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闫屾 《华章》2010,(32)
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而翻译的相对不可译性妨碍了思想的交流.本文从语言,文化方面论证了相对不可译性以及语言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栽体,语言自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各民族的语言在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使得两种语言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存在着一些不可译因素.语言文化的不可译因素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化的表达形式上.本文主要探讨语言文化的三种不可译因素:藏词,回文,析字.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界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卡特福特提出的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论中文化的不可译性为基点,以《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中英对照本为分析文本,旨在从语音、词汇、句子及语篇层面来举例分析,说明文化的不可译性并提出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使文化的不可译性逐渐向可译性方向转化,以便促进和加强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间的相互转换,更是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然而由于历史、民族、风俗、地理位置等差异,形成了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也造成了不同语言间的交流障碍.反映在翻译过程中,就产生了文化的不可译现象.陕西方言是汉语的变体之一,承栽着陕西省区域内的特色文化,因而它也存在不可译现象.  相似文献   

5.
聂燕燕 《海外英语》2014,(15):130-131,133
卡特福特认为翻译中的不可译既来源于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别,即"语言不可译",又来源于文化的差异,即"文化不可译"。该文分别从语言不可译和文化不可译这两个方面来阐释京剧英译中的不可译,并从京剧的经典曲目的英译本中举例说明,文章认为随着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深入,京剧翻译中的文化不可译是相对的,而语言不可译是较为绝对的。  相似文献   

6.
麻欣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2):170+172-170,172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构成、文化、语法以及思维方式等层面存在着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不可译的现象,汉译英准确与否直接会影响到信息传达的效果.本文从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层面简述了不可译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且探讨了如何对不可译的词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翻译不仅仅意味着语言间的简单转化,还意味着语言表象下文化的交流。民族文化的异质性导致了文化空白的产生,并使之成为翻译中的一大障碍。但是译者在深谙所要交流的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正确运用相应的补偿方法,就可以尽可能把文化空白造成的不可译转化为可译。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学者开始研究翻译问题。然而,由于中英语言与文化的不同,语言的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对翻译构成了一定的障碍,有时会出现"不可译"现象。本文从中英词汇和文化层面,分析"不可译"因素存在的原因,探讨译者需要采取哪些相应的科学手段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9.
本文浅析了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问题,主要探讨了卡特福德的翻译限度理论,举例讨论了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文化的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剑琴 《山东教育》2007,(10):30-32
语音、语法、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词汇学习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的成败。首先.所有的语言部是由词汇构成的,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其次,词汇影响到语言的其他方面,如思想的沟通和文化的交流等。因此,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认为:“没有语法,能表达的东西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译没有哪一项技能能脱离对词汇的依赖,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外语学习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上海世博会的胜利举办,中国与外界陶瓷文化交流活动也变得日益频繁,许多优秀的陶艺作品也逐渐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但是在陶艺作品的翻译方面,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陶艺作品意境的不可译性等等。为了更好地把作品的意境展示给国际友人,就应该探究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种不可译性。立足不可译性的相关理论,试图探讨陶艺作品名相关翻译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黄静 《海外英语》2014,(11):140-143
Recognizing translatability instead of untranslatability is of significance, since a wide-spread recognition of untranslatability may daunt the efforts of translators. The paper approaches the question of untranslatability thorough categorizing untranslatability into different groups and then examining untranslatability in each group by analyzing some typical examples from David Hawkes' translation of Hong Lou Me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ow David Hawkes translated the untranslatables, the paper argues that real untranslatability is rare, while translatability rules.  相似文献   

13.
不可译性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语言上的和文化上的,文化上的不可译性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的。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在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思维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是文化的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本文探求了文化不可译及其根源,对文化的不可译特征作了例证分析并给出了应对策略,进而指出当今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英汉互译中的文化不可译性将会更多地、在更大程度上朝可译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英汉习语存有相似性的同时亦有差异,于是在英汉习语互译中产生了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现象。在英汉习语的翻译中语言的意念功能决定了习语之间的总体可译性,语言的文化功能造成了习语的相对可译性,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则使习语产生绝对不可译性。了解英汉习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有利于更好地使用英汉习语,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这两种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化负载词的不可译是翻译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对文化负载词不可译的分析,讨论汉语文化负载词语言的不可译和文化的不可译,认识不可译的因素及其影响,有助于在翻译中采取恰当的补偿策略,有效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英文诗歌与汉语诗歌在音系上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分析了音系上的三个主要特征:音乐性;节奏性;压韵性。阐释了英汉诗歌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提出要辨证地看待英汉诗歌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7.
陈永江 《海外英语》2012,(14):135-138
There is a strange phenomenon that the translated works of Chinese classics have not been enjoyed by a large readership abroad,stemming from the un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an inherent nature of poetry translation.It is argued with theoretical analyses coupled by case studies that linguistic untranslatability(including intralingual inequivalence,interlingual inequivalence),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intercultural inequivalence),translator’s inadequacy and governmental or institutional translation briefs contribute to problem mentioned.It is hoped that onc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un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 is realized,translators’presumptuousness along with despondence can be lessened or even eradicated with a production of a better version free from overrepresentation or underrepresentation or mis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s.  相似文献   

18.
不可译性问题历来是人们探讨的热点,与语言不可译性相比,文化不可译具有相对性。通过分析文化不可译的成因,指出文化不可译存在相对性。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目前存在的不可译现象终究会成为可译的。  相似文献   

19.
诗歌翻译的过程实际是一个意境传递的过程。从跨文化交际的要求与目的来看,汉语古诗词英译本中意境的传递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木文基于诗歌语言与中英诗歌差异,探讨了意象与意义层面上意境的不可译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可译和不可译的现实存在出发,探讨了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理论基础,认为翻译是可行的,但是的确是有局限性的.只要翻译存在,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就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