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现代材料学主要依赖于对各种材料性能和特征的理解,但在常规实验和实际的应用中经常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给生产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材料力学的性能测试实验是得到材料性能详细数据的唯一方式,也是在进行材料性能模拟和大型材料性能数据库建立时最重要的工作,是无法用别的数据所代替的[1]。材料力学的测试技术在材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研究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的特征和趋势,在现代材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当前,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势头迅猛,由于能量存储方式所限,轻量化成为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轻量化技术作为产品性能提升和产业化成熟度改善的技术支撑.多材料混合应用技术作为实现整车轻量化的有力途径,近年来逐渐在国内整车企业得以应用.伴随着材料技术和汽车开发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新材料应用于整车设计开发,与此同时,相关材料及部件性能的精准化测试与评价技术、材料与部件性能数据精准化分析与应用技术、材料及部件精准化建模仿真技术及其测试评价体系缺失,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汽车新材料应用及汽车行业技术进步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势头迅猛,由于能量存储方式所限,轻量化成为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轻量化技术作为产品性能提升和产业化成熟度改善的技术支撑.多材料混合应用技术作为实现整车轻量化的有力途径,近年来逐渐在国内整车企业得以应用.伴随着材料技术和汽车开发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新材料应用于整车设计开发,与此同时,相关材料及部件性能的精准化测试与评价技术、材料与部件性能数据精准化分析与应用技术、材料及部件精准化建模仿真技术及其测试评价体系缺失,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汽车新材料应用及汽车行业技术进步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势头迅猛,由于能量存储方式所限,轻量化成为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轻量化技术作为产品性能提升和产业化成熟度改善的技术支撑.多材料混合应用技术作为实现整车轻量化的有力途径,近年来逐渐在国内整车企业得以应用.伴随着材料技术和汽车开发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新材料应用于整车设计开发,与此同时,相关材料及部件性能的精准化测试与评价技术、材料与部件性能数据精准化分析与应用技术、材料及部件精准化建模仿真技术及其测试评价体系缺失,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汽车新材料应用及汽车行业技术进步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支撑核电厂核级管道系统全生命周期内各项关键技术要素分析评价的重要基础,核级管道非常规力学性能主要是指材料真应力-应变、断裂韧性、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疲劳性能.由于核级管道材料非常规力学性能测试研究缺乏系统性且国内测试技术尚不完善,长期以来这些关键要素的分析只能依赖国外材料非常规力学性能数据库或标准中的设计曲线.  相似文献   

6.
为了航空飞行器新材料的快速应用,如何获取准确、无损地测量材料力学性能参数的方法成为迫切需要。本文推导了采用均匀悬臂梁动态法测量材料弹性模量的测试原理,并采用激光测试方法和锤击法分别测试了悬臂梁试验铝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对两种试验数据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7.
杨立保 《科研管理》1996,17(6):46-51
本文从材料技术研究结果具有的效应和材料失效特点出发,阐述了材料技术的主要成果形式和合同项目验收的程序。详细分析了合同完成情况的评价方法.指出关键技术与创新,技术指标,研究内容、技术文件,应用情况是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同时提出了用“五化”评价研究过程与水平、七个因素评价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花少震 《科技风》2023,(12):123-125
材料力学是机械、土木、材料等传统工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目前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材料力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其同课程教学目标的联系,提出了材料力学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并且详细地阐述了材料力学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内容,分析了各模块之间的联系和该模块化教学改革的优点,及对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通过材料力学课程内容模块教学改革,强化了对比,突出了规律性,且和工程实践衔接更紧密。  相似文献   

9.
性能评价是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建立性能评价标准,可以有力地推动图像检索技术的良性发展.本文对国外CBIR.性能评价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论述了CBIR性能评价中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如标准测试数据集的建立、通用评价框架的构建等,并对目前主要的CBIR性能量化评价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的材料力学辅助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材料力学课程现状分析,结合材料力学课程特点,对网络环境下对基础理论重点指导、网上实验室建立、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三个方面辅助教学设计,将使材料力学教学内容更趋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9,(7)
脚型–鞋–材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与制约,三者之间的综合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鞋的舒适性能。通过脚型的测量,采集脚多个纬度的数据,为运动鞋的舒适性能奠定基础。采用外观视觉效果、穿着实验、物理性能测试等手段,以主观客观测试结合评价舒适性能的科学方法,系统研究各种运动鞋及其材料的舒适性能,为科学制鞋,舒适穿鞋,提供实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复合材料力学课程是联结基础力学理论与实际科学研究的纽带。该文针对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工程力学专业复合材料力学核心专业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标学校“双一流”建设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面向科研思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本研究重点体现科学研究与知识学习的不同,带领学生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培养科研思维:通过建立基于科研思维的复合材料力学培养方案,更新结合科技前沿的复合材料力学教学内容,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科研思维的翻转课堂,结合“知识掌握”和“思维训练”两个方面,完善基于科研思维的复合材料力学多维教学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复合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思路由知识学习向科研思维的转变,使复合材料力学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某电站锅炉碳钢过热器集箱超期服役、超温运行后材质退化较严重.传统L-M方法存在缺陷与较大误差.老化因子修正法充分考虑了材料老化导致材料性能劣化因素而引入新概念,使高温部件寿命评估技术由估算发展到精算的新阶段.本文特参照提出本例集箱测试方案,必将使其状态评估、寿命评估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燃烧热释放速率是表征材料燃烧性能的一个主要参数,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材料燃烧性能的评价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对燃烧热释放速率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采用了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数据噪声的计算对滤波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采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对燃烧过程的氧浓度进行滤波,或者对最终热释放速率进行滤波,能够显著地降低测试数据的噪声,最大降幅可达50%,大大改善了测试结果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桥梁工程中广泛应用,准确计算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量和量测实际伸长量是控制张拉质量的基础.根据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目前的施工技术,针对工程中常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浅谈预应力筋伸长量计算与量测.  相似文献   

16.
在工程实践中,对工程材料的使用随处可见,进而对工程材料的性能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使用性能、工艺性能。使用性能又分为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材料的工艺性能主要是指材料的可铸造性、可锻造性、焊接、切削加工等。依据材料的性能可以使设计更加合理,材料的性能在设计中也是一项重要依据。在检定中,材料的性能也是判定一种材料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笔者主要向大家简单介绍材料力学性能中的硬度检测的原理。  相似文献   

17.
水泥基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与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宏观力学及耐久性能,纳米压痕能够测定硬化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各相的力学性能。本文介绍了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及试验方案,结合统计纳米压痕技术、相关电镜及微观测试方法,详细分析了水泥基材料中微/纳观组分及力学性能和加入细掺料的水泥基材料组分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水泥基材料界面区微观力学性能,尤其对硬化后水泥浆体中大量存在并显著影响水泥基材料的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物理化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为今后纳米压痕测试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推广,建立水泥基材料微观力学性能与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工科材料力学课程课时减少,课程难度和内容变化不大的现实情况;作者根据从事工科材料力学一线教学的多年经验,从材料力学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和探索,按照材料力学对所研究问题的步骤分成三步,课程重点按照这三个步骤来进行划分,并对材料力学课程中的重要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通过本文的研究,材料力学解决问题的三大步骤和研究方法更加清晰明确,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课程精髓的理解,更好的提高材料力学学习效率和成绩。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6,(2):89-90
在电测法基本实验的基础上设置材料力学综合实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实验进行测试,综合使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实验测试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汽水管道系统振动的危害和成因,论述了开展管道系统振动诊断与评价的意义,介绍了开展管道系统振动诊断与评价研究的技术路线,所采用的测试技术与振动摸态计算分析方法,以及原因分析方法与振动治理思路.在调研振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