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何郁冰  伍静 《科学学研究》2020,38(6):1108-1120
随着技术创新逐步走向系统化和生态化,企业需跳出单向的竞争或合作思维,重视与外部组织开展协同创新。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背景,探讨了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位置(企业生态位)如何影响其与外部组织的合作,进而作用于技术协同创新绩效。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生态位宽度和态势对技术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重叠度对技术协同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2)技术协同创新模式(技术交易、技术联盟)在企业生态位与技术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中都起到中介作用;(3)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匹配对各个维度企业生态位与技术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
协作研发网络结构对产业技术生态位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协作研发网络结构对产业技术生态位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收集1989—2011年间我国汽车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汽车产业不同时期的协作研发网络、计算整体网络结构特征值,并利用专利IPC分类号数据测度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继而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协作研发网络密度、中心性与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呈倒U型关系,协作研发网络集聚系数与产业技术生态位重叠度呈U型关系。根据实证结果,为政府出台相关产业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提供参考,为我国汽车产业加快提升技术生态位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技术生态位与技术范式变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学中最基本的生态位概念及其思想,也适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范式研究。生态位理论在企业管理和产业发展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技术分析研究领域,基于技术生态位概念建立的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是结合案例归纳出的独特的思想方法,作为技术范式演化的分析模型,在生态学、演化经济学和技术研究之间架构了现实的桥梁,为技术变迁研究提供了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传统企业技术战略匹配的不足,在分析企业技术生态位与技术战略选择适应性基础上,运用双边匹配和多目标规划方法构建基于技术生态位结构特征(宽度和重叠度)的企业技术战略动态匹配模型,并以广州市萝岗开发区34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进行案例研究,通过Matlab软件编程求解得出34家企业应采用的技术战略.基于技术生态位结构特征的动态匹配模型可为企业技术战略选择提供一种更为宏观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京  陈晶  李舒妍 《科研管理》2024,(5):94-104
创新生态系统是加快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经济格局的重要支撑,加速释放的数字生产力为区域创新带来了巨大红利。基于2013—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多重中介模型、调节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及空间模型,结合生态位理论和协同理论等,在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探究数字技术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区域创新绩效,且对技术子系统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商业子系统和科学子系统。(2)数字技术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路径中,各子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和子系统间协同不仅存在并行中介作用,也存在链式中介作用。(3)技术子系统和商业子系统的生态位宽度能够正向调节数字技术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4)数字技术发展强化了创新极化的格局。本文拓展了数字技术驱动区域创新相关研究的理论视角,也为各区域通过数字技术塑造多维生态优势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业企业种群生态位测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至关重要。引入生态位理论提出了区域科技创业企业种群生态位概念,借鉴物种生态位测度思想构建了科技创业企业种群生态位的测度模型。以青岛为例分别测度了科技创业企业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并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科技创业生态位适宜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22,(1)
基于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理论,从创新综合生态位、创新生态位宽度以及创新生态位重叠度3个维度对区域创新生态圈自主进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创新综合生态位显示我国区域创新生态圈整体自主进化能力较弱;地区创新发展不平衡,呈南强北弱、东中西阶梯状分布并依次减弱趋势;从创新综合生态位和创新生态位宽度二维角度将区域创新生态圈划分为明星类、金牛类、幼童类、中庸类和“瘦狗”类五种类型;创新生态位重叠度显示区域创新生态圈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大,且呈地域集聚性竞争。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传统企业技术战略匹配的不足,在分析企业技术生态位与技术战略选择适应性基础上,运用双边匹配和多目标规划方法构建基于技术生态位结构特征(宽度和重叠度)的企业技术战略动态匹配模型,并以广州市萝岗开发区34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进行案例研究,通过Matlab软件编程求解得出34家企业应采用的技术战略。基于技术生态位结构特征的动态匹配模型可为企业技术战略选择提供一种更为宏观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对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对公共研发组织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测度分析.研究表明:(1)近10年我国创新生态位适宜度总体水平均在0.5以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态位适宜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BCC模型测度结果显示,横向比较各省份之间公共研发组织的效率值存在着较大...  相似文献   

10.
品牌生态位测度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兴元 《预测》2006,25(5):60-64,80
借鉴生态学原理,对品牌生态位的涵义进行了初探,建立了品牌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度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品牌生态位适合度评价的函数法、模糊评价法、适合度复合系数法以及基于同类标杆案例品牌贴近度的品牌生态位适合度评价模型。给出了一个实际应用案例,针对案例中的四个品牌,分别计算了目标品牌、竞争品牌以及标杆品牌的品牌生态位宽度、重叠度。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该目标品牌的适合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是当前创新管理领域研究的主要范式之一。借鉴态势理论,利用ICT行业40家上市公司2015-2017年数据,从双网络的结构与关系双重维度出发,探究各网络特征与企业技术生态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合作网络规模与技术生态位呈倒U型关系,知识网络规模与技术生态位呈正相关关系,合作距离与技术生态位“态”呈倒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企业选择有效合作策略、知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谢洪明  张颖  程聪  陈盈 《科研管理》2014,35(12):1-8
不同网络嵌入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构建了网络嵌入、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广东省高新技术与民营科技型企业为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结构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没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也无法通过学习能力的中介对其产生间接的影响作用;(2)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不仅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还能通过学习能力的部分中介作用对技术创新绩效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3)在小规模企业中,网络密度对于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技术创新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拓展以质量信号为主要内容的市场信号理论和以技术特征为主要内容的知识转移理论,分别引入技术可供性和技术特征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选取2010—2020年A股上市的313家制造类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实证研究质量信号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质量信号与技术可供性的增强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随着质量信号的加强,技术可供性也有所增强,且技术可供性在质量信号与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技术宽度、技术深度以及技术重叠度等技术特征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并且负向调节质量信号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出重视质量信号的发送与接受,提升技术可供性,有效把握与预知技术创新或变革所可能带来的市场效果,保持适当的技术宽度、技术深度以及技术重叠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相关理论梳理,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技术、产业结构因素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碳排放,但前者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要远低于后者。(2)两个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存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作用有所增强,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则减弱;沿海地区技术进步的减排效果显著大于内陆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内陆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则更大。(3)技术与结构因素的交互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分时期和分区域的子样本进一步验证了这种交互效应的稳健性。本文为理解中国碳排放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如何统筹技术与结构性因素,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相关理论梳理,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技术、产业结构因素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碳排放,但前者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要远低于后者。(2)2个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存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作用有所增强,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则减弱;沿海地区技术进步的减排效果显著大于内陆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内陆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则更大。(3)技术与结构因素的交互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分时期和分区域的子样本进一步验证了这种交互效应的稳健性。为理解中国碳排放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如何统筹技术与结构性因素,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国工业1990—2015年间的统计数据,根据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理论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种技术路径,引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出反映技术变化的技术进步指标(TC)及技术效率指标(EC),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能源价格、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在能源价格和能源强度间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且从长期来看,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可为工业能耗的降低起到正向作用,技术进步则在短期和长期内可达到促进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赢结果,而规模效率对于降低能源强度的正向调解机制尚不显著,但从长期看来仍表现出积极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8-2017年中国沿海1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SBM-GML模型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从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4个方面进行分解,并通过FGLS模型系统地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由纯技术变化驱动,规模技术效率变化和...  相似文献   

18.
摘要:本文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农业技术进步估计值,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考察农村人力资本、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国家层面,农业技术进步增加了农业碳排放总量,农业碳排放具有强路径依赖性和滞后性,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正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从地域层面,东部技术进步值最低,中部农业碳排放总量最高,西部技术进步值最高、农业碳排放总量最低。东部农村人力资本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正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农业产业结构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正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技术变迁下企业技能结构研究是技术变迁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回顾了西方有关技术变迁下,技能结构研究的理论框架,重点分析和评述了技术变迁与员工技能结构、技术变迁与技能型员工工资、技术变迁与雇佣结构的关系.最后,在评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引擎和最具潜力的部门。本文首先从内源和外源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路径,进而以我国国有大中型民营工业企业为例实证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路径对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了我国现阶段促进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