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晓英 《百科知识》2010,(17):28-29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生态环境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草原和森林以空前的速度退化,沙漠化的趋势正从各个方向向人类生命区推进,中国也是世界上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这种威胁,很多专家甚至是民间人士都提出了很多治理沙漠的对策。然而,在这些治理沙漠化的对策中,还是有一些观念上的误区的,现将其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地沙漠化的逆转与生态治理政策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人为本”,实施生态治理政策的战略性转变,是土地沙漠化逆转后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世纪之交,中央政府启动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移民等一系列的生态治理政策,并完善了防沙治沙的法律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治沙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实施重大生态治理政策以来,在政府加强对土地利用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农户的生态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沙漠化快速蔓延的趋势得到遏削,呈现出“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局面。但是,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急需在沙漠化治理政策方面做出战略性的调整,以便实现沙漠化治理效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土地沙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7%。当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所以,研究我国土地沙漠化治理的问题必须提到日程上,保护性耕作对于土地沙漠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众科 《金秋科苑》2011,(8):117-118
由于人类不"文明"地掠夺与开发自然资源,在一些地区造成了沙漠化的可怕后果。当我们失去这良田沃土后,能够再要回来吗?回答是肯定的。为此,世界各地的人民经过长期与风沙灾害的斗争,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喜人的成绩。人类在治理沙漠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我反省,治理和利用沙漠的问题被提到了历史的日程上。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类不文明地掠夺与开发自然资源,在一些地区造成了沙漠化的可怕后果。当我们失去这良田沃土后,能够再要回来吗?回答是肯定的。为此,世界各地的人民经过长期与风沙灾害的斗争,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喜人的成绩。人类在治理沙漠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我反省,治理和利用沙漠的问题被提到了历史的日程上。沙漠变为良田,这一点并不那么遥远。那么,人类怎样才能使得沙漠变成良田呢?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环境保护问题,特别是西非撒哈拉沙漠南缘撒赫勒地带,在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及七十年代初期持续的干旱,使沙漠化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沙漠化便成为世界上所关注的问题。联合国于1977年专门召开了世界沙漠化会议,研究其成因过程和防治方案。沙漠化实际上并不是近几年所出现的,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就产生了沙漠化问题,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沙区中分布有不少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遗迹便是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沙漠化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阻碍因素,并且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引起世界各阶级人的共同关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针对沙漠化进行研究,要作出一些具体的治理措施。本文主要是从沙漠化的危害入手,提出其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态势及其治理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多年来研究沙漠及沙漠化的基础上,扼要介绍我国沙漠化现状、发展趋势及治理模式。土地荒漠化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国际上对此极为关注,1977年联合国专门召开世界沙漠化会议,提出全球向沙漠化进军的行动纲领。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9%,其中,干旱区沙漠(戈壁)116.2万平方公里,干旱及半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湿润半湿润区风沙化土地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中国土地沙漠化的趋势是局部改善,总体上仍在发展。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沙漠化土地面积从17.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1万平方公里。当前治沙的重点应放在沙漠化土地上,特别是对那些正在发展的和已经开始沙漠化的土地,既要防止其发展,又要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对于沙漠(戈壁)的治理,重点应放在位于其边缘的绿洲。除了采取措施保护现有绿洲、交通干线,工矿居民点等免受风沙危害外,还应进行综合开发、建立和扩大新绿洲。根据风沙化土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可以充分利用其周围地区丰富的劳动力和经济、技术发展的优势,进行全部开发。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灾害形成的主要因子,认为:沙漠化灾害是在天气气候因子、地貌因子、水文因子、土壤因子、植被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共同的驱动下发生和发展的;沙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上述自然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与人类活动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人类经济活动对科尔沁沙地风沙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历史与现代的资料分析表明,科尔沁沙地的风沙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并存的农牧交错生产方式是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直接动力。耕地指数(CI)与沙漠化程度(DD)可用方程DD = 0.389 + 4.82 CI来表示,二者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R2为0.922 (±0.036)。人口密度对沙漠化程度的影响可用DD = 0.927 - 0.00414 PD来表示,二者的关系较显著,平均关联系数为-0.839(±0.01)。人口密度与沙漠化程度的负关联,主要是因为在研究时期内沙漠化程度呈呈现波动趋势,而并非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大,由此说明人口数量增加并非是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直接原因。相比较而言,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行为对沙漠化程度的影响更大。科尔沁沙地的过度开垦对沙漠化程度的影响要大于牧业活动,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沙漠化程度与人口密度、耕地指数和载畜量的复合关系有着最高的相关系数(R2为0.953)。  相似文献   

11.
藏南温带半干旱农牧区沙漠化现状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玉祥 《资源科学》1999,21(1):28-36
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为例,探讨了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藏南农牧区土地沙漠化的面积、类型、分布、危害与成因等。成因分析表明,区内沙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区内的自然沙漠化过程、气候干旱化加剧过程及人为加速过程区同决定的,是以气候变化为主并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土地沙漠化、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农牧区、扎囊县  相似文献   

12.
灵武市庙梁子沟流域受自然条件影响,土地沙漠化趋势逐年加重,严重威胁着下游群众、东干渠和几万亩良田的农业生产安全。将灵武市庙梁子沟流域选择为沙漠绿洲农区典型区,对加大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探索健康长效的沙漠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我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35万km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本文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凤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土地沙漠化问题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尤为突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以下简称"奈曼站")围绕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区科尔沁沙地的土地沙漠化治理和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长期开展荒漠生态系统协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机理研究、过程监测、技术试验与示范等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经过30多年的发展,奈曼站已经成为我国农牧交错地带荒漠化土地治理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提出的"奈曼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及其相关理论和技术不仅被国内同类沙漠化地区的生态治理实践广泛采用和借鉴,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以及联合国其他相关机构作为长期培训教材和科普推广内容;同时,奈曼站坚持研发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并示范应用,引种适地丰产作物及林草果蔬植作物品种,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为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和整体呈现逆转态势"作出了贡献。1998年,奈曼站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和粮农组织联合颁发的"拯救干旱区土地成功业绩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利用压力持续增加,该区域出现了可利用水资源减少、区域生态资源过度开发、得到治理的沙漠化土地再次退化等新问题。针对新的问题,奈曼站的观测与研究工作将重点围绕水资源制约的关键因子开展植被-土壤系统协同演变机理研究,研发水分、土壤与生物资源有效利用和区域农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模式,构建新的符合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以及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全球100多个国家有35%的陆地面积受到沙漠化的危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动和严重关注.1977年8月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向沙漠化进行战斗的行动计划》.同年12月第32届联合国大会上一致赞同这项行动纲领,号召世界各国为对抗世界沙漠化而斗争.1984年联合国第12届环境理事会举行特别会议,对7年来沙漠化的现状、趋势和治理情况进行了总评,指出沙漠化仍在继续蔓延,每年因沙漠化而丧失的土地有5—7万平方公里.直接引起的损失,不包括社会代价,每年约260亿美元.受其影响的人口,由1977年占全球人口的16%增加到20%.  相似文献   

17.
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为例,探讨了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藏南农牧区土地沙漠化的面积、类型、分布、危害与成因等。成因分析表明,区内沙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区内的自然沙漠化过程、气候干旱化加剧过程及人为加速过程共同决定的,是以气候变化为主并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同时,还提出了若干沙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包括合理利用耕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发挥草地优势,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开展人工造林,建设防风固沙体系;分步分类实施,整治沙漠化土地;建立治沙机构,重视治沙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本文综述青海湖周边地区沙化的现状及其对湖区的影响,分析了沙化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沙漠化治理的三种措施:工程固沙、生物固沙和化学固沙。  相似文献   

19.
达拉特旗沙漠化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拉特旗人民群众在与风沙的长期斗争中 ,掌握多种治沙技术 ,了解当地群众的治沙经验对于加快沙漠治理步伐是非常必要的。在沙漠化日趋发展 ,人类生存受威胁的情况下 ,达旗群众在治沙方面 ,以“防—治—用”为原则 ,以树林召乡五股地村“五股地模式”为代表 ,采取积极恢复环境的措施 ,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对策 ,解决了存在的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我们与沙漠化顽强搏斗了50多年,尽管局部地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残酷的现实是:沙漠化土地越来越多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约为1560平方公里/年,目前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国家为治理土地沙漠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相应启动了许多生态治理工程,为什么收效却不大呢?时值今年的世界荒漠化日,有必要对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一些做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