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里跃进大别山》(第六册)一课,主要写刘邓大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途中强渡汝河的事。其中第八自然段着重记叙了强渡汝河这一夜的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教学这一段,要引导学生按课后要求给自然段划分层次,弄懂整个自然段的意思。下面是这一段的教学设计。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第八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生:有六句。写了刘邓大军强渡汝河,杀开了一条血路。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3课《千里跃进大别山》,讲的是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途中强渡汝河的战斗片断,课文中有一短语集中体现了先头部队的战士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短语,在文中反复三次,贯通全文,教学时抓住这个“点”,就能提纲挈领,突破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3.
新选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记叙了1947年8月刘邓大军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经过20多天的急行军,战胜敌人的前堵后追,于8月24日夜里强渡汝河。教学时,要使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人民解放军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本文应着重第三、六、人自然段的教学。难点突破围绕以下三点进行:(1)先头部队面临的紧急情况是怎样的?课文怎样一句话一句话写清楚的?(2)刘伯承司令员是怎样指  相似文献   

4.
《千里跃进大别山》一课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安徽程晖,刘雅琴一、教材简析《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九年义务教材第六册的新增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先头部队十八旅到这汝河北岸的时候,遇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围追堵截,先头部队的战士们...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小语第六册第二十三课《千里跃进大别山》,讲的是刘邓大军在跃进大别山途中强渡汝河的战斗片断 ,课文中有一短语集中体现了先头部队的战士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短语在文中反复三次 ,贯通全文 ,教学时若抓住这个“点”,就能提领全文 ,突破教学重点。一、巧妙切入 ,选择突破点 ,指出思维方向入课时 ,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预习了课文之后 ,你读懂了什么 ?也可以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以此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畅谈自己读懂的内容 ,自然联系到刘伯承司令员说的一句话 :“要记住 ,现在是‘狭路…  相似文献   

6.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重点分析湖北宜昌市伍岗区实验小学张继红教材分析《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抢渡汝河,最后胜利进入大别山区的事。教学重点1.着重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抢渡汝河时遇到的紧急情况和先头部队是怎...  相似文献   

7.
紧扣中心句教学《千里跌进大别山》福建宁化实验小学陈贵忠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六册新选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写的是刘邓大军突破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汝河防线,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胜利进程,表现了刘邓首长英明果断,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全文可...  相似文献   

8.
《千里跃进大别山》记叙了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强渡汝河的故事。教学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理解内容的重点,着重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强渡汝河时遇到的紧急情况和先头部队是怎样杀出一条血路的。二是阅读训练重点,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概括段落大意。本课可按以下过程进行教学。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注意读准“跃”字。 2.设问:“跃进”是什么意思? 3.教师简介对大别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刘邓大  相似文献   

9.
九义教材第六册新选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写的是刘邓大军突破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汝河防线,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胜利进程,表明了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其中“情况紧急”、“刘邓首长亲临指示”、“先头部队勇猛作战”等是文章的重点段.其中心句“狭路相逢勇者胜”与课文二、三、四、五段相照应.根据文章的这些特点,可采用如下中心辐射式教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0.
《千里跃进大别山》一课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向大别山挺进。刘伯承、邓小平在紧急关头指挥先头部队杀开一条血路,使主力部队顺利跃进大别山。课文感情真挚激越,富有感染力,是一篇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时,可借助读的训练,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其教学思路如下:一、初读课文酝酿情感1.上课伊始,教师先指名朗读全文,旨在探明学生通过预习后对教材内蕴情感的了解程度,随即教师饱含深情地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1946年,为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以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从山东西南出发(出示地图),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  相似文献   

11.
一、整体入手,初步感知 1.简介历史背景,揭示课题。1947年,解放军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全面的反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内。进攻的主要方向是敌人守备空虚的中原地区——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越陇海线,向大别山挺进,揭开了进攻的序幕。同学们想知道刘邓大军是怎样突破敌人防线,跃进大别山的故事吗?让我们学习新课——揭示课题:《千里跃进大别山》。  相似文献   

12.
《千里跃进大别山》记叙了1947年解放战争开始的第二年,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指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事,赞扬了刘邓大军指战员们智勇双全、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课文中三次出现“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教学时可围绕这一重点句来展开讲读训练。一、认识“狭路相逢勇者胜”提出的经过及其意义首先简介课文的时代背景,大别山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党中央指示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根据地,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  相似文献   

13.
李Wui  丰际萍 《山东教育》2002,(31):32-34
一、交流预习,以学定教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你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47年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时遇到了困难,刘伯承司令员果断地下达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命令,我军遵照命令胜利挺进了大别山。  相似文献   

14.
所谓“文眼”,指“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的关键词句。《千里跃进大别山》(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24课)全文5段,其中2、3、4、5段均与“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相照应。可见这是统率全篇的“文眼”。根据课文这一结构特点,抓住“文眼”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段的教学,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向大别山挺进。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在紧急关头指挥先头部队杀开一条血路,使主力部队顺利跃进大别山。课文表现了刘邓大军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革命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6.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个反映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千军万马杀出一条血路的战斗故事,“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谚语关联前后,贯串全篇。因此,谚语为纲,教活全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第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谚语准确把握战斗的形势。谚语中的“狭路相逢”是对当时形势的凝炼概括;刘邓大军向大别山挺进,先头部队到达了汝河北岸,形势如何?后面,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紧紧追  相似文献   

17.
说“划”     
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28课《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有这样一句话:“刘司令员扶了扶眼镜,用手指在地图上一划[huà]……”笔者认为这句话中的“划”字改为“画”似乎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8.
一、精设提问——激趣 (1)说、想.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导语是必不可少.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我说:"是谁跃进大别山?为什么要千里跃进大别山?"激发了学生想从课文中急切寻求知识的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引出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第八单元第26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并用确切生动的语言描写事物的方法。2.了解第4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并背诵这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战例 :1946年6月 ,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 ,大举进攻解放区。在蒋匪军的疯狂进攻面前 ,党中央先是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历经一年 ,歼敌一百一十余万 ,基本上遏制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1947年6月 ,党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 ,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大军渡过黄河 ,千里跃进大别山 ,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从而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本文着重讲了1947年8月24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