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的贸易增加值和结构,并比较分析了三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分工程度。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韩国趋于稳定,日本下降趋势明显。中国中低和中高技术制造业在价值链中上游位置,高技术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程度较高,但位置低于韩国和日本。日本各技术水平制造业都在价值链的中上游位置,但都有下降趋势。韩国各技术水平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程度最高。出口中间产品的国外价值比重增加是中日韩三国全球参与价值链分工程度加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21日,第九次中日韩知识产权局局长政策对话会在陕西西安举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日本特许厅厅长细野哲弘和韩国特许厅厅长高廷植率团出席了本次会议。三国局长在会上分别通报了三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回顾并高度评价了2009年三局的合作情况,并签署了会谈纪要。  相似文献   

3.
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依托农业院校独有的学科与专业,营造高品位的"农"文化氛围,创新素质教育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爱农意识和知农动力。笔者对"茶十德"、茶艺师职业道德等中国茶文化理念传播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探索以茶艺技能和茶道精神等茶文化为载体,促进农业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谁在主导中日韩的国际科学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悦  左佳  宋超  宋凯 《情报杂志》2021,(4):155-162
[目的/意义]为了探究中日韩的国际科学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及变化趋势。[方法/过程]以"中日"、"中韩"和"中日韩"国际论文合著现象为分析对象,通过科学计量的方法和手段,从重要作者、高影响力论文和资助者三个维度来分析近40年来中日韩科学合作背后的主导力量。[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中日科学合作呈现出日本主导趋势由强到弱,而中国主导趋势渐强并超过日本;中韩科学合作呈现双方共同主导的特征;在三国合作中,中国主导的论文影响力较强,但随着论文影响力的增大,中国显示出的主导优势却在减弱;中国作为科研资助者极大地推动了三国的科学合作。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依托农业院校独有的学科与专业,营造高品位的“农”文化氛围,创新素质教育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爱农意识和知农动力。笔者对“茶十德”、茶艺师职业道德等中国茶文化理念传播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探索以茶艺技能和茶道精神等茶文化为载体,促进农业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礼之类清新淡雅的片断是人类悠久流长历史中沉淀下的一朵瑰宝,大唐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下,茶文化在社会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论文主要从茶的起源、发展及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内容,研究其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及对其他领域的连带作用,引起人们以对本民族文化的共鸣。唐朝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因而对茶饮文化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继而出现的陆羽《茶经》等文字著作是对茶文化发展从饮食到文化的高度总结和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烹煮、品饮乃至于茶具、习俗,使茶文化从纯技艺升华为精神文化,并集中体现在茶道文化这一次生的文化形式,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流芳全世界。  相似文献   

7.
吴娉娉 《大众科技》2011,(4):216-218
"东亚旅游圈"的建立,使中日韩三国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上存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微妙关系.文章基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I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专业化指数(TC)对三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进行比较分析,并为进一步适应服务贸易自由化,提高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提出相...  相似文献   

8.
以中日韩三国USPTO授权专利为样本,从专利申请(专利权)人的国家属性和组织类型两个维度界定校企合作模式,考察三国校企合作模式及其差异,并结合三国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其与合作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日韩两国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向度较高,中国企业的作用较弱且外向度较低;日中两国校企合作专利的质量优于非校企合作专利,韩国两种专利质量的差距不大;中国与日韩校企合作专利质量的差距受校企合作模式影响,也取决于专利合作伙伴的国别属性.  相似文献   

9.
中日韩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中日韩三国先后发布了国家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这说明三个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因为经济基础和发展程度的不同,三个国家的中长期科技规划既有相同之处,也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本文对三个国家的规划文本进行比较性分析,特别是对中国的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利 《科教文汇》2009,(26):235-235
中日两国在茶文化上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介绍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历史,让我们了解到中日在历史上就有友好往来。日本在受到我国茶文化的深远影响下,发展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道。同时,提倡我们应该学习和保护我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日本茶道世代相传,数百年长盛不衰。她与花道、俳句、水墨画、庭园艺术等,又无不受到禅文化的渗润,形成以“空寂”与“闲寂”为核心的日本传统美学思想,从古至今深刻的影响着日本人的文化生活。在日本,茶道组织遍及全国,研习茶道的人据说有四五百万人之多。那么具有如此魅力的日本茶道文化究竟是什么?又为何具有如此的魅力呢?站在外国文化的旁观者的角度,浅显的看来,日本茶道也许不过是多人共聚于一斗室、共饮一碗浓茶、再分三次各自饮一碗淡茶(粉末状绿茶)的枯燥过程而已。在此过程中,人们的交流内容不过是象征性地赞赏一下茶、茶具、茶室…  相似文献   

12.
在借鉴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多边科技合作的基础上,根据中日韩三国的独特区域特点和比较优势提出了关于中日韩科技合作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全球人工智能PCT专利申请情况,重点研究走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前端的美中日三国PCT专利的差异,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更好的发展提供信息参考。根据PCT专利数据,从PCT专利申请的整体情况、IPC重点技术领域以及创新主体等方面来比较分析美中日三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的来说,美中日三国的人工智能产业都处于发展阶段。从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美国、日本人工智能产业起步比中国早,但中国发展快、潜力大、空间足。从技术发展过程来看,三个国家的发展方向相对一致,美国、日本在一些新兴领域的发展领先中国。从创新主体来看,美国、日本更注重以企业为主,在中国,高校占有一定分量。最后,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的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意义]本文基于中国、日本、韩国在海洋渔业领域的专利数据,通过对比分析三个国家在该领域的专利发展特征,揭示我国在该领域技术创新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过程]采用专利文献计量法分析了中日韩海洋渔业领域的专利发展态势、技术分布、质量竞争力、对外布局、创新主体。[结果 /结论 ]中日韩是全球海洋渔业专利的重要来源国,三个国家的专利发展态势、技术研发重点、创新主体类型等均不同,我国在该领域专利规模的增长与质量的发展尚不协调,对外布局意识差距较大,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未来应从构建专利信息平台、转变粗犷式发展模式、树立全球发展视野、激发高校院所优势、培育龙头创新企业等方面出发,推动海洋渔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日韩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根据三国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分别介绍了三国的职前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职后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并对其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对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潮州工夫茶是指流传于潮州中心区域及周边地区的中国工夫茶的冲泡方法,是中国茶道的集大成者。潮州工夫茶代表中国茶文化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从我国的茶史记述,公元前841年,西周时期民间饮茶盛行,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茶作药用和饮品的详述。到唐宋时期,茶文化有了新发展,茶经中主张"精行俭德"贯穿和谐、中庸、淡泊的思想,提出以"和、敬、德、寂"为茶道宗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带来了国家自尊心、民族自信心以及追求国家利益的变化,而这些因素都综合影响着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也间接影响着美国和日本(二者都在东北亚地区有着直接利益)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在东北亚的地区政策。中国的发展为东北亚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应对挑战,中美日三国都在调整着各自的相关政策,三国之间的关系将影响着东北亚区域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酒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地地道道的社会文化。通过对中国、日本和韩国酒文化的差异比较,分析影响三国酒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发掘三国酒文化的价值,这对加深三国之间的文化沟通与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1—2010年中国进口日韩汽车贸易为样本面板数据,以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关税减让进口贸易模型,尝试分析关税减让对我国汽车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旨在为当前的中日韩FTA贸易谈判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1)从PCT职务申请看,日本对中国继续保持绝对技术优势,而韩国的技术优势在逐渐缩小,而且中国在离合器、制动系统等零部件领域有反超的趋势;(2)进口关税的降低大大推动了日韩汽车的对华出口贸易,同时不可避免会对国内汽车造成一定冲击。(3)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汽车消费需求急速增加,我国汽车关税进一步降低带来的影响甚至可能会超过入世时的影响。不仅如此,日本和韩国的汽车进口关税远低于中国,加之我国本身技术创新能力不高,汽车进口关税的减让应以日本和韩国对我国出口农产品关税的下降为前提,才能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