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实习微型课程为教育实习从课程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野。目前我国教育实习微型课程是以“效率取向”进行课程建构的,但由于“效率取向”的课程存在着重技术理性、重目标实现以及问题解决等缺陷,因此,有必要从关注课程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意义的生成与价值以及积累学生的教学实践智慧等方面构建“意义取向”的教育实习微型课程。  相似文献   

2.
韦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2,(11):142-146
为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高素质师资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应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指导,从学术理性取向和艺术取向转型为实践取向。实践取向的课程设置构想为:重建"一主两翼"、"基础+特长"的课程体系。以实用性为主对艺术类课程进行整合,实现教育见习、实习活动的课程化。在课程实施中,建构"U-S共同体"是实践取向的保障;建构"实践取向"课堂教学模式是实践取向的基础;教育情境研究是实践取向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以全面综合的课程设置为优势,以富有成效的见习实习制度为特色,铸造了密歇根州立大学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神话。在课程设置上,综合学习与写作课程,奠定卓越基础;计划课程结合主修学科课程,搭建卓越脚手架;教师教育课程,锻造卓越锋刃。借鉴密歇根州立大学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我国卓越教师专业标准,从高校层面改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增强实习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4.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师教育项目以培养卓越教师和教师领导者为目标,构建起了以基于满足多样化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教学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实践反思和角色建构的教育实习课程为主体的优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彰显出学会学习、基于研究、反思探究、多元文化、理念引领等特征,凸显出对高质量教学的追求,体现了学习中心取向、专业发展取向、多元文化取向三个鲜明的课程建设取向。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缺乏融通,教师技能实训与教师技能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学生的日常教师技能训练和实习指导有效性亟待提高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改革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以案例教学为方法,以基地实践为平台,构筑起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融通的桥梁;完善教师教育实践实训体系;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探索成立"教师专业发展联盟"。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培育教师课程能力并发挥教师作为学校课程建设主体的作用.通过对我国大陆20所师范院校的880名职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其课程能力发展过程呈现三个特点: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水平在不同院校和不同年级间存在差异,但不显著;教学实践可以助力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提升,且空间较大;职前教师课程能力发展存在关键阶段和关键内容.在此基础上,为师范院校培养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提出三条建议:回归课程价值,以"互惠""分层"强化课程能力培养;聚焦课程内涵,促进教育实习从"解释实践"走向"改造实践";借助教育情境,以"创生""教研"促进课程能力进阶发展.  相似文献   

7.
密歇根州立大学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学科教学知识为基点,强调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注重专业实习,体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有机整合,同时强调高水平的学科知识标准和教育专业标准,倡导建立全纳型学习共同体,体现了专业取向与社会公正取向教师教育思想的融合。密歇根州立大学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与实践,可以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对于职前教师实践能力及其身份认同的培养至关重要.研究选取“中国与加拿大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惠学习”项目(RLTESECC)中6名赴加拿大的交换生作为研究个案,通过深度访谈,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对中加的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挖掘两国实习课程中值得互惠互鉴的方面,以期对中加实习课程的互惠学习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实践性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根本要义在于将实践性贯穿于整个教师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实现以下几个基本方面的理念与行动诉求:课程目标以行动力为指向;课程内容的生成与建构以"适用"为准则;课程实施以活动教学为核心理念;课程考评以"实战力"为基准;课程实效性保障以"共同体"和"再教育"为依托。  相似文献   

10.
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理念。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是落实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取向理念的主要载体。文章围绕我校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做精教师教育"建设构想,从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方面,探讨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行动策略。师范生在见习前,要制定见习计划;见习中,要熟悉学校工作;见习后,要重视见习总结。师范生在实习前,要明确实习意义;实习中,要投入实习工作;实习后,要做好评价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对教师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未来走向具有关键性、根本性的意义。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坚持优先发展教师教育的战略地位,是教师教育政策的基石;坚持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院校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教师教育体系,是教师教育政策的体制基础;坚持教师教育的免费性,是教师教育政策的核心;坚持国家对教师教育的有限干预与规范,是教师教育政策的关键;坚持师范生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教师教育政策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教育实习,作为联系教师教育中的理论学习与未来教学实践的重要纽带,是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的专业社会化与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现实主义"教师教育实习模式,以傅乐的教师关注理论为基础,重视教育实习与理论学习的紧密融合,大学与中小学指导教师的合作督导,以及实习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等,这些对我国的教师教育实习都会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实习指导对于提高职前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具有关键作用。对当代西方不同理论取向教育实习指导进行考察,将助益教师教育者从学理层面理解教育实习指导,增强教师教育者对于自身指导实践的反思,提升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质量。研究发现,当代西方教育实习指导实践主要呈现出四种理论取向:聚焦教学技能、强调规范与效用的实证主义理论取向;关注意义生成、重视人际互动与个人成长的现象学理论取向;注重批判与反思、倡导行动与改变的批判理论取向;凸显整体关联、多维互动的生态系统理论取向。当代西方教育实习指导理论取向的探究,为建构实习指导关系、丰富实习指导内容、改善实习指导环境等方面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由于未能妥善处理学术取向与实践取向、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稳定与变革等三对矛盾关系,目前的教育实习大多在目标缺乏关注度、实效度及清晰度等状况下运行。要优化教育实习目标,则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出发,运用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来思考如何建构,并在建构目标时有机融合教师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从而真正发挥教育实习的价值和功用。  相似文献   

15.
伍军 《生活教育》2015,(1):48-50
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在逐渐摆脱"普遍主义"的思维方式走向寻求地方性知识与进行行动研究。文章分析了"双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于学术自识与双语教师教育实践的诉求,着重探讨了课程内容从"结构关系"到"意义关系"的必要转向;数学观的培植;把知识传授转变为科学的探究的改革,最后又提出"双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实践取向"课程内容的建构和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专业取向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从学科取向转为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简称专业取向)是目前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专业取向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应秉持以下原则:从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看,预设与生成相结合,追求知识学习与意义建构的统一、能力训练与思维训练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从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基础看,职业科学与教育科学相结合,从学科本位走向工作本位;从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看,专门与集成相结合,以专业教学论为轴心,整合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从专业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与教学能力培养的相互剥离走向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为职前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具体方向。我校在教育课程形式体系建构的理念与背景下,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实践导向,建构了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大类共15种小类的课程结构体系,独立设置了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方向课程。教师教育模块设有教育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三个子模块,共有7类教师教育课程,34个学分共同支撑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彻底打破了"二学一法"的"老三篇"。同时,通过实施名师培育工程、组建"课程-团队"建设,提高教育者整体素质;通过搭建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协同创新试验区、理科师范生示范项目的等综合改革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临床”教师教育理念对教育硕士课程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颠覆了传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师教育课程建构模式,形成了由课程主导系统、支持系统、评价系统三大系统有机整合而成的“临床”型课程建构新模式,鲜明地凸显出以“临床实践”为核心交织安排理论课程和实验室课程、重视临床伙伴关系和教师教育者团队等课程支持系统的建构、通过外部“临床标准”和实践取向的内部评价为课程导向及提供保障等特征。美国“临床”型教育硕士课程建构模式对于我国推进实践取向的教育硕士课程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尝试建构以“临床实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深度融合、构建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加强教师教育专业社团建设、推进实践导向的课程评价改革是我国教育硕士课程改革的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习的改革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外教师教育实习改革的典型经验为例,概括出当前教师教育实习改革的总体走向:实习管理上走向规范有序;实习内容上相对独立;实习方式上转向开放。  相似文献   

20.
受理智取向培养思路的影响,人们往往对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践仅仅作"技术层面"的认识。但是,随着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现",人们对教育实践意蕴的理解也发生了从"技术性实践"到"反思性实践"的深刻转型。我们应该坚持教育实践的核心价值地位,以反思性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建立"实践取向"的理论教学模式,整合专业技能与教育理论学习,努力实现见、实习活动的课程化,提升教育实践课程的"反思性"品质,培养适应教育职场需要的专业化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