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把普通语言学和语用学结合起来,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研究意义范畴,得出了意义范畴的定义,明晰了sense和signification两个概念的区剐,特别是理清意义范畴与价值范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原型理论给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带来了几点启示:词汇意义的讲解应以原型意义为中心,再向边缘意义扩展,加强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注意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词汇,重视隐喻学习以及创建语境学习单词。  相似文献   

3.
范畴是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最高概念,把握"范畴"这一概念,认识其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识别专业课程中的范畴,对于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运用显然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应用角度提出针对高职层次学生范畴认知的研究较少,由此创新性地针对此进行研究。通过试验测试发现,高职生普遍存在着对范畴认知的缺失,进一步结合理论指出培养范畴认知的意义,分析了其缺失原因,提出了培养高职生范畴认知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它兼容了经典范畴和家族相似范畴观的优点,它所体现的原型效应为基本层次范畴和多义范畴研究提供了理据.本文拟就原型范畴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概括,探讨原型范畴理论在语言学研究中的意义以及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词汇意义决定词的语法范畴蕴涵义,因为语法范畴实质上是跟语法形式密切联系的语义语法范畴,是从词的具体词汇意义中抽象出来的概括性的词所固有的意义,是词汇意义所蕴涵的意义。通过分析词汇意义的数范畴蕴涵义和性范畴蕴涵义,能很好地说明语法范畴是否一致是词语搭配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句法受制于语义,判断句法结构是否成立,语义是最终标准,足意为度。  相似文献   

6.
非范畴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原有范畴特征,同时又获得新范畴的特征和功能的过程.汉语名词在非范畴化过程中,意义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主观化,意义主观化是非范畴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对非范畴化后汉语名词词义的主观化分析发现,其意义的主观化源于语法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原先名词的实词意义不断弱化,而形容词性功能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最有影响的原型理论和基本范畴理论角度论证了基本等级范畴词汇的重要性,并因此提出要加强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认为词汇意义的讲解应以原型意义为中心,重视词语多义、多用之间的深层联系——词语隐喻和转喻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亚里士多德2000多年前的经典范畴理论做出了一系列的批判。原型范畴理论给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带来了巨大影响,大学英语应重视基本范畴词的教学,利用下属范畴理解复合词,注意掌握词汇的核心意义,建立词汇意义链,加深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认知的典型范畴观角度论述了词的联想意义。词的联想意义在词项意义体系里属于边缘意义,因此,它属于词项的非典型意义。联想意义构成的词项搭配一般结构比较固定,或者说有一定条件限制,联想意义是认知性辞格的结果,联想意义的理解总是和特定的文化背景有关。一个范畴的典型性构成跨语言之间的共性,处在词的典型位置上的指示意义,在跨语言中体现出某种共性。处在词的范畴外围位置的联想意义正是造成语言间差异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间的共性更多体现在范畴的典型性,语言间的差异则更多体现在范畴的非典型成分上。  相似文献   

10.
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语法意义"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形成的一些主要类型就叫做"语法范畴"或"语义范畴"。汉语中的"空间(处所)范畴"也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从主要类别上说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即一是跟名词(作为处所本身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一是跟动词(跟动作行为相关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语法意义”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形成的一些主要类型就叫做“语法范畴”或“语义范畴”。汉语中的“空间(处所)范畴”也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从主要类别上说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即一是跟名词(作为处所本身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一是跟动词(跟动作行为相关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范畴是认知的基本概念,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从古至今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范畴理论: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通过对两者的阐释和比较,本文指出两者各自的优势与缺陷,以及它们对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0 语法范畴是语言系统中由一定语法手段表现的同类语法意义的聚合体。一般把语法范畴理解为词法范畴而不包括句法范畴。并且把词法范畴局限于综合范畴而不包括分析范畴。事实上,句法范畴和分析范畴都是客观存在的范畴,都应该成为语法范畴研究的对象。但是,因为目前对这类范畴的研究还显得相当薄弱,人们仍习惯把语法范畴理解为是对词范围内的同类语法意义的概括。  相似文献   

14.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石,为语言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冠词是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往往难以被英语学习者掌握。本文介绍了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指导,分析了英语冠词的语法意义范畴,探索和推动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冠词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语法范畴因其关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因而是语法研究的重要部分,而对体现汉语语法民族性的由隐性语法形式构成的隐性语法范畴的研究更是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汉语语义语法范畴的发现和研究是新时期汉语语法范畴研究的新进展,它促进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原则的贯彻.带来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范畴化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基础,范畴化过程中既形成原型范畴又形成文化定势。因此人类对意义的认知与原型、定势都有关。原型被称为是一类事物中的“最佳样板”,是人类对意义认知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有助于我们对意义的认知范畴化。而文化定势是人类思想范畴化的一种复杂形式,它局限于特定社会中的人群,使他们对意义的认知在主观上产生固化。如果用认知的观点审慎地看待范畴,就会发现原型是人的思想表现的认知参照点。所以对不同语言社团的人来说,同一范畴中意义的认知可能会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17.
罗江燕 《时代教育》2012,(17):103-104,195
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下的范畴化中一重要理论。原型理论指任何一个范畴中都存在一个典型成员,而其它的成员因为与其具有相似性而归为同一范畴。above和below属于方位介词的范畴,各自具有非常典型的原型意义,即方位意义。同时,它们还有很多延伸意义,有的甚至具有否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史两线之争在于,是否重视言语动态性和变异性的研究。从语言学史两线之争的角度来看,从经典范畴化到原型范畴化以及从原型范畴化到梯度范畴化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言语的动态性和变异性的研究;既承认经典范畴化又承认原型范畴化的梯度范畴化充分体现了矛盾的辩证统一。相关研究表明,既强调意义又强调形式的某种构式语法研究是梯度范畴化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新语素的生成和演变是时代的产物。新语素无论是形式的确立和还是意义的演化,都是去范畴化和重新范畴化的结果。语素化是新语素生成的过程,即"语言符号经过去范畴化和重新范畴化后变成新的语言符号",该过程与词汇化即"客观实体经过范畴化和概念化产生语言符号"过程基本相反。新语素形式的生成主要是截取和借形,而其意义拓展主要的动因是隐喻和转喻,致使意义扩大、升降或转移。新语素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能推动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梅丰 《考试周刊》2010,(1):38-39
功能语法突破传统语法的限制.对语法研究采用从形式到意义和从功能到形式相结合的描写方式.它的研究对象是语法单位、语法范畴及其与词汇、上下文和语言系统不同层面的单位相互作用的功能规则。本文采用功能语法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汉语数范畴,证实了汉语数范畴的存在及其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