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典型案例] "名山秀水"学者泛滥 今年5月,在深圳举办的"国民教育与高校改革"论坛上,广大与会者将讨论话题一度定格在了"山水学者"上."很多学者进不了长江学者,就巧立名目,搞了一些以名山秀水为名的学者,黄河学者、泰山学者、天山学者、闽江学者、赣江学者、珠江学者,名号有38个之多.用名山秀水命名学者,改变了实质没有?没有,他们还是原来的学者." 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称号中,只有长江学者是教育部授予的,本意是延揽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培养造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带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被授予称号的学者也都是"货真价实",属"名门正派",其余称号的大多为地方高校私自"册封".  相似文献   

2.
古之学者淡化名利,今之学者有追逐名利的崇名之风;古之学者治学"文无定法",今之学者以论文为主(专著实际上是扩大了的论文);古之学者治学突出"简易"二字,今之学者治学倾向是"增"而不是"删";古之学者治学具有通俗化的特点,今之学者的思想却日益学究化;古之学者治学既重文字也重口语,今之学者的治学活动重书写语言轻口述语言.  相似文献   

3.
教师与学者     
教师与学者的关系大概有两种:纯教师和纯学者的关系;教师兼学者的关系。在高等院校,相当多的教师既当教师,又做学者,偏向学术;在中小学,多是纯教师,只有极少数人勉强算是学者;在研究院所,基本上都是纯学者。  相似文献   

4.
教师与学者     
教师与学者的关系大概有两种:纯教师和纯学者的关系:教师兼学者的关系。在高等院校,相当多的教师既当教师,又做学者,偏向学术:在中小学,多是纯教师,只有极少数人勉强算是学者:在研究院所.基本上都是纯学者。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学者的天职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教师和学者没有高下之分。  相似文献   

5.
首先,以新思路遴选关键学者和核心学者。即在充分的文献研究基础上,突破以往用'单一指标'对学者'排名定位'的传统方法,设计了'综合指标'作为遴选学者的新思路,并根据普赖斯核心作者分布规律和创新计量学指标,从'关键学者'中遴选出'核心学者'。其次,多维视角分析关键学者的学术研究特征。即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复杂网络分析工具对关...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中美学者学术专著前言中身份体现的手段进行分析,发现:除了都使用人称代词外,与美国学者相比,中国学者还使用反身代词"自己"和名词及其所有格;80年代,中国学者对"我们"的使用比较多而美国学者则对"我"的使用较多;90年代,美国学者对"我"的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学者对"我"的使用超过了"我们",作者从广义文化角度对此一一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论文需要写英文摘要,不少中国学者在这方面有一些欠缺。通过对比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的英文摘要,我们发现中国学者在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结构和功能以及语言表达上存在很多问题。中国学者应该加强英文摘要写作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神州学人》2009,(3):42-44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实施的高层次人才计划,已实施10年,10年间,清华大学在长江学者评聘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先后有73名长江特聘学者和37名长江讲座学者入选,调入长江学者5名。长江学者迅速成长并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实施,不仅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而且带动了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完善了人才引进体系,推动了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们试图探讨的是学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中的位置与作用。具体而言,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被忽视的学者在场;2.遗产学者的角色与功能;3.学者的诉求;学者的在场会在不同层面对遗产的存在与制造构成深刻影响。在此意义上,我们把学者称为遗产的“第五个主体”。  相似文献   

10.
勉学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国学者和英语本族语学者词汇衔接的运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者词汇衔接总的使用频率以及原词重复、近义词、概括词的使用频率比英语本族语学者低;中国学者上义词的使用频率比英语本族语学者高。  相似文献   

12.
学者编辑化信息加工是编辑和学者主要活动的通质。学者最大限度地掌握编辑专业知识技能,有利于协调人与社会文化信息的关系,解决无限激增的信息与人的有限注意力之间矛盾,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信息编辑和学者基本活动的通质;协调人与信息的关系,尤其是解决无限激增的信息与其极有限的人的注意力之间的矛盾,要求学者掌握编辑工具学者编辑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ISIHighlyCited提供的数据,分析高引学者跨国学术流动的几种情况,包括不同学科高引学者跨国流动的比例、高引学者的地域分布及成长背景等,讨论了高引学者跨国流动的得失及大学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译者与学者     
黄小芃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1):104-106,112
学者有学问,有理想,有道德,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手,也是鉴别时代的试金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佛经翻译,一开始就贯穿着学者求真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译者。做学问成学者是对译者的要求,翻译实践始终由学者诉诸理论,译文效果也由学者评估,学者的学问保证了翻译的质量。提倡学者的精神,坚持学者的要求对中国翻译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检索自建中国学者SCI论文语料库中高频四词词簇,从类型数、总数方面分析其结构特点,且分别针对中国学者SCI四个分区与自建本族语学者SCI论文语料库进行对比研究。整体上中国学者使用最多的类型是介词、动词短语词簇;与本族语学者相比,中国学者SCI各分区高频词簇的差异集中在使用总数上,特别是在带of的名、介词短语,主、被动态动词短语以及状语从句方面差异较大。本研究可以为中国学者撰写英语学术论文提供重要的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16.
要想弄清“学者化”的涵义,首先应该弄清“学者”的问题。“学者”虽然可以与“学问”、“学术”分别划等号,但由于“学问”与“学术”之间存在质和量上的差异,“学问”性学者与“学术”性学者却不能划等号。如果我们承认做“学问”也是“学者”,那么我们就有必要让某些“学问性”学者化一化,使之化成“学术”性学者。在“学术”性学者的基础上,再让某些人化一化,使之成为具有广博知识的“学者”。做编辑的人,应该主动自觉地朝着“学者化”的方向努力,因为这是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与刊物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伯顿·R·克拉克通过对不同大学类型中不同学科的教授进行访谈,对杰出学者的形象进行了描述和归纳,认为杰出学者的形象随着大学类型和学科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教学和科研对于杰出学者的重要性因大学类型不同而不同.他的大学杰出学者形象观既较好地诠释了杰出学者的本质特点,对当今我国大学杰出学者形象的界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又恰当地表明了教学与科研对于杰出学者重要性的差异,为我们进一步明晰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以及进行学术评价提供了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分别对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生和高职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分析。对前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词汇学习策略上,善学者和不善学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善学者比不善学者使用更多的词汇学习策略:他们更多地使用上下文策略、猜词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他们善于计划、组织和管理自己的词汇学习。而对后者的研究表明,该类院校中善学者与不善学者的词汇学习观点和策略使用的差异较小,但与前者善学者和不善学者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中,《韩非子》选读的第一课《郑人有且买履者》的第二个语段,对“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中的“学者”注释是:读书人。对“今世学者多粪此”中的“学者”注释为“学者”。这两处注释错误,并且相互矛唇。  相似文献   

20.
基于自建的中国学者学术语篇语料库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对比了定义性动词在中国学者与本族语学者学术语篇中的分布及其搭配型式。通过比较“define”等四个典型定义性动词的标准频数、搭配词的型/次比以及典型搭配词中立场标记语所占比例,得出结论:中国学者对于虚化的定义性动词不熟悉,存在明显少用的情况。在使用定义性动词时,中国学者并不存在中间语搭配和异常搭配,但搭配词多样性较差。相较本族语学者,中国学者不善于使用立场标记语表达自己对于所定义术语的态度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