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例1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能否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实验药品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实验仪器试管、滴管、10mL 量筒等.设计方案并实验  相似文献   

2.
锌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不同文献中的结论不尽相同,为搞清楚该反应的实质,借助数字化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重新进行了实验探究.为确定反应过程生成沉淀的原因,对反应前后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通过探究得出,该反应是分为两个阶段完成的,并从理论上对此反应机理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强调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性和迁移性等,结合深度学习理论,从“明确实验探究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实验探究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反思”等方面构建化学探究课程教学新路径。以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为例,阐释如何进行深度学习下的实验探究课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1总述Na_2S溶液和FeCl_3溶液的反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反应,将Na_2S溶液滴加到FeCl_3溶液中和将FeCl_3溶液滴加到Na_2S溶液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不同的.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希望能对这一反应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利用苏教版新教材《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中关于“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限度”的实验探究为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命制了一道浙江高考理综27题(化学反应原理)的模拟题,并对命题和解题思路进行了仔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科学探究是新课改永恒的主题,所以科学探究题是中考命题不懈的追求。科学探究题的触角已涉及到化学知识的方方面面,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是最常见的探究题。现举一例与中和反应有关的探究题,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只有一步,笔者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并介绍了利用该装置,在课堂中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实践表明,该实验活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现象与"怎么加"和"加多少"有关,但初学者往往对此很疑惑,那么在教学中该实验就有了探究的必要。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由于开始时并无明显现象,导致学生不易接受该反应事实。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认识到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并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探究实验1 不少资料认为,向铁盐(Fe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镁片,反应完成后变为无色的MgCl2溶液.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必修)第32页上以FeCl_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的实验来证明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并说明许多反应是可逆反应。但是中学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提出该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因此学生容易提出质疑,教师若不能有效地解答,将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不良影响。鉴于此,本人通过实验对此反应进行探究,找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希望能为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金属与溶液反应产生气体或电解某溶液产生气体再验证气体,并利用生成的气体或空气进行后续反应.是中学常见探究化学反应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满旭 《化学教学》2007,(9):9-10
1 意外的发现 一次我们组织学生作分组实验,内容是(苏教版)[1](1)探究FeCl3溶液和KI溶液能否反应及反应程度;(2)探究AgNo3溶液与铜的化学反应能否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3.
用氯化铁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来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限度的实验方案,一般都采用"CCl4-KSCN"法,通过对"CCl4-KSCN"法的实验验证和实验研究,发现此方案的缺陷是I3-离子颜色对Fe3+离子的检验有干扰,于是提出改进方案"CCl4-K4Fe(CN)6"法和新的探究实验方案"淀粉-KSCN"法。  相似文献   

14.
对银氨溶液自身反应成镜做了探究,发现用浓度大于6%的硝酸银溶液和氨水,添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来配制银氨溶液,置于90~100℃水中水浴加热,能在较短时间内生成银镜.设计添加氢氧化钠的银氨溶液鉴别甲酸的实验,实验生成了银镜;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反应前后溶液中甲酸根离子浓度,浓度几乎不变,认为甲酸没有参与银镜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在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出现,下面以氢氧化钠和盐酸为例谈谈在中考中的应用。一、指示剂的选择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因为现象不明显,所以反应中要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1.选择酚酞试液作为指示剂为使中和反应现象更明显,可选择酚酞  相似文献   

16.
探究了影响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两个主要因素: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反应物的滴加顺序,最终总结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适宜实验条件。同时分析讨论了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  相似文献   

17.
1背景溴乙烷制取乙烯作为学生学习卤代烃消去反应的典型反应,在各大版本化学教材中都有介绍,对比人教版和苏教版的课本,人教版仅给出了该反应的反应原理和乙烯的实验检测;苏教版则开展了实验的装置设计和探究.笔者按照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溴乙烷会溶解在乙醇溶液中,且密度比氢氧化钾密度要小,出现分层现象,当温度升高后,溴乙烷来不及反应就气化成气体,造成实验获得的乙烯的量太低,并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的改进,如:加长导管起到回流冷凝作用;加入10cm以上的软橡皮管,对反应装置进行震荡,促进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接触;采用气—液反应的形式进行实验等.虽然这些实验改进方式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从实验装置可操作性与教学质量上考虑,还存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铝与可溶性铜盐溶液反应置换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课堂探究活动的1个范例。在该教材第11页"活动与探究"中安排了"将1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的实验;而在该教材  相似文献   

19.
溴乙烷消去反应的实验条件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反应的机理人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反应物的剂量、加热速率、反应温度及不同碱的影响等方面对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SPSS16.0设计正交试验,利用手持技术研究各反应物浓度对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影响的显著程度,结果表明硫酸浓度的主效应显著;在得出适宜高锰酸钾和草酸浓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课堂实验所需硫酸的适宜浓度;探究了Mn2+的自催化作用和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认为在改进的基础上本实验可作为课堂实验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