,探究女子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特征,总结其赛前训练中的实践经验,整理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跳高赛前训练理论。通过实地调查胡麟鹏、陆佳雯、刘肼毅、邵雨琪四名运动员备战全运会赛前训练情况,深入访谈跳高训练方面专家,研究发现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大负荷量、中等强度的力量和速度训练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大强度技术训练为主,第三个阶段以中等强度的速度节奏跑以及技术模仿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模型及主导因素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方面,我国高水平男子跳高运动员与世界高水平男子跳高运动员存在明显差异,这一差异是导致我国男子跳高运动水平落后世界水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孙晓  李响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3):108-108,110
对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损伤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损伤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跳高运动员青少年训练阶段,经常进行较全面的形态机能检查与评定,可及时掌握其发育成熟速度与程度,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从而合理地调整训练手段与负荷。对跳高训练水平进行客观检查与评定是制定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也是有效地控制训练全过程的关键环节。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学者对跳高训练的研究成果,列举了跳高运动员训练水平的评定标准,为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手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了从1999年~2005年参加全国14、15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的跳高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就其测评中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专项跳高成绩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大纲》比较,对近7年我国14、15岁跳高运动员的选材进行了总体评价,对其重点选拔阶段进行了理论论证,并对我国14、1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运用三维摄像方法,对参加200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中山站比赛、成绩在1.80米以上的10名女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阶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起跳时间短,水平速度损耗较大,速度转换率偏低。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及数据对比分析,对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中我国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资格赛中,男子撑杆跳高(99.16%)、跳远(98.79%)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最高;女子跳远和跳高运动员发挥率相对较低;进入决赛的男子跳远、跳高及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的发挥率均高于资格赛.资格赛中女子跳跃类项目的成功率均低于男子.决赛阶段跳高运动员仍保持100%的成功率,我们还发现远度项目对成功率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高度项目.男女跳高、三级跳远平均成绩变异系数小,展现良好竞技状态;男子跳远在资格赛、决赛中变异系数均较大,发挥不够稳定,但运动员展现了绝对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2.
跳高运动的技术特点和比赛要求,决定跳高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能力。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周期性为原则,在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对跳高运动的心理训练进行探讨。以供广大的跳高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及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优秀跳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年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早熟现象严重,保持高水平的年限和退役年龄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均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雍明 《体育科研》2011,32(4):64-66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起跳技术分别从起跳阶段时间、起跳腿膝角变化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改进、完善郑幸娟的跳高专项技术,尽快提高我国女子跳高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5.
背越式跳高在起跳阶段获得垂直速度时,既要有起跳的速度又要有起跳的幅度,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本文重点采用图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助跑速度转化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跳高运动员的成绩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世界跳高运动发展特点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跳高运动经过百余年的演变和发展,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尤其是60年代末期背越式技术的出现,使跳高运动水平有了新的突破。当今世界跳高运动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跳高运动总体水平正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对当代世界跳高运动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就此对未来跳高运动发展前景作出展望,以利于准确把握跳高运动发展脉搏,制定跳高长远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跳高成绩提供思路,以推动跳高运动水平的更快发展。二、当代跳高运动的发展特点卜档代跳高运动员年龄特点当代世界优秀男女跳高运动员年龄变化有两个显著特…  相似文献   

17.
于洋 《中华武术》2022,(5):55-56
跳高运动中专项训练手段的选择及应用对专项训练效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决定因素。在跳高运动员的培养中,良好的体能、强健的身体素质也是为其选择训练手段的基础目标与要求,因而在实际开展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训练项目。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跳高运动员选择与应用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入手分析,以期为跳高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专家访谈法、三维高速摄像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4 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代高水平 背越式男子跳高运动员越来越重视起跳的速度,重心在起跳阶段缓冲不明显,腾起角度有减小的趋势;在起跳阶段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腿 的缓冲幅度大于国外优秀运动员,髋、膝、踝3 个关节的缓冲技术同起跳质量和运动员的伤病有很大联系;上下肢摆动的协调配合可以帮助运动 员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建议教练员重视上下肢摆动比例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跳高、排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生物力学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应用Cybex-6000等速测试系统对22名排球运动员和28名跳高运动员膝关节肌力进行等速向心肌力测试,以探讨排球、跳高两个不同项目运动员膝关节屈伸等速肌力特征及差别.测试结果表明:跳高运动员优势腿、非优势腿股四头肌相对峰力矩在360(o)/s和90(o)/s上均大于排球运动员;而排球运动员腘绳肌相对峰力矩与跳高运动员无明显差异,排球运动员双侧腘绳肌峰力矩(90(o)/s)差异程度显著小于跳高运动员;排球运动员在90(o)/s的速度下测得的股四头肌与胭绳肌峰力矩比值(H/Q)要显著低于跳高运动员,随着角速度的变化(90~360(o)/s),排球运动员和跳高运动员股四头肌与胭绳肌峰力矩比值(H/Q)均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