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晨来 《福建教育》2023,(49):19-22
基于跨界式学习的科学场馆研学活动融合了“跨界式学习”与“场馆研学”的双重优势,让学习拥有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支撑,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域中交替发生,校内外资源同向发力,给予学生丰富的身心体验。我们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融合通达”“综合育人”的课程理念,建构以“满足学生需求”“实施跨界融通”“转化创新价值”为关键要素的“四环三阶”课程模型,并以该模型为指导,设计与实践跨界式学习理念下的科学场馆研学课程,展现育人优势。  相似文献   

2.
场馆研学是在场馆中开展的主动探究学习与参观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集体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聚焦场馆类地理研学,引入目标模式的课程设计操作程序,整合出场馆类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七步设计法",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设计了"眼观历博话陕西"研学旅行课程.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学课程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研促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目前研学课程的设计体系不够完善,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也缺乏实践操作的空间。基于以上现状,可尝试课内外知识的融通,充分发掘地域(古镇)资源,开发研学课程,寻求研学课程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找到“以研促学”的发展路径,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编排:第一学段以分散形式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内容:到第二学段则与单元学习相结合,在单元中将“综合性学习”内容单独列出,主要是课外活动,课内交流;至高年级,设立了整组的。“综合性学习”。本文以三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环境”为例来说明我们是怎样进行第二学段的综恰性学习的。  相似文献   

5.
研学旅行是新时代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研学基地是实施研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研学旅行事业快速发展,但在研学基地建设上还存在研学资源整合不足、优质研学课程缺乏等问题。文章以海南石碌铁矿为例,依托其独特的地质遗迹、矿业遗迹、历史遗迹资源,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征设计相应的研学课程,并从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方面提出研学基地的建设路径,以期为石碌铁矿遗迹保护和发展研学旅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研学实践活动设计是顺利实施研学活动和有效保证研学质量的基础.文章阐述了筛选场馆研学基地时应遵循的原则,并以河北省石家庄城市馆为研学实践地点,设计了研学活动,使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感知城镇化的进程,探讨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研学具有引导中小学生触摸真实历史、涵养家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的独特育人价值,值得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不同学段多次参加。基于学习进阶理论,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博物馆梯次研学活动的需要,从研学目标、任务、评价进阶等方面提出进阶式博物馆研学课程开发范式,并以滕州市博物馆进阶式研学课程设计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作为一项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初中生物学“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模块知识,结合初中学段学生特点,以昆明植物园研学旅行主题课程设计为例,践行“一路行程,一路学程”的研学理念,从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3个方面设计研学主题课程,旨在培养中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版课标调整了学段要求的划分框架,撤销了“综合性学习”板块,但增设了“梳理与探究”这一语言实践活动,大大拓展了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和价值。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教材创新综合性学习的编排,让其成为实施“跨学科学习”这一学习任务群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运用知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现以六年级下册“难忘小学生活”教学为例,谈谈对综合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校外综合性实践活动,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研学旅行课程化对于其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研学旅行在课程化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研学目标设置不太明确、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及实践性重视不够等诸多问题.研学旅行与项目学习融合有助于研学旅行课程化以及有效实施.研学旅行与项目学习有效融合的建议是:活动前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项目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分解研学旅行课程目标;活动中制定项目学习合作探究计划,分小组展开活动,达成研学旅行的课程目标;活动后通过项目学习的评价,促进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张成 《地理教育》2023,(6):65-69
利用本地资源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地名为载体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丰富学校课程教学的形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合肥市地名认知”研学活动为例,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研学课程,从研学方案的设计、研学活动的实施、研学活动评价等方面开展指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设计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张小校 《天津教育》2022,(36):52-54
<正>新课程理念的推行与实施,学校更加侧重于由学生知识理论教学向素质技能课程教学转变。高中地理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是学生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广州市从化银林研学基地围绕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设计研学课程,并通过课程实施,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提升地理思维能力,达成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一、地理研学的基本概念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地理研学是指与地理课程相结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可以依托杭州市黄湖镇农业与文化遗产资源,为小、初、高三个学段的听障学生分别设计以“扎染”“茶文化”“竹编”为主题的“非遗”研学旅行课程。课程教学目标包括:感知“非遗”文化,培养职业目标;提升自我认同,促进社会参与;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强化语言能力等。课程筹备需确保研学课程的适配度,设计适合听障学生学习的专属研学教具,提升特殊研学服务专业度,了解听障学生的具体学情。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坚持信息传递以画面为主、文字为辅,以活动式教学为主、讲解为辅,根据学情制定灵活的学习目标,设置开放性活动结尾,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与包容。课程设计要聚焦听障学生安全,最大限度地满足听障学生的需求,鼓励听障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将研学与旅行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再将真理运用于实践。课程制订者与实施者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差异,分学段分地区实施研学旅行教育,将研学内容和主题与校内学科课程进行联系,科学合理规划游学方案,做好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和学习情况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研学旅行策略与方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平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科普研学活动往往存在“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学生在科普场馆的参观,也普遍出现“走马观花”或“碎片化学习”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促进科普研学活动的深度学习设计不足,正式和非正式科学教育资源的脱节错位。植物园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科学探究的场域,让学生在亲自观察、感知植物的过程中,学习植物学和生态学等科学知识,探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是植物学习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6.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辅助学生积累知识和提升技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以“青藏线”为载体,应用情景问题式教学方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研学目标、路线选择、研学任务、问题预设、以及师生活动、研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地理研学旅行中采用情景问题式教学的探索,可以为研学活动设计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乡土资源“深圳市梅林绿道”作为研学地,从确定研学地点、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内容和研学评价等方面阐述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学课程以“探秘梅林绿道,助力深圳发展”为主题,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和真实任务,分别从自然探秘、人文体验和创新发展规划三大子主题对研学内容、活动实施及评价系统进行设计。本研学活动设计方案可以促进初中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生活实践,进而提升其地理实践力素养。  相似文献   

18.
贴近现实生活是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设计综合性学习内容时,要合理运用教材资源,依据学段特点,勾连生活,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设计的开放性,强调合作精神,搭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空间,有策略地助力学生参与、设计、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的表述中,有一个值得教师注意的问题,那就是无论哪一个学段,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极为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的表述中,有一个值得教师注意的问题,那就是无论哪一个学段,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极为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