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本期最受关注的杂志是《收获》50周年的庆典刊,作为以“中国当代文学简史”自命的名刊,隆重推出的庆典阵容,自然会被期待代表了中国当代创作的整体实力。然而,读罢全刊,不但深感失望,同时也深感不解。全刊9篇小说的作者全部是较为活跃的青年作家,杂志推新意图十分明确。然而,这些青年作家虽然各有特点,但状态并不稳定,能否挑起大梁本就难说,何况刊发的作品即使在其各自创作序列里也不算好。如此的效果是,新人锐气不足,青涩毛病尽出,尤其是长篇和头条两个重头戏,更是莫明其妙,致使局面有整体坍塌之感。到底是《收获》编辑方针有误,还是文坛前景堪忧?令人在沮丧之余也不得不警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的话]因寒假漫长,新年度头期评刊姗姗来迟。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的论坛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品格和风格,为了更上一层楼,2005年度将做进一步的调整。首先,扩大考察刊物范围。论坛成立之初,我们选择了《收获》《当代》《十月》《花城》《大家》《钟山》《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山花》《萌芽》等十家刊物作为点评对象,本年度将增加《作家杂志》《天涯》《芙蓉》《小说界》《青年文学》等刊。另外,《当代》《十月》《作家杂志》《小说选刊》等几家刊物的长篇小说版,以及《长城》《清明》《中国作家》《北京文学》《鸭绿江》《朔方》等期刊也作为我们的考察对象。与之相应,点评方式也略作调整。将《山花》与《天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7月24日,《中华读书报》在头版发表了题为"《人民文学》主编炮轰青年文学创作三大弊端"的文章,文章写道:(1)这些年轻的网络写手因拥有高人气、高收入被业内称为"大神",网络文学创作也因此显示欣欣向荣的态势。然而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江苏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新闻发布会上,《人民文学》主编????????????????????  相似文献   

4.
[背景资料] 在北京大学有这样一个论坛——“当代文学原创期刊最新作品点评”论坛,该论坛由著名“作家学者”曹丈轩教授发起、青年学者邵燕君博士主持,他们组织中文系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对《收获》、《花城》、《十月》、《当代》、《大家》、《钟山》、《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山花》等纯文学期刊最新发表的作品进行追踪研读,并做定期点评。  相似文献   

5.
明灯 《新作文》2013,(6):11-14
笛安,原名李笛安,1983年出生于山西太原,曾留学法国,中国知名青春文学作家。2003年其处女作中篇小说《姐姐的丛林》发表于《收获》杂志6月号刊首,其后又在《收获》《人民文学》等国家顶级纯文学杂志上发表多篇作品。2008年10月,笛安以短篇小说《圆寂》获得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2010年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9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其代表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的文学,一般都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文学;一是作家创作的书面文学。我国各兄弟民族的文学,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文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在许多民族地区和兄弟民族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其中不少优秀的作品已早有国际声誉。为我国多民族的文学增添了光辉。被誉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的《格萨尔王传》(藏族)、《江格尔》(蒙古族)和《玛纳斯》(柯尔克孜族),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影响,它们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海南是多民族省份,同样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学,它所展示的情景,也是使人深感自豪和欢喜的。海南的民族文学,是宝岛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的  相似文献   

7.
看《十月》     
80年代出生作家横空出世已将近十年,身后90年代后生开始长大成人,而忧心后继乏人的主流文坛急于收纳后备军,这一切都使80一代作家自然成为期刊新人栏目的主力。而今天冒出头角的"80后"作家,其出身路数到底与传统"期刊新人"不同,双方的文学标准如何对接?新作家如何面对处理自己的新经验?如何为文坛提供新元素?这些都是我们关注《十月》、《大家》、《山花》、《西湖》等期刊新人栏目的焦点。《西部·华语文学》也在横空出世将近两年后于本期落下帷幕。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该刊集中刊发了相当一批著名作家、新锐作家有影响的作品,必将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印记。匆匆落幕令人惋惜,让人不得不感叹今日纯文学建设的步履艰难。本期中红柯的《老镢头》(《收获》)、阿来的《秤砣》(《花城》)、张楚的《大象》(《人民文学》)都是紧凑有劲的作品;李浩的《告密者札记》(《大家》)、七格的《雷锋塔》(《山花》)有意挑战读者智力,有兴趣者不妨一看。——邵燕君  相似文献   

8.
看《收获》     
年末一期,期刊多有匆匆之色。《收获》继续第三轮的五十周年庆典,久不露脸和未曾谋面的新老作家齐上,却有强弩之末之感;《人民文学》推出"青年作家专号",众多一线新锐作家云集,阵容虽整,惜乎锐气不足;《上海文学》破例推出"中篇小说特大号",十个中篇颇显厚重,可惜无一篇特别出众。本期最值得看的作品是两个长篇--阎真的《因为女人》(《当代》)和黄蓓佳的《所有的》(《钟山》)。两位作家都将笔力聚焦于女性情感,尤其是《因为女人》,以最老实的写实笔法全程书写当代女人情感的历程,尽管对女性问题的见解可待商榷,艺术水准也未必高评,但感情真挚、笔法细腻,令人难以释卷。阎真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在一个男权如此膨胀泛滥的时代,能够如此诚恳地为一寻常女子作传,为弱势女性说话,令人感佩。此外,孙惠芬的《天窗》(《十月》)、李晁的《朝南朝北》(《上海文学》)都注重以事件写心理,虽各有生硬之处,但力道紧致;田耳的《一朵花开的时间》(《钟山》)和李云雷的(《无止境的游戏》(《大家》)都涉及对古代文本的戏仿拼贴,但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涉及对严肃人生命题的探讨,内容和形式结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9.
何凯旋是黑龙江知名的作家,现为哈尔滨市作协副主席,《小说林》主编,萧红文学院签约作家,黑龙江省戏剧创作中心签约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长篇小说《昔日重现》、《都市阳光》,话剧《红蒿白草》、《梦想山峦》、(1945年以后……》,以及发表于《人民文学》、《山花》等文学杂志上的若干中短篇小说,在国内文坛声誉卓著,影响较大。他的作品曾经获得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精品工程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哈尔滨天鹅文艺大奖、第十六、十九届田汉戏剧奖等。2009年,他又推出长篇小说《江山图画》,该小说严谨细腻地描绘了北大荒土地上农民的生产生活,具有浓郁的北大荒地域特色。该小说被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列入黑龙江开发建设丛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并于2010年再版,纳入黑龙江省农家书屋工程,全省推广。该小说是新世纪黑龙江文坛的重要收获,本期黑龙江作家研究栏目特别约请了相关专家对该小说进行研讨,并请作家本人撰写了关于该小说的创作谈,以期引起国内文坛的关注,为推动黑龙江当代文学的发展尽一份力,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末期以来,特别是进人新世纪以后,以70后、80后生人为主体的湖北青年女作家强势崛起,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线。姚鄂梅、王芸、苏瓷瓷、童喜喜、王君等一批青年女作家先后在《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山花》、《大家》、《芙蓉》、《花城》、《长江文艺》、《芳草》等国内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各种小说作品,许多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连续转载,或一再入选中国小说年度排行榜,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1.
正张忌,1979年生于中国浙江。小说家,人民文学新人奖得主。2003年开始小说创作,先后在《收获》《人民文学》等杂志发表小说近百万字,出版作品有《出家》《搭子》等。2016年其长篇小说《出家》一经出版,即引起广泛关注,是豆瓣年度读书榜单推荐作品之一,并被韩国Sallim出版社高价拍下版权,在韩国上市,另有繁体版即将出版。2017年,张忌和作家格非、阿摩司·奥兹等共同夺得首届京东文学奖。另有《夫妻店》即将被改编成电影。  相似文献   

12.
须一瓜,女,原名徐苹,生于上世纪60年代。2000年起,陆续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作家》、《上海文学》、《福建文学》、《小说界》、《江南》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作品多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作家文摘》等选载。著有小说集《淡绿色月亮》及通讯小说集《徐苹VS须一瓜》。著作有《像地瓜一样的大海》。曾获2003年华语传媒最具潜力新人奖,人民文学年度奖等。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当代最新作品点评论坛(又称“北大评刊”)成立于2004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专业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组成。论坛成立五年来,坚持对十余种主流文学期刊进行追踪点评,产生很大影响。本年度,论坛继续努力,以“学院的立场、可信的尺度、严格的筛选、切近的点评”,有力地切入当下创作,并为未来文学史的写作留下一套扎实可信的史料。2009年最值得关注的期刊是《中国作家》。这家中国作协属下的重头刊物创刊于文学期刊“黄金期”的尾声(1985年),不久便遭连文学落潮,面临市场化转型的生存压力。2000年在许多文学期刊停刊、改版的大势下,《中国作家》曾“逆流而上”,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试图以集中推出长篇小说、纪实文学的办刊策略占领市场空间。如此虽发表一些重头作品,但弱化了杂志“杂”的特征,跻身于图书市场的竞争,并在长篇小说普遍稿荒的困境中越来越向纪实方向倾斜。2005年,“小说版”和“纪实版”分家,今年,“小说版”改回“文学版”,又恢复了传统的“四大块”(小说、诗歌、散文、评论)设置。经过lO年的反反复复,杂志对自身功能和读者定位当愈加清晰。回归传统的《中国作家》显然颇为自觉地履行作协刊物的传统职能,不但文类齐全,还特设“新农村专栏”,发表70岁的农村妇女任俊娥的长篇《咱农村女人这辈子》,并由作协主席铁凝亲自推荐,俨然是对中断多年的从基层培养业余作家的新中国作家体制的延续。改版的头两期,集中发表了当下“一线作家”的力作。以《中国作家》的地位和编辑的励精图治,这两期的《中国作家》可以作为一个“横断面”来考察当下中国小说创作的整体状况和综合实力——无论是成绩还是问题都更属于整个文坛而非单个杂志。新年伊始,各期刊纷纷推出重头长篇。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人民文学》)沉稳大气,有民间史诗的气韵;王刚的《福布斯咒语》现实感强,塑造出一个鲜活的当地房产大亨形象。老将们也纷纷出马,张洁的《灵魂是用来流浪的》(《钟山》)执着地以玄奇的方式为理想插上沉重的翅膀;黄永玉的《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收获》连载)是老艺术家凝一生之思的回眸之作,颇有乃舅(沈从文)之风。最令人失望的是张贤亮的《壹亿陆》(《收获》),满纸荒唐言,一副市井腔,让人深感对于功成名就的老作家而言,节制是基本美德。  相似文献   

14.
文学期刊的第5期(刊征订前的一期)向来是一年一度的"收获期",今年也不例外。长篇中,阿来的《轻雷》(《收获》)是计划中《空山》系列"六枚花瓣"的第五枚,在原有的高水准上继续推进;贾平凹的《高兴》(《当代》)将乡土文学引入"底层写作"的潮流,触及的深层问题值得纳入文学史的脉络讨论林白的《致一九五七》(《西部·华语文学》)和韩东的《英特迈往》(《花城》)都从"个人化"的角度进入历史,尤其林白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女性写作特征,为"宏大叙事"解体后的历史叙述方式尝试新径;麦家的《风声》乘"长篇热","电视剧热"和"主旋律"而来,需要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中短篇中,苏童的《我们家为什么没有电灯》(《收获》)和韩少功的《末日》(《山花》)都是名家保持水准之作,而毕飞宇的《家事》(《钟山》)从一个奇特的角度状写"新新人类"的"新伦理",特别引人兴味。艾伟的《小偷》(《收获》)、刁斗的《人体解剖》(《山花》)、曹多勇的《说不出来的幸福》和《好好吃一顿》(《西湖》)都具有现代小说的形式感,尤其是《小偷》,简约均衡,干净漂亮。——邵燕君  相似文献   

15.
相比前两月的平淡,7、8月出于0的《山花》、《作家杂志》明显热闹了许多,也好看了许多。 两期《山花》的两个头条都是中篇小说,都有可观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在文艺创作空前繁荣的今天,旧体诗词创作也呈现一派盎然的生机。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支中、青年创作队伍正掌握着这一古老的文学样式,显示出创作才华。承德的青年作者王玉祥同志便是其中引人瞩目的一位。近年来,他在《当代诗词》、《飞天》、《羊城晚报》、《历史文学》、《诗词集刊》、《解放日报》、《国风》等有影响的报  相似文献   

17.
本期评刊对2009年初全新改版的<青年文学>予以特别关注.在传统的期刊体制中,<青年文学>是专职面向青年读者、培养青年作家的主要青年刊物之一.这些年来,随着期刊整体的老年化、边缘化,<青年文学>也日益陷入困境.新改版的<青年文学>显示着明显的突围努力,无论版式、装帧,还是主题、内容,都对<鲤>(张悦然主编)、<最小说>(郭敬明主编)等"80后"新文学期刊有所借鉴,更有所比拼.比起这些靠市场崛起的新期刊,<青年文学>具有远为深厚的传统、体制资源,但同时也必然受到惯性制约.能否在主流期刊整体老去的格局下重建青年读者群,并在市场比拼中保持精英定位,是其转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特别值得深入观察.本期恰连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可惜,除了老作家王树增的纪实文学<解放战争>(<当代>)外,其他各刊的"献礼"作品大都虚浮应景,与影视等主流文艺形式相比,明显分量不足.这也从侧面说明文学期刊社会影响的弱化,虽然每每自苦为"意识形态宣传工具",但实际这一脉创作的资源已经断档匮乏.不过,历来期刊第5期也是征订期,刊物总备有重头戏,这次也不例外.篇幅所限,本期重点摘编各刊推出的重要作品点评,其他作品从略.(主持人邵燕君)  相似文献   

18.
通过长篇小说《一路喜鹊窝》,通过《人民文学》、《钟山》、《红旗文摘》等杂志,通过电视节目,很多人知道了作家汪曾祺的同乡徐晓思这个名字,他得过人民文学征文奖、秦少游和汪曾祺文学奖,他的小说颇有汪曾祺的风范。他是一位作家、诗人,擅长书法、绘画、篆刻,会演奏乐器、能创作歌曲,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通过各类教育报刊和各种教科研活动,教育界  相似文献   

19.
从《激流三部曲》到《随想录》,从深宅大院到简陋小屋,从爱国青年到人民作家,从杂志编辑到文学泰斗,巴金的脚步在101个春秋戛然而止。他没有鲁迅先生的忧愤深广,也没有茅盾先生的鞭辟入里,有的只是说真话、解剖自己的勇气和  相似文献   

20.
据《京华时报》消息,继作家郭敬明、张悦然、韩寒创办文学杂志之后,作家安妮宝贝也创办了自己的杂志《大方》。昨天,《大方》出品方新经典文化公司透露,由安妮宝贝首次担纲主编的杂志《大方》是一本具有全球视野的文艺杂志。《大方》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