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民法法典化进程中很重要的立法是物权法,物权法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就是物权变动制度。由于世界各国立法对物权变动模式选择之多元化,围绕我国物权立法之物权变动价值取向问题,学术界存在激烈的争论。借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对学术界公认的物权变动两大价值——安全与效率进行定位,并以此为切入点检讨了世界范围内的四种物权变动立法模式:意思主义、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形式主义、折中主义。希望有助于我国物权法律制度之完善。  相似文献   

2.
试论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护交易安全上,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已成为学者们争议的焦点之一。通过对“优越论”观点的冷静分析发现,这两者制度在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中有着不同的价值定位。在采取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原则固然可以与善意取得制度成为互补关系;但在我国采取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不管在形式合理性还是在实质合理性上,善意取得制度均比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原则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物权变动模式研究的是物权的变动需要哪些构成要件的问题。理论界最常见的三种物权变动模式为:物权形式主义模式、债权意思主义模式和债权形式主义模式。中国的物权法理论深受这三种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影响,因此要对中国的物权变动理论进行研究,对这三种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否认物权合意的存在,在理论上无法自圆其说,也无法为司法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在不动产借名买卖中,物权合意与债权合意出现分离,物权合意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对比传统物权形式主义模式与瑞士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物权合意的表现形式,得以债权合同或关联合同为主载体,以其他证明真实物权合意的证据为辅载体,不必过于拘泥,但不应存在于登记之中。不动产买卖合同的物权变动须依靠物权合意以及法定形式始能完成,物权合意与形式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不动产物权变动是物权法的重大问题,当今世界各国存在三种立法模式,它们各有利弊.我国理论界对不动产物权变动存在采取登记对抗主义与登记要件主义的争论.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物权变动既安全又效率地进行,而对不动产物权的变动采取登记要件主义为原则、登记对抗主义为例外的模式,符合物权变动安全与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物权变动上采取的是折衷的债权形式主义,因此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并不像物权形式主义和意思主义一样有着明确的区分,在合同不同效力的情况之下应该如何确定物权是否发生变动及如果合同效力是存在不确定因素时,对于不同的买受人是否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物权变动中的公示公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示公信作为当代物权变动制度的核心原则之一 ,在现代物权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我国物权变动中公示公信制度的法律现状和问题之分析以及当代物权变动中公示公信制度立法模式之衡量 ,指出我国有关物权变动中公示公信制度立法所应采取的模式 ,以及采取该模式时所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以期有助于我国物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物权变动是物权法的核心内容。物权变动规则的确定一直是物权立法的热点问题。刚出台的《物权法》从我国现实的经济水平出发,结合现有的立法资源和物权变动理论,最终确立了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规则,实现了物权变动模式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同时采用三种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严重削弱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影响交易安全。因此,必须从彰显公示与公信原则,维护交易安全角度出发,确立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要件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统一的物权登记机关,完善物权错误登记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抑或实务领域对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的评价一直颇有争议。认定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应以处分行为的界定为前提,而物权变动模式的不同又决定了处分行为性质的不同。我国采取债权形式主义,因而处分行为应指以变动物权为合意的债权行为,该行为并不直接导致物权的变动。为保护交易安全,体现无权处分行为与权利瑕疵担保、善意取得制度的结合,应认定无权处分行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现行中国不动产登记采登记要件主义,且将登记作为部分债权合同的生效要件,加之登记机关的分散和登记信息资料的保密使不动产登记效力的价值目标无法实现。笔者主张区分物权变动的原因,对因市场交易引起的物权变动,采登记对抗主义辅之善意取得制度;对因非市场交易引起的物权变动则纳^适用除外,并建议统一登记机关和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学角度研究教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是一个新的视角。目前有关生态学的研究立场、视角、原理、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教学问题的研究。对于教学研究而言,信息生态学的核心价值在于研究教学者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加快教学信息加工的速度和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率;知识生态学的中心议题是研究知识形态的变化和知识管理,并探讨怎样促使知识向更有价值的形态转变;学习生态学的关键原理在于创设适当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以正确的方略学习最为合适的内容。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下师生如何把信息、知识转化为能力、素养、创新精神和群体的发展是生态学对教学研究最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中的添附制度作为取得所有权的方法,被普遍认为对增进财富、提高效率、促进物尽其用、减少交易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对物权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觑,破坏了《物权法》所确立的物权排他效力、优先效力、追及效力、物权公示原则以及物权法的立法目的。现有物权请求权并不能有效补正添附行为对物权造成的消极影响,故应对相关理论及适用规则予以甄别和补正,以体现对物权人的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14.
物权变动规则在可资借鉴的比较法层面,主要是对德意志抽象物权契约的取舍问题.物权行为其核心是指向物权法效果的意思表示,并通过交付、登记和其它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物权合意的客观存在有其立法和现实证据.物权行为理论能够解决我国民法适用中困惑的问题.民法的诸多制度设计均涉及民事行为无因性,我国未来立法将会采纳.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物权期待权理论,对执行程序中不动产买受人的权利进行优先保护。在司法实践中买受人往往采用确权之诉或执行异议之诉两种途径来救济,由于对确权之诉和执行异议之诉的法律性质及法律关系理解不准确而产生诸多问题,致使买受人物权期待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研究认为,执行程序中要明确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为给付之诉,执行异议之诉的目的就是确定是否停止对标的物的强制执行;买受人不能通过确权诉讼或者在执行异议之诉中主张确权来救济,执行异议之诉裁决不会导致物权变动,只能通过执行异议之诉实现对标的物停止执行后,再另行提起给付之诉来完成物权的最终变动。  相似文献   

16.
由于信息技术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了"加速时代",经济与技术范式随之发生深刻变革。在新的经济与技术范式中,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知识与教育的地位将显著提升。当前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知识经济和创新创业的多重挑战,为避免机构失灵,旧的大学范式需要向新的范式转变。在基于知识的经济和社会里,创新创业的成败将成为影响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关键的因素,大学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作为驱动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轴心机构",大学只有选择"创新创业"才能成就真正的卓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构建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种新型的不动产物权,它是专有权和共有权的总称。我国应加快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立法,并应采取“民法典 住宅法”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远程人事人才培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日渐重要,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公务员培训的效率和互动式教育效果,是我们致力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文章就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实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订单式、菜单式培训,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