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汉语教材《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认为“时量补语和宾语之间可以加‘的’”。通过对权威语文工具书和大量语料进行考察,作者认为“动词 时量补语 ‘的’ 宾语”不应作为普通话的一条语法规则。  相似文献   

2.
北疆方言特色虚词"给"书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北疆方言虚词“给”虽已有学者研究,但一向缺少书证。书面材料证明:特色用法“给给”不是动词的重叠,后一个“给”是助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单音节动词+给”这种组合格式中单音节动词几乎没有限制。不能把“单音节动词+给+数量短语”这种格式中的数量短语都看作是补语,这里面实际有补语和宾语两种情况。对“‘把’字句末用‘给’,起第二人称祈使式作用”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句子的语气类型与“把”字句中用“给”这种语法结构无关。以语序来进行“给”的词性认定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四川中南部地区口语中的程度副词,除了“很”、“非常”外,“少”也是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四川话口语中的“少”是表示程度深的绝对程度的副词,不可用于比较;“少”和形容词组合后可以在句子中作谓语、补语或定语,但不能作状语;“少”可以用在一部分助动词或动词短语前,表示程度深;“少”没有否定结构;不能直接作补语;只能用于表示已然的主观意向中;“少”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4.
经过对古代汉语某些状语的语义指向进行探讨,发现某些名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主语和宾语,“皆”类副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主语、宾语、兼语、补语和其它状语,“不”类副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状语和补语;从而发现古代汉语的状语不只限于修饰、限制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它还与主语、宾语、补语及其状语等发生语法意义关系,而且它的意义也不全是向心的,说明向心结构和传统状语理论的局限性,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5.
借用一些表空间概念的词语来表达时间概念是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特征。“下来”“起来”“下去”在凸显空间位移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时间的变化。但由于各自趋向意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各自在表时间意义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概念意义上的不平行性象似性地反映出句法形式上的不平行性。在这一点上,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下来”、“起来”和“下去”在表示时间意义时,如果其前面的动词为及物动词,三者在句法形式上呈现出来的差异性。其实,这三者之间的这种差异性早就被语法研究者注意过。卢英顺(2000)在讨论现代汉语“延续体”的有关问题时,就曾指出:“‘下去体助’或‘下来体助’前的动词如果是及物的话,那么这个及物动词后面的语义成分(如受事等,即静态句中的宾语)一定出现在该动词的前面,而不能出现在动词和‘下去体助’或‘下来体助’之间,也不能出现在‘下’和‘去’或‘来’之间。这点和表示‘开始’的‘起来’相比,有所不同。‘起来’前动词后的语义成分可以在‘起’和‘来’之间出现,但如果出现在‘动词’和‘起来’之间则难以接受。”此外,郭春贵(2003)也认为“如果宾语是有定施事的,则把它当成主语使用。”本节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就形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谈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里常用的否定副词有两个:“没(有)”和“不”,当它们碰上某些动补短语时(限于补语是表示动作结果的短语),其结合形式有以下三种:1.当“不”用在动补结构中间构成“动 ‘不’ 补”格式时,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的趋向动词“起”、“去”在普通话中不能组合使用,但在陕西方言中却可以。陕西方言中的“起去”可以在一般单句及连谓句中作谓语、补语。邢福义先生在“‘起去’的普方古检视”中提出,“起去”在普通话中可以说,本文则认为“起去”在普通话中不可说。  相似文献   

8.
拜读《语文知识》1998年第10期朱子政先生的《怎样确定“没”和“没有”的词性》一文后,获益匪浅。但对某些提法不敢苟同,特提出来以就教于大家。朱文认为:“‘没有’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的前面时,它是一个动词短语,其中‘没’是否定副词,作动词‘有’的状语。”窃以为名词、代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及其对应的译本为对象,从句法成分的角度研究表样态副词的汉译表达。通过分析译例发现,当其所修饰的动词“外在运动动词”时,其对应的汉译表达在句法上表现为状语。表样态副词汉译后,充当补语的例子较少;当表样态副词表示主体样态时,翻译成中文后,在句法上充当补语的例子也是存在;当修饰“静態動詞”时,对应的汉译表达在句法上可能表现为定语。  相似文献   

10.
讨论岑溪白话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句法搭配。岑溪白话动词重叠之后能够带各种各样的补语成分,如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等,动词重叠式之前还可以有形容词重叠式、副词等修饰成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及其对应的译本为对象,从句法成分的角度研究表样态副词的汉译表达。通过分析译例发现,当其所修饰的动词“外在运动动词”时,其对应的汉译表达在句法上表现为状语。表样态副词汉译后,充当补语的例子较少;当表样态副词表示主体样态时,翻译成中文后,在句法上充当补语的例子也是存在;当修饰“静態動詞”时,对应的汉译表达在句法上可能表现为定语。  相似文献   

12.
处置式是一种容量较大的句法构造,在现代汉语中,处置句一般用介词性动词“把”字把宾语提前,具有表示处置的意义。在近代汉语中,处王句常用的介词性动词有“将”和“把”两种,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把”字式处置句。“把”字式处置句在唐朝已经出现,这一时期的把字式处置句有“把+宾语+动词”以及“把+宾语1+当作/看作/唤作作+宾语2”这两种结构,其中第二种结构里,宾语1和宾语2实际上指同一事物;宋元时期把字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动词前出现副词,动词后出现补语及宾语。且副词、补语及宾语,可以是十分复杂的构造。明朝以后,“把”字式处置式已经成熟,但与现代汉语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对动词拷贝句式(SVOVC)的研究,如(李临定、范晓、石毓智、李讷、戴耀晶)等,多局限于这样一个定义“谓语是由‘动宾’和‘动补’两个谓词性结构结合而成,而且两个结构的中心动词是同一个动词”,用符号描述为:“S+VO+VC”。不过,句中的拷贝动词带了结果补语和宾语的情况(S+VO1+VO2),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福州话动词“做”出现频率很高,作为动词素它具有相当于普通话诸多动词素的功能,其词语结构也很有特色,本文补充语例并从意义,音变,结构等方面加以分析,作为“福州话‘做’”字的结篇。  相似文献   

15.
古本《老乞大》的动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本《老乞大》里有四类补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充当状态补语的成分有三类: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主谓短语,《老乞大》里有不少单纯形容词构成“V 得 C”的例子,其中有些可以凭借形式标记确认它们为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既有粘合式(动 趋)的动补结构,又有组合式(动 将 趋,动 得 趋)的动补结构;可能补语有“V 得/不得”、“V 不 C”等几种格式,但这两种格式不专门用来表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的非致使型动补结构分为语义指动型和语义指施型两个次类。前者又可以分为完成貌类、Vt1+Vt-i2+O类和Vi+C类三种次类。从时间上讲,前者的产生要大大地先于后者。无论是语义指动型还是语义指施型动补结构最初都是从连动结构演变而来。这些动补结构的演变主要是依靠第二个谓词的虚化,其虚化途径主要是沿着动作动词→结果补语→(事态助词)→程度补语→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补语)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中,"将"出现的频率很高,用法很多,词性也灵活多样,它可以作动词、介词、副词和助词.其中有很多时候"将"放在补充结构中,在这种结构中的"将"是助词,在《水浒传》中它主要是放在补语中心语和趋向补语之间即补充结构中,根据以往专家学者的研究可以知道,这种结构在魏晋已出现,经唐宋时期进一步发展,元明时达到高峰,清代下半叶用例渐趋稀少.  相似文献   

18.
补语是补充说明动词的,其位置是放在动词之后。副词、数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可以充当补语,这种情况与现代汉语是大体相同的,但古代汉语主要以介词短语和兼词作补语,其中尤以“于”字介词短语作补语的情况最为常见。这里所归纳的是九个带补语的叙述句型。本文绝大多数例句采自现行的统编中学语文课本,故不再注出处,不妥之处希望同行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现将各句型逐个析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副词属虚词,从语法功能看,通常作状语或补语。因为它的意义比较“虚”,在赏析文章时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它。其实,副词与形容词、动词一样,在表情达意上有着十分  相似文献   

20.
程度副词“更”与“连词、介词和助词”,语形上线性连接。语义上具有[强调]之[比较]、[合取]或[关联]等特征和。反逼递进强调”之特色。“‘更’+‘连……’”组合位置灵活。“更”+“功能词……”的应用频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