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词缀“老”“头”“子”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缀,不具备词汇意义却有语法作用附着在词根上,这也是我们判断词缀的主要标准。除词头“老”的构词能力稍差外,词尾“头”、“子”都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它们都是由最初的实义词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2.
<正> 引言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演变过程中,一部分动词的语法意义逐渐虚化,变为介词。那么介词有没有继续虚化的可能性,如果有,进一步虚化的结果是什么?本文以“于”为例,论证介词“于”和词缀“于”的关系,探讨其成因,以期更好地认识汉语词缀系统。一  相似文献   

3.
“××门”中“门”词义的跨语言引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中“门”的意义与汉语中的原意毫不相干,从语源的角度说它来自于英语中的词缀“gate”。它的词义演变经历了政治丑闻、某一方面的丑闻、带有贬义性质的事件、一般事件、双关意义等阶段,有从直译的词缀向兼有汉英双重意义词缀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后缀“子”     
余梦遥 《考试周刊》2012,(70):21-22
后缀“子”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缀,其中又可分为完全虚化和部分虚化两大类。然而汉语的语义演变使“子”是否为后缀.若作为后缀又归为哪一类及发音方法的确定仍处于模糊状态.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此问题。后缀“子”与实词“子”区别在于后者有明确的意义.而前者作为完全虚化一类其存在价值在于满足汉语发音双音节习惯.作为部分虚化一类则介于实词与后缀之间,可以从文字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  相似文献   

5.
遵义方言中,意义已经虚化的词缀“二”“三”具有形容词及名词等生动形式,对其语法功能及语义特征的描写,可以对现代汉语中各种丰富的重叠式做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6.
从《老乞大谚解》“们”“家”的使用看词缀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乞大谚解》大体上反映的是元末明初时期北方的汉语口语。通过考察“们”“家”的使用,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两个词缀在当时的用法及在近代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并可依此探讨词缀的界定、词缀虚化的阶段性特征及语料的局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要宇婷 《教学随笔》2016,(9):150-150
类词缀是一种用来指称类似词缀的构词成分,由于其在语义上还未完全虚化,故在词缀前加个“类”字。例如英伦风、旅游热中的“风”和“热”都是类词缀。在已有研究中,语言学家们集中讨论了类词缀的范围和划分标准等,而从语义角度分析个别类词缀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文章依托《现代汉语词典》等,通过对“风”进行系统的语义分析,探析其作为类词缀的形成过程并探索类词缀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新词汇不断地涌现。由于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语言的影响,汉语中一些语素随着意义的不断虚化,正朝着词缀方向发展变化,成为具有独立构词作用的粘着语素。本文讨论的是众多新词缀中的一个尚未被人注意的类前缀--“软”。“软件工程”一类的词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在耒阳土话中,与普通话名词后缀“子”相当的词缀有三种表现形式:子、仔和粒。词缀“子”是主要形式,意义基本虚化,成为一个构词标志。“仔”和“粒”是“子”的两种变体形式,词义虚化程度不如“子”,往往具有小称义。构词是“子”及其变体的主要功能,也兼有转变词义和改变词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词缀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很重要的现象,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结合普通语言和汉语自身特点,从形式和意义上分析了前贤们提出的关于词缀的判定标准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词缀形式上的判定标准是一种馈型范畴,定位性与标志词性是词缀的典型特征,应把意义虚化的说法改成“脱离本义”。  相似文献   

11.
“假借”和“通假”是有关汉字用字现象的常见术语。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同音字或音近字相替代。然而其替代的性质并不相同。“假借”相对“本字”而言、“通假”相对“正字”而言。它们分别是从文字学和训诂学两个学科的不同视角看问题的结果。从具体实例看,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逻辑关系上部分属不同的层面,不应把它们视为同一现象的具有互补关系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2.
传统"六书"说不能适应现代文字学研究的需要.近现代学者提出了一些新说,但仍不甚理想,各说之间分歧也比较大.因之,现拟跳出"造字"和"用字"的框框,提出汉字发生法和汉字构字法理论,主要是汉字发生法的"二书"说和汉字构字法的"四书"说.  相似文献   

13.
“婴儿”和“卵子”这两个词在中国哲学中经常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已经超出了生物学意义而进入了哲学意义的层面。本讨论了老庄关于“婴儿”的理论和心性学家关于“卵子”的理论,以及它们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汉学研究中,费正清等倡导的“冲击—回应”模式和保罗柯文为代表的“中国中心观”模式,形成了当代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种对立的理论体系,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都各具重要参考价值,也各有失之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5.
“散动”是《马氏文通》中提出的重要语法学术语,它主要包含有两层意思,从语义分析来说是指与“坐动”(谓语核心动词)相对的“非谓语核心动词”;从句法结构分析来说是指与“语词”相对的动词短语中的“述语”。“散动”与“读”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汉语中的短语,虽然在功能上基本相同,但内涵不尽一致。它的设立对汉语语法学的完善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的“随笔”和“文化散文”热,阐明呈现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由,着重论述了“随笔”和“文化散文”的文体特征,指出它们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的文体个性,但从文体源流和类型字上看,其仍旧归属于散文。文化品格是中国散文不可或缺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散动"是《马氏文通》中提出的重要语法学术语,它主要包含有两层意思,从语义分析来说是指与"坐动"(谓语核心动词)相对的"非谓语核心动词";从句法结构分析来说是指与"语词"相对的动词短语中的"述语"."散动"与"读"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汉语中的短语,虽然在功能上基本相同,但内涵不尽一致.它的设立对汉语语法学的完善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道原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上的一对概念,在引入语文教学以后,涵义发生了变化。文道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对主要矛盾,对其涵义及两者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从文道的涵义入手,探讨语文教学文道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汉语的"酸"和英语的"sour"都是表示同一种味觉的基本词汇,在相同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他们都有向其他范畴投射的现象,但投射的范畴和引申出来的隐喻意义有同有异,本文将对此作比较。  相似文献   

20.
“比较”、「比较的」分别是汉语和日语中的程度副词,其功能是对程度加以比较。在比较事物时,以是否依据客观标准、主观标准,着眼于性质、状态的比较这方面,二者是完全相同的。在负面评价方面,“比较”和「比较的」的修饰范围不同,“比较”虽有一定的限度,但范围比「比较的」要大,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在程度和模糊量词方面,“比较”、「比较的」是允许和数量词共用的。在否定命题方面,“比较”多修饰形容词,但多修饰肯定形式,不太修饰否定形式;「比较的」除了肯定命题以外也可以参与否定命题,以比较肯定性程度和否定性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