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常安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96-1098
为了解地域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成因与特征,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其项目以地理环境为根据可以划分3类,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建立宣传机制,建立研究机构,逐渐把民间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予民间体育活动以新的活力等是传承与发展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地参与观察法、全面考察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跷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高跷的文化渊源和高跷运动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高跷是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融娱乐、健身、表演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民族风格的民间体育活动。提出继承和发扬高跷运动的优秀文化内涵,促进地区民间体育的传承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地震后亟待重建的羌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以文化重构理论为理论依托,从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分析了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构问题以及面临的活动项目消亡与活动体系再构、文化同质化与民族文化独立性、传承主体意识的缺位与重塑、现代转型与文化生态保持、“他救”与“自强”等需要抉择的问题,最终从发掘整理、保护机制、传承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定位五个方面确定了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构取向.  相似文献   

4.
研学活动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以及分析研学活动发展现状,认为在项目教学法下把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融入研学活动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依托闽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以拍胸舞为例,对民间传统体育研学活动的开发进行探讨。旨在利用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研学活动内容,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提高研学活动的质量,创新研学活动的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5.
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拔花花的起源进行回顾,对其现状及对山西民间体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目的:充分挖掘和整理拔花花这一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间体育传承的影响,从而调动更多人积极参与,为山西民间体育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曾经兴盛的拔花花民间体育活动发展到今天已显苍老,几乎绝迹,到2009年仅存上兰村一架拔花花架子.结论:拔花花对山西民间体育具有健身性、娱乐性、传承性等影响.拔花花不仅能对人的心理起到调节作用,还丰富了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但由于时代的变迁,拔花花这一项民间体育活动可能出现消失的危机没有能够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从民俗学的研究视角对龙舟竞渡的缘起进行了阐释,试图厘清民俗与体育结缘的机制及民俗体育产生的原因。分析认为:民俗生活世界是民俗体育产生的根源。信仰、节日、闲暇和竞赛是民俗体育活动的关键组成要素。而民俗体育活动本身也蕴藏着民俗这一种文化符号。民俗与体育有着天然可以亲近的因子,在浑然一体的结合中各自找到了存在的依托,民俗体育因此而生。龙舟竞渡的现代转型也与民俗的变迁密切相关。民俗生存土壤、民俗主体传承方式和传承心理的改变是其现代转型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俗体育的流变——以龙舟竞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娟 《体育科学》2008,28(4):84-96
以民俗体育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流变及传承发展为研究内容,选取龙舟竞渡作为调查对象,探析生活世界中民俗体育产生发展的路径和形式,揭示民俗体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图式及特征.研究认为,以龙舟竞渡为代表的民俗体育在现实生活世界中仍然具备存在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但是,社会认同和现实参与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民俗体育的现代转型离不开相应的现代性生成机制.民俗体育的现实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与现代体育的合流、走竞赛表演的社会化道路和散落于民间的自在自发方式;而传承主体的多元化、传承行为的理性化、传承心理的更新和传承体系的制度化是民俗体育自我发展机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现在各种民间体育活动大都使用相应的传统练习器械,传统练习器械的演变和传承是否会对民间体育活动有影响?体育活动的演变是否会带动体育器械的积极变换?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文章尝试从民俗学视角切入,对民间体育与器械传承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民间节庆体育的传统结构与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从祈祥纳福、娱乐狂欢、规约与整合社会等方面f对民间节庆体育的传统结构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在当今社会节庆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传承民族文化和促进农村体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佤族民俗体育文化。佤族民俗体育文化是在宗教祭祀和节日庆典等习俗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民族个性。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摔跤、拨腰、打鸡棕陀螺、摄弩、脚踢架、集体舞等;主要特征是岁时节庆性、模式化、部族团队性和竞争性;主要的传承花式是家庭血缘传承、魔巴传承和竞争传承。佤族特殊的体育文化传承花式对保持其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学视角,对鹰潭地区参与龙舟竞赛的运动员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研究,解析龙舟比赛队员参与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社会学动机,并对龙舟比赛中的冲突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为进一步丰富龙舟赛事的文化内涵,规范龙舟赛事秩序和促进龙舟赛事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对沅陵传统龙舟竞渡的起源、发展历程进行研究。研究得出:沅陵传统龙舟竞渡源于纪念始祖盘瓠;经过自在自发时期、萧条与禁止时期、恢复调整时期、加快发展时期四个时期的变迁,沅陵传统龙舟竞渡由"本土"祭祀性体育活动演变成与国际接轨的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龙舟赛事的举办促进了沅陵县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华夏龙舟竞渡文化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舟竞渡缘起于作为精神信仰的龙文化与作为工具手段的舟楫技艺.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龙舟竞渡开始被赋予了纪念屈原的意义.屈原的爱国精神与高洁品质构成龙舟竞渡更深的思想底蕴,通过龙舟竞渡对屈原卓然不群的精神进行讴歌,对矫正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人心浮躁、道德下滑显得尤为重要.龙舟竞渡也体现华夏民族团结奋进、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这与现代奥林匹克思想相一致,是华夏民族体育走向世界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荆楚民俗体育长江三峡龙舟竞渡的历史渊源。结论:长江三峡龙舟竞渡产生的渊源与荆楚文化传统、龙舟习俗、纪念屈原有关,新时期长江三峡龙舟竞渡得到空前的发展是受到国家、地方及港澳台龙舟赛事的影响与启发。长江三峡龙舟竞渡传承和发扬了荆楚文化、爱国精神、龙舟精神,提升了城市知名度,推动了湖北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岁时节日与民俗体育的关系,推动岁时节日中民俗体育的发展,选取清明、端午、重阳3个岁时节日中典型的民俗体育为个案,运用民俗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汉族岁时节日如何选择民俗体育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历法节气和原始信仰观念是岁时节日性质形成的关键,岁时节日的不同性质决定了民俗体育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民俗体育只有遵循岁时节日的性质,才能为岁时节日所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冰上龙舟是一个新兴的民俗体育项目,目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每年都会举办冰上龙舟大赛,从冰上龙舟比赛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的促进着手,探讨目前冰上龙舟与商业文化融合所处的现状、问题,得出:冰上龙舟与商业文化的融合策略是:遵循政府正确引导;发挥市场作用和地域优势;结合地区特色文化,深入开发商业文化功能;推动传统体育赛事开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以上海市“浦东绕龙灯”的历史渊源、发展特点、传承现状为逻辑起点,采取“非遗”视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分析,得出:政府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导力量;教育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的基础;民俗文化活动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社会企业的资助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人类学视角,运用体育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那霸赛龙舟复兴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进行考察分析,进而探讨那霸赛龙舟保存琉球民族历史记忆、传递文化基因的重要价值,以及有效实现传统文化资源转化和再生产的"社会展演"形式。研究认为:(1)那霸赛龙舟中的身体表述和展演传承琉球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记忆,在纷繁多变的社会情境中将族群文化之根源转化为形塑身份认同的文化资源,以抵抗日本侵略统治后对历史书写的篡改、隐瞒。(2)赛龙舟的当代复兴展现出那霸民众面对现实,在复杂的政治结构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建立文化适应机制和强化社会团结的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9.
龙舟运动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其中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流传最为广泛。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龙舟运动的影响已经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龙舟运动不仅是健身强体的竞技项目,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并蕴涵着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在开发利用龙舟赛事无形资产的同时要健全保护机制,优化资源的配置,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构建公平有序的龙舟赛事市场格局,促进龙舟运动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田野调查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的起源、社会文化特征以及传承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龙舞"具有鲜明的民俗体育文化特征,同时具有中原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和武术文化的特征;其传承方式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传承,主要包括群体传承、社会传承和学校传承等;新形势下,民俗体育旅游开发为"人龙舞"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