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吉先 《职教论坛》2012,(36):40-43
基于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性的终身学习环境,为社区成员的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提供了契机和可能,为全面形成终身学习社会创造了条件。本文结合浙江省社区教育实际,对依托电大系统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的组织架构、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实践证明,依托电大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可有效提升传统社区教育功能,为社区居民的学习在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中找到了着陆点。  相似文献   

2.
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广州市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电大充分发挥远程开放教育优势,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1年以来,广州电大相继实施了"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广州数字化学习港"项目,对发展数字化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电大办学能力与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有利于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全面形成。  相似文献   

3.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河北电大举旗占位,搭建了终身学习在线平台。资源建设数量已初具规模,资源建设模式初步构成,资源建设栏目已初具特色。那么,居民对于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和满意度如何,是检验社区教育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已成为广播电视大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途。目前甘肃电大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存在缺少对学习者的分析,缺乏动态资源,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总体设计等问题。应以国家资源中心甘肃分中心为平台制作有效资源,建设符合学生需求的资源,建立有效的共建共享机制,建立有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体系,是建设适合电大学生学习的数字化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无锡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无锡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平台以服务全体市民为宗旨,力图建设一批丰富的、多类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涵盖社会教育、远程开放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平台采取"自建、共享和引进"相结合的资源建设模式。为保证此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形成政府、高校、企业、社会、个体等纵横一体的多主体资源建设的动力机制,实现多元合作,并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这对于无锡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无锡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针对电信专业的特点,提出从优化平台功能开展数字化学习,基于B/S模式的实践教学,基于EDA技术的网络化教学三个方面来进行电信专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这对完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无锡开放大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是创新社区教育载体,深化社区教育内涵,提升社区教育品质的重要途径,是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宜兴市在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过程中,以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健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完善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为后盾,对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建设数字化社区已经成为现代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也成为现代社区建设中的热门课题。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既是教育发展和社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在全国掀起了建设热潮。然而,在加速社区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中,开发建立了很多独立但功能相似的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导致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数字化社区建设,如何进行总体规划、科学发展,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资源如何整合优化,正在成为学界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实现有支持的学习服务,是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据当前全国电大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情况,笔者就技术支持服务层面的软硬件建设、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班级虚拟社区建设及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分析了数字化学习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积极作用,重点从数字化学习促进个人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支持平台、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促进学习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共享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明确数字化学习对于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入,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终身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应具有丰富性、可共享、个性化、动态更新等特征,这与教育生态学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文章以终身学习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一套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该模式融合教育生态学与本体理论,将其应用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组织、生长,进化与演变各阶段中,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序化组织,自我生长,优胜劣汰的进化以及生命周期的演变,以满足终身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伊犁州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在职培训有四种方式,其中以学校为单位实施的双语教师"校本培训"承担着民语教师基础汉语的普及和提高工作,自2004年实施以来,成功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也存在着保障机制欠缺,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目前,当务之急是加强政策研究,以制度建设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学习资源能拓展社区居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社区教育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应强化政府的统筹领导、依托电大系统学习资源并开放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从培养居民信息素养、重视资源推广和加强社区教师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来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发展经济,为少数民族终身学习提供支撑;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定少数民族终身学习基础;公共资源优先倾斜,为少数民族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推进教育信息化,满足少数民族终身学习需求;巩固扫盲成果,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成人学习事业;重视双语教学,提高民族地区学童的学习效率;法制与需求结合,强化少数民族的终身学习价值观;形成推动合力,构建少数民族终身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伊犁州直属县市民族基础教育的情况,阐述了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对双语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16.
双语课程资源匮乏是影响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双语课程资源是解决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不高、发展缓慢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通过发挥双语专家的才能,加强双语课程文本资源建设;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好双语教师作为双语课程实施最重要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网络传递快、支持自主学习的特点,加强网络双语课程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还应该通过突破体制机制的壁垒,最大限度地释放双语课程开发的人才的活力;在国家层面的少数民族教育研究项目方面重点关注双语课程开发问题;加强双语课程开发的资金保障,设立双语课程开发的专门经费等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我国少数民族双语课程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领域的一场系统性、根本性变革,这是教育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全面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教育数字化转型涉及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领域的创新与变革过程。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向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学习领域要深刻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阶段终身学习信息化的方向,关注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树立全新的教育哲学观,即联通主义学习观、回归论知识观和教育的复杂系统观。在新哲学观指导下,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加持,可以从四个方向创新推进终身学习数字化转型:建设互联互通的网络学习空间,整合全社会资源满足多样化学习需要,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建立健全终身学习立交桥制度。  相似文献   

18.
伊犁州维吾尔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已进入了大力推广阶段,双语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文化背景问题、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以及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问题正成为伊犁州有效实施双语教学的瓶颈。因此,提出了切实保障双语教育的经费、采取科学合理措施培训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完善双语教师聘任制度等对策,以期提高双语教育的有效性,并丰富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大国。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理解,学习型大国首先要具备学习型特征,其次要实践大国理念,最终要实现促进世界公民终身学习的目标。教育数字化是学习型大国建设的时代进路。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学习型大国要坚持内外联动的战略选择,不仅要通过教育数字化建设高质量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还要以对外开放理念完善教育数字化国家战略,在对外开放领域实施教育数字化具体行动,为教育对外开放建设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此间,要善于利用数字化理念与手段把好风险防御关。  相似文献   

20.
学习型城市的发展与开放大学的使命相辅相成。广州电大在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建立了"广州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和"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平台;以价值理念为引导,以数字化平台为核心,以多样化项目为纽带,以体制机制为保障,以攻关项目研究为新起点,对区域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的体系、模式、特色品牌、长效机制、服务标准的构建进行了创新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