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普遍承受着来自学业、经济、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JZ学院贫困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此来探究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在呈现问题的基础上,本研究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四个角度探索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期望引起各方的普遍关注,以寻找方法与对策,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测量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探讨贫困大四学生的就业压力现状,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相关不显著,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析经济贫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贫困大学生上学问题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一些贫困生因经济压力出现了很多的心理与行为障碍,即因经济贫困导致“心理贫困”。本研究主要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并辅助应用座谈、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经济贫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2.贫困生心理异常人数比例偏高。我们在分析了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通过心理健康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心理资本量表等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按照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压力知觉与心理资本呈负相关关系,与心理健康总分和各维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呈负相关关系,与心理健康总分和各维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心理健康总分和各维度与压力知觉呈现负相关关系。压力知觉与心理资本在心理健康与感戴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压力知觉在心理健康与心理资本关系方面具有中介作用。所以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心理资本和感戴。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对伊犁师范学院328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适应问题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焦虑、恐怖、强迫、偏执等方面;少数民族贫困生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与SCL-90各因子除了敌对、恐怖因子外,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客观支持与SCL-90中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与SCL-90各因子无显著相关。为此,政府、高校和社会要从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重视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水平、建设多元一体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以促进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独立学院贫困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经济上的贫困往往使他们心理上出现各种问题。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独立学院393名贫困大学生基本状况及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独立学院贫困生较普通高校贫困生存在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独立学院不同性别、城乡、是否独生、是否担任班干部等不同群体的贫困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差异。另外,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贫困大学生明显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低,心理健康障碍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中学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4所中学的180名教师进行测试,探讨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教师职业压力和社会支持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躯体化、强迫、抑郁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相关显著。中学教师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是工作负荷、职业期望和考试压力。  相似文献   

8.
马旭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4):105-107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更加不容忽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等一系列的心理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奈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群体态度、社会支持系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感觉温度计量表、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健康状况量表对49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态度、内外群体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相关显著;(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外群社会支持在外群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内群社会支持与外群社会支持在内群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完全的序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日趋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形势与愈加不均衡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校贫困大学生基数不断增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生活本就拮据的贫困大学生需要承受繁重的家庭经济压力,学校课业压力与择业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多样,成因较为复杂,所以,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繁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切实有效的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与心理上的困扰.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美华 《莆田学院学报》2003,10(4):35-37,67
采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对269名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认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总体社会支持水平、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分别与心理健康及其各因子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提高社会支持,改善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现实状况、大学生孤独的基本特点、大学生手机使用对其孤独的影响作用,大学生孤独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采用孤独量表、大学生手机使用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5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技术和相关分析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发现:(1)随着手机时代的到来,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加入了手机用户的行列,成为"手机世代";(2)大学生的整体孤独程度较低,他们的社会孤独倾向尤其不明显;(3)手机媒体使用对降低大学生孤独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4)大学生孤独与社会支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认为:合理使用手机,增强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大学生孤独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滇南边疆民族地区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高教各种体制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凸现。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有着一般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共性也有其独特性。本研究以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滇南边疆民族地区两所高校的762名“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显示边疆民族地区贫困生的躯体化、强迫等九因子得分均值高于国内18~29岁青年常模,且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因性别、家庭收入等因素而异。贫困生主要的心理症状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妄想症,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低。鉴此,应加大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助困育人环境的建设以促进贫困生心理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嘉应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CL—90各症状因子贫困生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多采用自责、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的自责因子有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与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需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15.
经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省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均分都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有心理反应异常者占被试人数的11.91%;男生优于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6个因子上具有差异高度显著性的特征。指出大学体育教育应系统地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大力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功能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的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38名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升本院校贫困生中有22.5%被检出有明显心理问题;贫困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他们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贫困生普遍在支持利用度上得分偏低.结论: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7.
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民族认同积极组的回族大学生与民族认同消极组的回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积极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消极组。结合以上结论,围绕高校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理念,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回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络成瘾与大学生的情绪障碍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求网络成瘾(以下简称IAD)与大学生的情绪障碍的关系,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有效干预,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整群分层法抽取至少有一年网络使用经验的1~4年级高等院校大学生341名,使用网络成瘾量表、状态焦虑问卷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差异;(2)网络成瘾对焦虑和抑郁均有极为显著的预测作用,网络成瘾对焦虑的解释度为14.3%,对抑郁的解释度为13.6%。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认知倾向、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6名贫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倾向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探讨贫困生认知倾向、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三者之问的关系,结论是: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和乐观因子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贫困生认知倾向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以心理韧性理论为指导的研究缺乏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过程的动态探讨。积极认知、应对策略、自我效能感等个体因素是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大学环境中应对压力情景的挑战而形成的,父母积极品质的影响和支持性家庭关系等家庭因素增强了经济困难大学生应对经济压力的信心,家庭以外的因素则强调了社会支持所起的作用。这三类保护性因素与经济压力作用的结果可能促进了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也可能使其心理功能发生紊乱。提出了心理辅导与教育的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