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7年起,中国教会大学普遍实行由美国教会学校向中国私立学校的转变,这种转变是教会大学中国化变革的集中体现。东吴大学原是一所典型的美国教会大学,它向中国私立学校的转变经历了1927年前的酝酿准备、1927年上半年的动荡、1927年下半年换用中国籍校长和1929年在中国政府立案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基本反映了当时全国大多数美国教会大学向中国私立学校转变的共同历程。东吴大学在1929年转变为一所中国私立学校,这种转变既非完全出于教会学校的主观愿望,也不单纯是非基运动、收回教育权运动和北伐战争的结果,而是在多年积累演化的渐进基础上,受中国社会压力催逼后突变而成。这种“渐进”与“突变”相结合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全国教会大学中国化的共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对普利策新闻奖中的中国题材的历史梳理,简析在最为美国主流新闻媒介所欣赏的新闻文本中,中国国家形象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研究发现,普利策新闻奖中的中国题材经历了一个从边缘、负面聚焦到理性批评的轨迹,相应的中国国家形象也经历了一个从被忽视、敌视到正视的转变.文章认为,这种转变,一方面是美国主流新闻价值观对新闻客观性的回归使然,一方面是一个更加开放、发达、自信的中国向世界展开胸怀使然.  相似文献   

3.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08,(10):1-1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6.0%。国家统计局报告说,改革开放30年国民经济迈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报告指出,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30年来,中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社会对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新定位出发,对比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及人才的现状.介绍了中国医学信息学本科生培养模式以及美国、日本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模式的优越性,进而提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模式的新思考:一是参考中国医学信息学本科生培养的成功模式,转变中国现行的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模式;二是参考美国、日本等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的培养模式,开展图书馆学硕士层次教育.  相似文献   

5.
不同美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差异较大,相对而言,做严肃政策研究和位居政府要职的美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识离真实的中国更近一些,他们关于中国形象的结论往往经过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美国在任总统对中国形象的表述是建立在美国主流价值观和美国主要国家利益之上的.本文主要考察最近三届美国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对中国形象的大致看法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蔡剑  胡钰  李东  宋丹 《出版参考》2008,(6):30-31
中国价格虽然让企业把“中国制造”的产品摆满了美国超市的货架.也让中国企业获得了在制造加工领域的竞争优势.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创新能力不足和社会结构的转变.中国价格所造成的中国企业竞争优势越来越难以为继。那么价格战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美国档案教学与档案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磊 《云南档案》2008,(6):42-43
信息技术对美国的档案教学和档案工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下面三个方面:档案教学大纲的修订、具体课程设置的变化以及实际档案工作情况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从1969年美国四节点互联网络连通实验成功开始,互联网经历了从军事到科研再到民用的转变。中国从1987年开始才真正拥有了互联网.但在短短的十几年中,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到2002年6月底,中国内地上网计算机数为1613万台,上网用户人数为4580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数约12.6万个,WWW站点数约29.3万个,其中上网用户人数仅次于美国.列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03年底,中国内地网民数将超过6000万。在诸多的网站中.有不少开展了在线的出版业务。  相似文献   

9.
1O月初,美国政府宣布,将部分解除对越南出售杀伤性武器的禁令。这是越南战争结束39年后,美国首次向越南出口杀伤性武器。在美越关系升温背后,是美国试图在南海问题上把越南逐渐变成遏制中国的重要工具“从中立、有限介入到现在的积极介入,这是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路璐 《新闻世界》2011,(6):250-251
中美两国在国际格局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两国国家关系的变化,彼此间媒体对对方的报道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并影响着本国国民对对方国家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也成为了反应两国关系的一面镜子。美国在中国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的变迁,不仅仅是一个报道内容上的改变,也不仅仅是报道思想的变迁,更是中国在处理美国问题中的战略思维发生转变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媒体     
1《财经》2011年1月17日中美时刻今年是中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的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GDP居世界第二位的第二年,也是美国调整国际战略重心、重返亚洲政策基本定型的第二年。  相似文献   

12.
朱筱倩 《东南传播》2017,(12):72-75
女性是中国塑造对外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纽约时报》作为美国三大主流媒体之一对中国女性一直有所关注,为了厘清《纽约时报》对中国女性形象传播的实质,文章借助场域理论,对该报涉华女性报道进行文本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该报对中国女性形象传播存在负面倾向,该倾向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社会两个议题上;女性多以积极的公共角色出现,职业分布以服务行业人员和创作者为主;相较于以往外媒对中国女性的报道,该报报道的中国女性从家庭走向了社会。文本分析表明该报所建构的中国女性形象有向多元化转变的趋势,但仍是以负面报道为主。  相似文献   

13.
178 4年 ,第一艘美国商船驶达中国的广州口岸 ,由此揭开了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 ,和这两个伟大的人民之间相互交往的序幕。从那时到现在 ,已经 2 1 8年过去了。在这一段时期内 ,在两国人民和两种文化之间 ,起着沟通作用的 ,中国方面主要是华工和留学生 ,美国方面主要是商人 ,传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国外中国学领域里,美国无可争议地占据了领先的地位。它对中国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图书馆来进行的。这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物质条件。在美国,中文藏书最富的无疑是大学图书馆。据统计,美国十三个最大的中文藏书单位,除国会图书馆外其余都是大学图  相似文献   

15.
<正>在孙中山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途程中,美国曾是他关注的要点之一,他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地方是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给了他很多启发,他的思想的启蒙、发展与转变都是与美国分不开的,也就是他的革命活动与美国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这一段的中国现代化历程是与美国分不开的。孙中山对美国的政治、社会究竟有着怎样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他的价值观起着怎样的指示、借鉴和修正作用?又该怎样评价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晚清教育的近代化主要表现在废科举、兴学堂、建立现代教育行政机构。晚清教育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传统学术风气的转变,加快了近代先进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高中生至4美国读本科,已经成为留学的主流。然而,很多学生和家长,甚至包括老师、留学中介人员,对美国的本科教育制度却知之甚少。本书通过在美国文理学院就读的三个中国高中毕业生的亲身经历,以纪实手法从不同侧面向我们真实生动地描述了美国综合大学、文理学院的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8.
漫威电影作为美国英雄电影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其精彩宏大的故事情节,紧张刺激的打斗场面,眩目迷幻的特效情景等高质量大众流行消费文化元素俘获了大量中国观众的心。这些特点使它成为了美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有力工具。电影中无处不体现着普世主义、个人主义、危机意识、保守主义、天定命运和白人至上等美国价值观。中国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也表达了美国对中国所持的政治立场,以期实现文化同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型图书馆事业百年(1904-2004)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本文主要对中国新型图书馆事业百年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探讨了藏书楼转变为现代图书馆的时代背景 ,中国新型图书馆事业 1 0 0年的发展过程与变化、基本经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20.
王萍 《黑龙江档案》2013,(3):113-113
近年来,电子文件管理已成为文件、档案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电子文件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文件管理都不约而同地经历了从机构层面自行研发到国家层面有组织规划、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过程标志着这些国家电子文件管理日趋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