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的意象派诗歌,曾先后几次反弹回中国,对中国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无论是在新诗的开拓胡适、象征派代表李金发和现代派代表戴望舒、卞之琳的作品中,还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派”诗人和80年代的朦胧诗人的作品中,无不隐约地闪现着意象派的影子,同时,自20世纪初,许多诗人开始译介意象派。自80年代起,我国学还就中国诗歌与意象派的相互影响,借鉴以及差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和李白最大之异是人生道路、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的不同。陶从容坚定地选择了归隐之路,超然高蹈;李则一生痴迷在“功成身退”的美梦之中不得解脱。陶力保心性之真,平和淡远;李展现情感之真,任情而为。陶饮酒为闲雅品味,李饮酒是豪情畅怀;作为诗性文化符号,陶主要是“隐士诗人”的代表,李白则是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自由浪漫、傲视权贵、诗酒酣畅、天赋才华的诗人典型。他们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盛唐岑参、晚唐李商隐、北宋欧阳修、南宋范成大四位单亲家庭的诗人,引入心理学关于气质的理论来分析单亲诗人的气质,发现他们从小比其他诗人更多一层家世的忧愁,其创作的情感和风格也异于常人,诗人气质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4.
5.
樊斌 《荆州师专学报》2001,24(3):122-124,,126,
写伟人毛泽东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第一本《毛泽东传》却是外国人撰写,而今第一个为诗人毛泽东立传的专著-《诗人毛泽东》问世了,作者刘汉民,地地道道的炎黄子孙,他以诗家,史家的浓墨重彩,将毛泽东的诗心,诗魂,诗人气质描绘得出神入化,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6.
填字游戏     
横向:一、"山川异域"的下一句,出自日本人长屋诗句《绣袈裟衣缘》。二、反映降水现象、对农业耕作非常重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前一个节气是清明。三、与东郭先生有关的一个典故,比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  相似文献   

7.
校园诗人     
殷德盛 《湖北教育》2005,(12):58-58
在校园里 谁都会写诗 谁都是诗人 园林工是诗人 剪刀是笔 风景是诗行 教师是诗人 爱心是笔 知识是诗行 学生是诗人 勤奋是笔 青春是诗行 连风也想变成诗人哟 每当我陶醉的时候 总会送来沁人的馨香 ︵见习编辑 责任编辑 黄文晶 刘盛泉︶校园诗人@殷德盛$嘉鱼县牌洲湾镇金九小学~~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南来诗人”和五六十年代的“南来诗人”最大不同是没有“难民”心态,他们有的较快溶入当地社会,有的则一直“水土不服”。他们多半到香港后才出版诗集,和本土诗坛很少交往。  相似文献   

9.
有些字,诗人对它情有独钟,若诗词中反复使用。这些字词经诗人洗炼,有“点铁成金”的作用。“洗”字,就是“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柳永笔下常用的一个字。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木兰花慢》桐花开了,一场稀稀疏疏的春雨过后,郊  相似文献   

10.
诗人的忧郁     
《中文自修》2006,(1):38-39
诗人懒懒地把羽毛笔扔到桌上,他的绿眼睛大声说,我没有灵感了。  相似文献   

11.
刘章,是建国后崛起的老一代诗人中硕果仅存的“农民诗人”,他的诗以饱含乡土气息和浓烈的乡情而独领风标,他从农村颖出,历经生活磨炼,却坚毅不拔地用他的诗歌编织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强烈地体现着辛勤,挚爱和奉献的主题,他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诗歌在无忧的调子后面隐含着他的苦闷仿徨,其后的诗歌则是欢乐与忧忿,平和和激砺同行,显得比较开放成熟。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农村题材的根据地,但却与时俱进的扩张到了旅游题材和社会生活的一般题材,有很多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很高的思想性,使诗人完成了由农民诗人到人民诗人的升华,在诗歌形式上,刘章由单一自由诗转向多种形式的探索,尤其在吸收古典诗词传统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实践,他的诗中显现的是一个虔诚的诗路跋涉的刘章。  相似文献   

12.
爱国诗人张裕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张裕钊遗诗及相关诗文的分析,认为张裕钊的爱国诗篇无论从数量上和思想深度方面,都称得上是一位爱国诗人。文中阐明对一个诗人作定性评价,要从社会关系和诗人的思想品质方面去具体评价;并指出张裕钊提出改革旧制、学习西方用科技强国的思想,比康有为提出“维新变法”的思想早二十余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爱国主义诗歌的思想内涵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一流作家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集中表现了对完美道德情操和崇高民族精神的崇尚,早已为大家所熟知详解,本文主要从二流诗人乃至民间诗人层面更广泛地探求爱国主义诗歌的群众化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以婉约派词家著称于世。她不仅精于填词,而且工诗善文。在她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风格豪放,雄浑悲壮,折射出爱国主义精神的熠熠光彩,并由此展现出李清照的诗人形象:少年成名,才气纵横,锋芒毕露而不知稍加掩敛;身为女子,而有丈夫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成就斐然,却又有自知,勇于自我解剖,敢于素面朝天。  相似文献   

15.
写给弟弟     
你是天生的诗人,你不经意吐出的话语,是姐姐冥思苦想也想不出的佳句。你说柳树在湖边洗头发,你说电视机听遥控器的话,你不说水结冰了说水变硬了,你不说房子太小说房子好挤。鸡蛋打碎在碗里,你说这是小太阳;水蒸气把锅盖冲得"滋滋"响,你说听到了饺子的味道。  相似文献   

16.
说“寂寞”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那么,不能留名.就是寂寞了。不过,诗人又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可见有了名还是不免寂寞。有名只是为人所知,但是知道并不等于理解:不被理解,才是圣贤的寂寞。  相似文献   

17.
生死人数     
英国诗人捷尼逊写过一首诗,其中几行是这样写的:“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死亡,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诞生……”  相似文献   

18.
诗荷     
李凤华 《山东教育》2005,(35):56-56
夕阳西下,我散步到荷塘边。此时燃烧的晚霞映红了天空,撒在了荷叶上.洒满了荷塘,因为过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的时节.所以眼前没有飞舞的蜻蜒。但嫩嫩绿绿亭亭的小荷,点缀在绿水清波之上.随风一抖一抖地,抖落出我少年时的记忆.抖落下诗人们的无限才思!  相似文献   

19.
诗人的发问     
在绚丽多彩的古诗词里,有很多传诵千古的发问。它们有的令人深思,有的寄托着强烈的感情,还有一些则是自问自答,引起话题。让我们去看看这些诗词中的发问,有多少你已经知道答案。辽远的问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忧伤的问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南唐】李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杜牧的婚姻问题进行了稽考,一是杜牧在湖州“自定婚约”的真伪,二为其两次结婚的具体概况,文章认为前者纯属子虚乌有,未可据信,后者则就杜牧一生两娶的历史真实进行了勾勒,杜牧26岁时与元配裴氏结为伉俪,裴氏生三子,约于会昌三年卒于黄州,杜牧43岁时与崔氏再婚,崔氏生二子一女,大中六年杜牧卒时,崔氏尚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