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ANP的新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新技术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如何从这些众多的新技术中识别和选择具有产业化潜力的新技术,其中基础和关键的一步,就是建立科学、全面的新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科学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大小。通过Delphi调查构建了新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ANP在新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学者设计的有关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建立以知识活动为一级指标,以知识管理基础建设系统为线索的指标体系.采用三角模糊数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引入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计算各个评价单位的综合得分对其进行排序,从而对参评单位的知识管理绩效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实施空中交通管理(以下简称"空管")不安全事件预警管理,对于保障空管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大量实践调研建立了空管不安全事件预警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预警指标进行权重设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预警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预警管理措施。本文将预警管理理论引入到空管安全管理研究中,实现了空管安全管理端口的前移,为空管系统实施预警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测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系统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现差距,通过改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在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原则的基础上,应用Delphi法通过集成多个专家意见设置了评价指标集,运用AHP法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层次递阶图,引用Saaty 1—9标度法对指标进行量化,构造了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值,引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对判断矩阵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建构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模型。通过对三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评,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知识联盟有别于传统的战略联盟,因此在知识联盟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要额外注意三点,即知识发展的PC变迁、合作延续性以及合作主体技术地位变迁等方面的绩效,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收集问卷数据,并通过问卷信度效度分析对初始指标进行筛选,而后借助知识联盟项目管理专家访谈,确定知识联盟运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AHP权重文章,文章最后得出AHP权重分析结论以及知识联盟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测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系统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现差距,通过改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在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原则的基础上,应用Delphi法通过集成多个专家意见设置了评价指标集,运用AHP法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层次递阶图.引用Saaty 1-9标度法对指标进行量化,构造了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值,引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对判断矩阵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建构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模型.通过对三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评,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和确定了医师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专业教育背景、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部分二级指标又细分为三级指标,对每一指标给出相应权重系数和内涵,并对各项指标提出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企业专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东升  张帆 《现代情报》2011,31(5):37-40,45
基于平衡计分卡理念与企业专利预警指标设计思想的共同点,本文从专利质量、专利研发、专利实施、专利价值、专利市场、专利投入、法律以及环境共计八个维度建立企业专利预警指标体系,共47个指标, 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企业最终根据该警度值判断是否发出预警信号。 最后本文以北京市一家大型棉纺织企业为例,进一步阐述了专利预警指标体系的运用方法。并通过与标杆企业进行的对比分析了企业专利预警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管理的定义,考虑了知识管理流程并结合知识管理促成要素的观点,构建了知识管理能力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理论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知识管理能力预警系统指标的权重,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实例描述了该系统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专利预警综合指标体系,改进专利预警流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筛选出相关重要专利文献,提高专利分析准确度和专利预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内的知识交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翟杰全 《科研管理》2002,23(2):5-12
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内的知识交流状况直接决定国家的知识传播和知识交流能力,也将影响到国家的科学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对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内知识交流的途径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作者认为,这些年来,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内的知识交流虽有较大发展,但仍不活跃,知识交流的质量也不高,从长远看,这将会严重制约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和我国的技术创新,因此政府应在鼓励各行为主本进行合作研究,参与深层次技术交流,提高技术转移和知识交流的效率与质量,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完善具体制度,采取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有效组织模式:知识联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久平 《情报科学》2003,21(3):266-268
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关键在于促进创新要素之间的知识流动。知识联盟是国家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有效组织模式,本文讨论了知识联盟产生的原因。概念,特征以及知识联盟是如何促进国家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系统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该国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科技力量强大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充分利用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在关联性、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区域"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和技术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有利条件,借助近年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科技投入加大和国家科技部门条块逐步被打破的良好基础,通过强化体制制度创新、实施区域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立用户主导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等途径,整合优化区域内国家科技资源,实现国家创新体系的区域化,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形成。  相似文献   

15.
余鹏翼 《软科学》2001,15(5):64-67
21世纪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时代。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取决于国家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为之提供强大的动力。本文认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应从以国家为主体的创新模式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转变,并通过完善的制度安排使国家创新系统在私有和国有之间建立起一种适当的平衡,既保持足够的私人刺激以鼓励创新,又保持足够的公有性以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陕西、四川和重庆等西部局部地区经过国家的长期支持和发展,不仅聚集着强大的承担"国家使命"的科技资源,而且吸纳科技成果的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及军工产业较为发达,区域内国家创新能力较强.因此,这些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其国家科技能量首先在本区域释放、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区域"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和技术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有利条件,通过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路径,进一步以思想观念创新为先导,克服为科技而科技、轻科技产业化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盲目靠拢国家创新体系目标的认识误区;以体制制度创新为主导,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以大力发展地方科技为基础,提升区域吸纳利用国家科技能力等措施,建立完善其区域创新体系,深化西部大开发,带动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家创新系统还不完善,因而我国还不是创新型国家,经济贸易增长质量总体上不高。我们需要从知识创新和传播以及人才培养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政府的作用、中介服务体系、创新观念和文化、国际互动机制六个方面完善我国的国家创新系统,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8.
外资在华研发不仅通过技术转让、人才流动等方面使中国经济发展收益,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研发活动的知识溢出效应有可能促使中国创新系统全面改善。本文架构了一个促进中国创新系统受益于外资研发的政策体系框架,并探讨了政策的实施重点,旨在推动外资在华研发活动以提升国家创新系统的运行成效。  相似文献   

19.
对创新系统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特点、范围、发展机制、创新特点、创新机制和障碍等方面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在需求和供给的双重作用下快速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创新系统知识的创造、扩散和使用,促进了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提高。但是目前以制造业为主的创新政策不适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阻碍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构建面向知识经济的国家科技传播体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翟杰全 《科研管理》2001,22(1):8-13,123
科技传播在20世纪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困难,为促进科技传播事业的发展,支持社会的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需要在国家宏观层面上对科技传播进行有效地管理和规划,建立国家科技传播体系,本文讨论了国家科技传播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在社会(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认为在建立国家科技传播体系中,应加强组织平产业平台、技术平台、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等支撑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