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恐怖主义古已有之,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学者以及各国政府均未在"恐怖主义"的定义上达成一致,甚至有学者因为"恐怖主义"的使用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特点,而建议取消这个术语。因此,各国媒体在建构恐怖主义新闻报道时必然会存在某些方面的矛盾与冲突。本文选取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国主流媒体对2014年5月22日发生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的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现代传媒因其强大的舆论影响力而成为以反霸为名的非国家组织和以反恐为名的霸权国家争相夺取的意识形态阵地。在此背景下,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被生产出来,在表面看来它只是一种媒介镜像,而在更深的层面则体现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制度性危机。然而西方媒介对恐怖事件的报道,除了放大恐怖气氛之外,并没有追问和反思恐怖暴力滋生的社会根源;更具误导性的是,这种报道掩盖了国家恐怖主义的真相以及反恐旗帜下的霸权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3.
廖小菲 《新闻记者》2004,(10):16-17
从两次车臣战争到后来接连不断的恐怖事件,恐怖主义问题一直是俄罗斯政府和人民的"一块心病"。由于传媒具有的特性,正逐渐与恐怖事件形成共生关系。正如有学者所指出:"恐怖主义被广泛认为是不可避免地、象征性地与大众传媒联系在一起了。如果没有传媒的介入,恐怖主义最终也会彻彻底底地消失。"在报道恐怖事件时,传媒应以什么立场进行报道并对信息进行  相似文献   

4.
姚志文 《今传媒》2016,(11):25-28
以身体奇观为中心架构电视故事,通过连续报道建构电视戏剧,这是电视报道恐怖事件的基本叙事范式.这种叙事范式是恐怖主义以身体暴力展示权力、以暴力冲突吸引社会关注的行为特征与电视媒体以视觉形象为中心的媒介特征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反恐战”新世纪,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议题之一。恐怖主义与媒介的共生论认为媒体对于恐怖舆论难辞其咎。其实,媒体并不是导致恐怖主义的罪魁祸首。在某种意义上,恐怖主义是经过中介的暴力;而更重要的是,媒体同时又是发动反恐舆论战的载体。当今国际许多媒体在报道恐怖事件中杂有很多毒素,进行反恐舆论战需要去除这些毒素。我们有必要借鉴国际传媒的经验教训,更好地打好反恐舆论战。  相似文献   

6.
媒介恐慌论与媒介恐怖论的兴起、演变及理性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恐慌论和媒介恐怖论源于世界恐怖主义日益膨胀的威胁和媒介世界浓厚的暴力氛围.媒介恐慌论作为一种研究恐怖报道与恐慌心理关系的媒介理论,虽然可以在中国文字诞生时发现它的起源,在魔弹效果论中看到它的发展,但却是随着"9·11"事件的暴发才成为真正的学术话题的.媒介渴望发生大新闻的心理和对突发事件的大规模报道,极易引发社会恐慌,形成"恐慌文化"和非理性的直觉式的反应.鉴于恐怖主义和媒介之间经常具有一种相互提供养分的倾向,恐怖主义已演变为一种弱者反抗强者的非对称的对抗性手段,一种象征性的发言权和传播方式.媒介要确保不被恐怖组织利用,就必须以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首要考量,坚守社会责任、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自愿遵守面临恐慌或恐怖事件时的报道原则,愿意以相互体认、相互理解的态度与危机处理者合作互动,以向公众提供全面、真实、安全、平衡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是当代的“政治瘟疫”,恐怖分子常常制造令人发指的暴力犯罪.美国学者施密德和德格拉夫认为,现代恐怖主义变得更加频繁与血腥,既跟其“暴力传播战略”有关,也跟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电视,尤其是卫星电视的发展密切相关.①考察这种血腥的恐怖主义犯罪与电视媒体的关系,需要从身体政治的角度出发,才能更深入地把握它.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升级,观众对影像市场的多元化消费需求,电影中的"暴力"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影像元素.这些元素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不断被接受,甚至被向往,以此引发快感,暴力拥有了"美学"的名义.郝建将"暴力美学"定义为:"是有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的,它就是指起源于美国,在香港发展起来并在成熟后影响世界的一种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它发掘出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效果."①形式化的暴力美学,尤其是电影中人为动作和行为以及行为结果的诗意与舞蹈化特征,基于电影的视听接受原则,因更多的外显性而被关注.  相似文献   

9.
自 2 0世纪 60年代末以来 ,恐怖主义逐渐成为一大国际公害。从本质上说 ,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有政治或社会目的 ,以劫机、绑架、爆炸等为攻击方式的特殊暴力或暴力威胁活动 ,其产生与泛滥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 ,是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尖锐化的产物。① 但是 ,西方新闻传媒对于恐怖主义的泛滥也起着比较严重的消极作用。即使是在西方社会内部 ,人们对于西方新闻传媒在“新闻自由”旗帜下对恐怖主义活动的宣传报道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指责与批评意见。例如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尖锐地指出西方新闻传媒的宣传报道是恐怖主义活动赖以存在…  相似文献   

10.
力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从物理学角度讲"力"包蕴着能量,具有运动的特征,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讲"力"则是生命的象征.而视觉艺术的"力"则是一种抽象之力,它虽然不能像物理"力"那样显示于仪器,但却可以被人们所感知,形成震撼心灵之力.如原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有一张著名的招贴画,画上画着一名威武的红军战士直视前方,并伸出一只手指直指观众,广告语是"你报名参军了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丹尼尔.戴扬"媒介事件"理论解剖春晚电视现象。春晚在一个特殊时间——除夕之夜周期性播出,观众多、影响大,评价不一。本文追究原因,认为春晚负载传统和时代双重主题,建立起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节日世界,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央视集组织、表演、播出、宣传多种功能于一身,试图建立春晚的意义及表达,此意义因观众的主动收视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暴力恐怖事件是一种典型的社会风险。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3·01昆明暴恐事件和5·22乌鲁木齐暴恐事件的相关言论为研究文本,从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框架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暴恐事件相关言论中构建了一组二元对立关系,即以暴恐事件受害者、@人民日报及其读者为代表的"我们"和以暴恐分子为主的"他们"的对立。@人民日报通过凸显评价框架、使用主语隐现的句子、选择带倾向性的指示词,将"他们"置于非正义的一方,并且通过选择民族团结、美好愿景等积极意向框架团结"我们",与"他们"对立。  相似文献   

13.
"只有到达最前线,我们才可能保护、帮助战乱和武装冲突中的受害者。""一个为战争和武装暴力受难者提供人道保护和援助的中立、独立的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用了这样的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职能与特质。从1863年成立至今144年,该组织为保护战乱受害者所做出的努力超过了任何人道主义组织。为此,它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创下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14.
余晨晨 《视听》2016,(6):71-72
昆丁一直崇尚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官暴力,他的电影对于暴力的表达别有一番风味。2015年昆丁的新片《八恶人》依然延续着血腥暴力的个人化的风格,又给观众呈现了一台完美的暴力盛宴。本文从"暴力美学"的角度分析《八恶人》中独特的暴力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5.
广告音乐是用世界通用的音乐艺术语言,宣传商品带给人们的便利,以产生积极的商业效果.广告音乐明确的目的性、商业性,使其有别于任何一种音乐形式.因此,它要通过观众自己的感受才能领会,从感情上影响观众的情绪、营造氛围,以创造商品的音乐形象,所以广告音乐具有自身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江根源 《新闻大学》2012,(1):116-124
我国对“网络暴力(cyberbullying)”的研究集中在“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游戏”,而对其在青少年群体当中的传播形态、传播模式以及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理解与研究.本研究借鉴西方的相关研究成果,编制了旨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特征与社会成因的问卷,通过e-mail、论坛链接的方式随机发放并回收了有效问卷136份.研究发现83.8%(114人)的受访者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还有14.7%的人(20人)承认是施暴者;研究还显示性别、年龄与网络暴力的参与程度具有密切关系,男性更容易成为网络暴力的实施者,而在受害者中,高二和大学低年级是遭受网络暴力的高峰期,到了大学高年级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还发现网络暴力对青少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伤害,甚至可致受害者逃学或者有轻生的念头.经过分析,我认为网络暴力在青少年群体中之所以普遍存在,首先与网络本身的匿名性有关,更与青少年个体所生活的家庭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借助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以大规模的大众传媒造成一种单向度的舆论强势,传播代表自己意见和倾向的新闻信息,这种现象可以试定义为新闻暴力。一向标榜“真实、客观、公正”原则的美国媒体在持续数月的科索沃危机中的表现,完全符合以上的描述。美国媒体的新闻暴力在配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过程中,是以一种宣传机器的面目出现,并从某种程度上讲.成为庞大战争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之音广播曾获赞誉为“相当于一个远征兵团的作用”,那么,一整部轰然开动的国家恐怖主义的宣传机器的力量则更为可观了。这种新闻暴…  相似文献   

18.
张焱  王波波 《新闻世界》2014,(11):180-181
暴恐事件产生的伤害不仅仅作用于无辜受害者,它更大的伤害,在于产生的民族隔阂、恐怖效应与社会恐慌。例如昆明"3·01"事件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一些媒体提到暴徒的时候冠以"来自新疆的恐怖分子",新疆的形象、新疆人的形象再一次受到损害。因此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进行宣传,是目前报纸的一个鲜明特色.近几个月来,报纸上出现的这样那样的工作进度表,计划执行情况统计表,比较表……正是应用对此宣传方法的一种表现."促进表"是在农业大跃进的形势下出现的,它和报纸上其他的宣传报道形式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跃进,同时又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了大跃进.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来看,"促进表"的作用表现得很明显.  相似文献   

20.
苟雨露  周丽 《今传媒》2016,(4):57-58
微博凭借它的"短、平、快"等独特优势形成了特殊的舆论场,是公民表达舆论的新平台.它在公民表达意见、行使监督权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微博中也充斥着互骂、人肉搜索等暴力现象,这是新平台之上的媒介暴力.微博媒介暴力的圈子式传播有以多压少、以强压弱、以大压小三种表现形式,使得微博媒介暴力的危害更集中、速度更快.笔者从用户、舆论领袖、微博运营商和法律四个角度得出微博媒介暴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