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彤 《新闻窗》2007,(1):96-97
网络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产物,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一场与工业革命具有同样意义的信息革命。网络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目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八.们传统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及运作方式。网络具有的自由、开放、多元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征,使很多人相信,网络必将给人类带来一个民主社会——因为自由开放等特征是民主社会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孙广慧 《大观周刊》2011,(49):14-14
“道”是老子政治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无为而治,t是老子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政治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对构建和谐、民主、自由的政治文化具有某种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革新,网络媒体迅速发展起来,渐渐走进普通人的视野中,为人们的舆论表达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于是不少人认为,网络舆论可以充分表达广泛的民意,甚至可以实现社会各阶层民意的顺畅流通。还有学者曾经乐观的预测:互联网会带来一个真正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时代,网络会打破媒体集团和全球媒体对新闻流通和信息自由流通的垄断和控制。可是事实真的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吗?众所周知,传统媒体在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监督社会时,话语权主要是由媒体方控制,他们控制着新闻和言论发表的一切有效通道,而在这样的媒介体制…  相似文献   

4.
苏月 《新闻世界》2014,(4):127-128
言论自由是公民享受政治权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国家民主政治的一部分。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更为自由和开放,给人们发表言论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平台,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然而,互联网自身的传播特性也使其成为负面信息传播的温床,虚假、偏激、暴力、色情、迷信等负面信息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有可能对个人或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因此,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网络负面信息的遏制已经是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尽早探讨出相关解决措施,使二者协调发展,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5.
十几年来,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规范管理却发展缓慢.虽然全球都意识到对于网络传播应该促进发展与进行管理并重,但对网络的监管并非易事.互联网的自由、开放、互动和低成本为网上“噪音”传播打开了技术上的“方便之门”,网络传播可以突破地域、时间、信息量等界限的特点无疑为网络传播的控制增加了难度,虚拟等特性更是加大了控制的时间和成本.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效控制传统媒体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但这种有形的控制手段对网络而言很难奏效.因为网络信息每时每刻都处于大规模的更新流动,每天又会有大量的新网站出现,国家根本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监控.同时,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国家要实施审批登记或经济控制的方法也不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8,(6):8-8
过去,“政治”这个词常与“权术”、“官场潜规则”等纠缠在一起。现在,人们对政治的理解趋于理性和科学。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政治”成为两会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7.
段然 《新闻前哨》2010,(12):63-64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彭兰曾说过:“尽管传统媒体所具有的舆论监督的功能,在网络中还是比较弱的,但是,至少网络为舆论的表达提供了一个窗口,它可能会提高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逐渐培养人们自由思考与发言的习惯.为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土壤。”随着人们言论自由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改变了中国,网络民意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首先,它给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无穷大的“电子广场”,打破了时空界限,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在这里汇聚起不同于政府也不顺从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民意;“网络民意”以其独立的民间个性化视角和立场,对几乎所有重大事件作出精彩纷呈、莫衷一是快速反应的评论,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浅析网络议程设置的特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基于传统媒体环境。强有力的传播者、处于被动状态中的受众和传统媒体的有限性为实现媒介的议程设置提供了主、客观的保障。然而 ,网络中传播权泛化、信息获取高度自由、时空无限将“议程设置”理论的传统基础一一打破。但打破并不意味着网络不能设置议程。本文分析了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在议题设置者、议题内容及议题设置所依赖的技术三方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于茜 《新闻世界》2009,(11):147-148
相较于传统媒体,互联网以其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平等性、自由性、接近性和广泛性的传播特点使公众可以进一步表达意见。基于互联网形成的网络舆论更是公众反映问题的聚集地。网络舆论的民意直达性,打破传统媒体精英控制格局,同时又使传统媒体下的受众接近权有所突破。网络舆论对受众接近权的突破在人民网的“E两会”中表现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清末有限政治自由与中国早期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平 《新闻界》2005,(5):50-52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以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初的欧洲,主要是以法国、英国和德国为背景,从中抽象出来的一个“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经验理想类型(Ideatype),他认为,当时资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俱乐部、咖啡馆、沙龙、杂志和报纸,是一个公众们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公共领域,它形成了政治权威重要的合法性基础.“公共领域首先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它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领域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他们在理性辩论的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达成共识,从而对国家活动进行民主的控制”,也就是说,公共领域为具有理性精神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讨论公共事务的论坛,这种讨论往往就形成公共舆论。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专业主义缺失与假新闻的产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冰  王培 《新闻前哨》2005,(11):9-10
一、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中的重要概念。学界侯迎忠认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经济时代的产物,又是西方自由、民主政治环境中媒介调整其与政党、公众、经济利益团体间复杂关系的权杖。在整个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新闻媒介既是历史的叙述者,又是现实社会的参与者。西方新闻界对媒介功能、媒介属性及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所具有的高度大众化、自由化和多元化等特点使得大众传播的主体由职业媒体人变为自媒体人,公众均可以自由参与对公共事务的评价,这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把关人"的地位,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与此同时自媒体又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更宽的消息来源和发布渠道,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陈霖 《声屏世界》2009,(12):10-12
我国政治改革的目标可以借用政治学者俞可平的“增量民主”的概念来表述,也就是“强调民主的程序;把公民社会的存在视为民主政治的前提;推崇法治;充分肯定政府在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在这种民主基础上的善治应当是中国政治的主要发展方向”。①新闻媒体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即从新闻真实、批评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这三个层面,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新闻政策演进。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08,(12):64-64
新媒介具有的小规模性和双向参与性使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平等和自由,更合乎推动民主进步的社会理想。一、可以较好地监视社会环境。在监视社会环境中,新媒介可以形成强大的公共舆论,为民主政治建设开辟了一条民主监督的新途径。二、具有较强议题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的扩散给民主的内涵和外延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网络民主即是由网络衍生出的一个新鲜、时髦的政治现象。对于中国民主政治来说,网络承载了更多的政治期望。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标志着网络的政治影响力真正形成,此后的10来年时间,网络政治事件层出不穷,随处可见:从“两会”期间政府官员与网络的频繁互动,到胡锦涛、温家宝上网问候网民;从“南京房产局长天价香烟事件”、“躲猫猫事件”的当事人被免职,到“自动取款机事件”、“厦门PX项目”等事件结果的改判等,网络展现了惊人的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兰台世界》2014,(Z3):126-127
<正>网络是上个世纪末的产物,然而其一经产生便迅速发展壮大,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时至今日,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本世纪和未来时代驱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网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以传播信息为中心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传播方式。网络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观念,丰富着信息获取的手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网络的能量才刚刚展现,它将继续扩大对新世纪全球政治、经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不能有起码水准上的精细的政治正确?它和基本的、简约的政治正确未能强有力地主导我们的社会有关。简约的政治正确涉及人们对自由、民主和社会公正的基本态度以及相关的政治架构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在中国20年的发展,不仅影响深远,使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巨大改变,更锻造了自身,形成了网络媒体、网络营销、网络舆情等新兴领域和行业。其中,拥有“第四媒体”头衔的网络媒体正在成为民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渠道,成为传统媒体转型与媒介融合的接入点,并被认为已完成“从边缘媒体到主流媒体”的升级蜕变。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和媒体融合背景下,将网络编辑纳入职称资格管理具有破冰意义. 尽管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新媒体编辑数量也远远超过传统媒体,但网络新媒体编辑的职业地位与传统媒体相比仍然显得“低人一等”.这种“低”有一个很显著的标志是传统媒体编辑记者可以评职称定级别,而网络新媒体却不在职业技术资格管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