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媛媛 《新闻前哨》2006,(2):101-101
手机短信集中了多种媒体的优势,表达自由随意、传播信息迅捷、互动性更强、信息必读率高。近年来,手机短信在我国发展迅猛,广泛运用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在政治、经济、化等领域产生影响,并给受众和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市场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受众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接触财经报道,在财经信息的传播中,网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财经网站也是很多财经媒体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修艳 《今传媒》2016,(7):23-24
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信息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信息的传播速度,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得到空前的提高.随着传播环境的日新月异,整个大的传播生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呈现出一个日趋活跃的信息市场.同时,传媒产业也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变革.近年来,在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技术支撑下诞生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自媒体,开始不断影响传播生态,引人注目,自媒体传播形式不仅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更是对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本文意在揭示隐藏在自媒体繁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分析自媒体生存发展的本质原因及其对信息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新旧媒体共同影响信息传播的今天,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更高效、更快速、更多元化的特性.为揭示新、旧媒体共同作用下信息传播的结构和特点,笔者借助于"5w传播模式",对武亦姝走红现象进行解读.结论认为,在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体、受众的共同作用力下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合力不仅能设置议题而且能形成社会议题、反映社会议题,使武亦姝走红的同时进一步传播了传统古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5.
传播理财智慧的"百姓财经报"--劳动报《财智》周刊刍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以及 受众对经济类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2000年开始,财经媒体的崛起 从和迅速火爆成为中国传媒发展的新亮点。”(张海波,2002)财经类报纸继综合类日报、晚报、都市报之后成为了报业竞争的又一重头戏,这已是业内人士达成的共识。在这种竞争日益激烈、不断细化发展的财经报刊格局下,对于任何一家财经报纸而言,如何寻求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空间、巧妙而准确地把握自身的市场定位,如何组织更好的传播内容、采用更好的传播方式、达到更佳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阳光卫视与新浪的合作,是“跨媒体传播”的模式,但这并非它们独创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各种异质媒体的激烈竟争,促使媒体之间彼此交叉传播与整合,由此而产生了“跨媒体传播”的经营理念与运用范例。过去几年中,全球资本市场投资热点大都在互联网。然而,网络泡沫破灭之后,资本又把敏锐的目光投向了日渐升温的传媒产业。加上目前的传播机构一般都靠单一媒体创造效益,这种经营模式已无法适应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竞争,实施跨媒体和跨行业兼并就势在必行。同时随着中国即将进入WTO,国内的传媒市场不可避免将面临一定程…  相似文献   

7.
提升广播功能价值和加强广播新闻传播效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 《新闻界》2005,(1):30-3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时代,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开发都与传播的技术、手段和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与经济利益有着关联。因为,任何媒体的存在价值都依赖于受众的多寡和关注度,而受众的多寡、层次的选择和关注度又都直接与广告的投放相关。受众越多、受众层次越高、受众关注度越高的媒体,则越是受广告商的青睐,于是媒体的竞争之所以惨烈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化媒体盛行的"后真相时代",信息生成与传播机制发生了根本变革."内容"不再是信息体系的唯一支柱,"关系"甚至超越了内容,成为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信息以"关系"为纽带而传输,要素围绕着"关系"而布局,"关系至上"的理念或将超越和取代传统的"内容为王".于是,注重关系,发现关系、经营关系,通过关系之桥梁寻求和强化同用户、市场的普遍连接,是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组织尤其是媒介机构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处于"平面化"传播方式,从媒体传播角度,处于"水平面"上的信息,传播方向是发散而无序的,传播保真度和传播范围也是"平面无序"的,对于正处于或刚刚经过青年叛逆心理及社会适应心理,同时正处于网络主流使用者和接受者的青年网民来说,更加需要有效的甄别和引导,本文探讨在网络信息中能够获得认可并能够被有效接受而形成的"信息美学",以求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网民中把握主要信息导向,辅以深化和主题延展工作,力求将网络思想政治的效果与分析分门别类地结合到"信息美学"中去,在新的网络信息形式下,荻得更多的"关学认可"并取得信息导向的先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与进步,最深层的基础在农民。农民的生存,发展与农村现代化问题,成为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问题,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新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现代传播技术与革新的传播观念和区域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对信息资源的不平等占有必然导致对其他资源的财富的不平等占有。中国西部农村长期处于信息资源弱势地位,西部农村区域社会经济要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必先进行一大众媒体传播观念的“超常规革命”。  相似文献   

11.
郑汉江 《当代传播》2007,(5):112-113
报纸精准定位,是信息传播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新的传媒环境下,受众的信息需求呈多元化、类别化、个性化特征,媒介加速融合互动,任何媒体,都只是当代庞大的信息传播链条中的一环或一个节点,都不足以独自完成信息传播任务.在新一轮信息传播功能分工中,报纸必须找准定位,突出优势和特色,有效覆盖,这是报业占据内容竞争制高点、打造品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释了政府在公开信息的时候,大众传媒因其特有的优势,而成为传播政府信息的最理想渠道.政府在利用媒体公开信息时,需要几个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专家对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近20年来大众媒体经济信息增加幅度的研究表明,经济信息传播量每增加一倍,经济的增长(产值)大体上可上涨1.3倍。尽管统计可能不尽精确,但说明了经济信息的数量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并互相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媒体与受众之间是一种传播与接受的关系,媒体在这里处于主动一方,受众处于被动一方。纵观国内过去数十年的情况,大致都是这种模式。然而,近几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媒体面对广大受众,再也不是简单地履行传播功能,而是要关心受众的感受和需求,主动邀请受众到媒体来,直接参与各种节目和活动,使受众成为媒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受众也不再是简单地接受媒体的传播,他们要对媒体说三道四,评头论足,并且对媒体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媒之后的第四大媒体,伴随产生了网络传播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然而,网络在影响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传播着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而很少考虑作为受众的广大网络用户的需求和爱好。结果导致,网络传播信息量越来越多,可用率却越来越低,网站运行成本快速增加,网络运行效率却迅速下降,这就是网络传播的“经济悖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政治格局多元化、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传播国际化的时代,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在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的进程中,大众媒体日显重要。作为传播活动中的三个不同意义上的主体“政府、媒体和公众的三角关系只有保持三足鼎立和相互制约的局面,才不至于破坏全社会的整体平衡。”即“公众、媒体与政府关系的动态平衡”。国家政府需要通过法制和决策制约媒体、调控社会、引导公众媒体报道影响政府、在服务公众的同时引导公众公众意见监督和左右媒体、推动政府。有的学把这种三重主导关系简称为“PMG关系”,包括:政府高位调控的G型主导体现媒体双向功能的M型主导和保证大众话语权的P型主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米娜  丁宁 《新闻传播》2007,(2):53-53
由于世界的信息和变化的无限性,以及人们直接感知的有限性,使媒介成为人们了解自己无法感知的世界的主要途径。可以接触到超过我们实际感知以外的信息的人,生活在有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息构筑的拟态环境中,人们通过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塑造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的报纸、电视、广播、杂志,还是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一直是公众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当今时代海量信息的存在,以及人们物质以及精神层面对于认识整个世界以及掌握全部信息的局限性限制,使得媒介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8.
社会化媒体时代,信息生成与传播机制发生了根本变革."关系"在所有信息生产要素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关系"的力量深度统合了"内容"的生产,它不仅占据了信息消费入口,拓宽了内容分发渠道,还再造了新闻生产型构,深度革新了媒介生产"语态","关系至上"的理念或将超越和取代传统的"内容为王".于是,注重关系、发现关系、经营关系、通过关系之桥梁寻求和强化同用户、市场的普遍连接,是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组织尤其是媒介机构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发展,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众人生活的关注点,面对这样的现状首先界定好食品安全类信息的范围是研究报告的一大任务。其次对食品安全类信息的现状做出分析,从微媒体时代的优劣势入手论述了在微媒体时代食品安全类信息传播的方方面面。最后从微媒体责任主体、主流媒体以及政府三个角度论述了如何规范食品安全类信息,由此阐述出食品安全类信息传播和媒体责任之间的关系,并就在微媒体时代,食品安全类信息传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梁杰 《新闻爱好者》2005,(10):24-2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网络打着“第四媒体”的旗号,开始杀进中国的传媒圈时,让世人顿觉惊讶与新奇。网络传播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但网络新闻的传播也受技术和市场发展规律的限制。如何、何时获得规模化的网上新闻传播的消费市场,取决于形成网上新闻传播的规模、媒体资本与市场的互动以及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