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琳 《职教论坛》2007,(11S):51-53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全球化和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分工,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打破国内市场竞争的局限走向国际市场,催生了产业集群的国际化,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不但要立足地方的产业集群.而且要放眼世界。即以服务地方产业集群为宗旨,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能力的人才.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河北省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作为为产业集群提供人力与技术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协调。为此,在产业集群的背景下,河北省高职教育应合理布局院校、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培养层次、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河北省高职教育在产业集群背景下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龙  赵彬 《职教论坛》2012,(24):31-34
以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南昌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的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产业集群的打造和建立需要与之配套的产业技能型人才的塑造和汇聚,而这种塑造和汇聚除了引进、培训之外,更需要的是自己培养.整合和发展南昌高等职业教育既为南昌产业集群建设提供人才资源的保证,又为南昌甚至江西省提供产业更新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保证.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又为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上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广阔就业市场.当前,南昌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认同、办学特色、就业出路、法律法规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因此要从认识、规划、进一步改革开放、深化创新等方面入手,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使有特色的办学、有特点的专业、有特长的学生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年的大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一直摆脱不了传统理念的束缚,必须理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集群的关系,在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内容上、类型范畴上和层次沟通上适配产业集群的发展,从而符合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对人才的多元要求。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速培养与江苏产业集群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和专业人员,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既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又是有助于江苏省高职教育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江苏省现已形成近100个规模较大、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为适应产业集群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和产业集群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江苏省应采取三大策略:一是融合产业和高职教育发展政策,使江苏省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根据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采用多种手段优化江苏省高职教育的院校布局;三是提升办学层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增强江苏省高职教育的适应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分析重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重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示范建设,提升重庆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加强内涵建设,提升重庆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升重庆高等职业教育聚合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重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探讨了重庆统筹城乡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国际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须实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文章通过分析产业集群与人才的关系以及福建高等职业教育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福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程琳 《职教论坛》2007,(21):51-53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全球化和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分工,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打破国内市场竞争的局限走向国际市场,催生了产业集群的国际化,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不但要立足地方的产业集群,而且要放眼世界。即以服务地方产业集群为宗旨,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能力的人才,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由于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传统和政策扶持,江西省产业集群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集聚效果.但是由于该省产业集群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要使产业集群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营造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相协调的良好环境,树立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省产业集群相融合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适应区域产业集群要求的高职专业集群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既是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领域,也是中国新时期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领域。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求与之高度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其新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专业集群建设,树立专业集群战略发展新理念,创新战略管理新体制、集群化建设新机制、空间集聚新模式,确定建设新目标及效益导向的评价标准,以更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既是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领域,也是中国新时期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领域。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求与之高度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其新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专业集群建设,树立专业集群战略发展新理念,创新战略管理新体制、集群化建设新机制、空间集聚新模式,确定建设新目标及效益导向的评价标准,以更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普通本科院校扩招、教育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两难境地,重庆高等职业教育更是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在"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下基于中国与东盟诸国密切的民间往来、经济合作、政治交流,通过政校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模式,重庆高职院校成功跨境输出东盟诸国将有助于重庆高等职业教育突破瓶颈,赢得新的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13.
高职专业集群建设以区域支柱产业的产业链为依托,通过嵌入产业链而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进而促进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协调创新发展。绍兴地区产业集群效应明显,而现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无法较好地适应和服务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组建适应绍兴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高职专业集群。在专业集群的形成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场的主导机制,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作用,建立专业集群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是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辽宁产业集群化发展带动了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教育模式,提高职业院校的技术服务功能。职业教育要创新职业院校办学机制体制,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要调整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集群发展;要改变办学形式,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对接。  相似文献   

15.
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中,区域产业集群化趋势显著.强化优势产业地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是区域产业集群化的重要特征.在区域产业集群化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追踪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架构,根据产业特色创造专业特色,以及依托产业群生成专业集群,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浙江省绍兴纺织和黄酒业两大产业为例,探索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现已形成近100个规模较大、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为适应产业集群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和产业集群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江苏省须采取三大策略:一是融合产业和高职教育发展政策,使江苏省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根据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采用多种手段优化江苏省高职教育的院校布局;三是提升办学层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增强江苏省高职教育的适应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高职教育要想实现自身发展必须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以产学合作理念推进产业人才培养,跟上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师资与产业转型对接,打造人才培养水平"升级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下,产业集群区域中的技术进步、产业组织分工演进与合作竞争关系变革深化了职业院校与集群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教育。在知识外溢效应、需求拉动机制、信任机制及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集群升级推动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集群地区的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升级的有利契机,加强新兴技术和分工网络研究,动态调整相关专业与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标准,实现职业教育精准育人;大力发展产学合作组织、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从而拓宽产业集群区域中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开展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校企合作必须走向"深水区",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对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集团加学院,一系一公司"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发现:高职教育只有深深扎根于产业之中,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产教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活力所在,离开了产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高职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20.
国家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贯穿经济战略与政策始终,推动区域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组织的代表.区域产业集群产业要素的集聚、集约、创新与专业化,是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果,要求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的高等职业院校资源也要走协同创新之路,集聚、集约,创新服务方式与组织模式.区域高职院校专业集群的建设是高职教育组织模式的战略创新,必须从专业集群建设的理念创新开始,全面推进区域高职专业集群贴近产业集群服务的体制机制与模式的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