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续鹏飞 《学语文》2003,(6):28-29
高考压缩语段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信息的抽取、提炼能力 ,一般要求学生对一个或几个语段进行减缩。高考大都围绕“新闻”设题。考试形式一般有两种 :一是提取要点 ,二是概括内容 ,如拟写标题、一句话新闻、组织导语和拟写定义等。本文就压缩新闻语段作一个总的评说 ,以方便高三同学复习。一、找准新闻主体新闻主体是新闻材料主要的陈述对象 ,无论是要点 ,还是标题、一句话新闻、导语 ,都必须围绕新闻主体来展开 ,新闻主体弄错了 ,整个句子都有可能会错 ,因此 ,找准新闻主体至关重要 ,千万不可忽视。那么 ,怎样才能找准新闻主体呢?第一、要把…  相似文献   

2.
论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传媒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主体。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新闻传媒应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发挥出舆论导向、沟通协调、社会预警、舆论监督等作用,促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隐性采访强调记者主体意识的积极介入,但记者应注意介入的限度,正确把握主体行为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不能使采访行为超越道德底线,不能干预新闻事件的发展方向。本文运用新闻理论和相关法律,结合具体案例探讨隐性采访的合法性与运用“底线”,透视隐性采访与隐私权的关系,指出公共利益原则、公正原则、善意原则、真实原则和适度原则是隐性采访应遵循的伦理道德基本原则,从而为找准记者在隐性采访中的角色进行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4.
对新闻精神主体的界定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考虑。狭义就是把新闻精神理解为纯粹的新闻职业精神或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其主体是职业新闻传播者;广义就是把新闻精神理解为社会精神的一种,其主体承担者还包括新闻源主体、收受主体、控制主体和作为非职业主体的个体新闻传播者。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厚报时代,报纸要想抢夺读者“眼球”,必须搞好新闻策划。通过利用放大热点,造成强势;找准切点,制造卖点;整合资源,激活新闻等新闻策划手段,使舆论宣传呈现规模性、战役性、轰动性的特点,实现报纸新闻价值的有效升值。  相似文献   

6.
交通广播新闻宣传应从浩瀚的新闻海洋中找准新闻宣传的主攻方向。从大的范围来说,交通广播新闻宣传应把主攻方向放在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上;从行业来说,应全力做好交通新闻。只有目标集中,定位明确,交通广播新闻才能在媒体新闻竞争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以差异化、特色化竞争赢得市场和听众。  相似文献   

7.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8.
新闻写作活动包含着“新闻写作主体——新闻作品——新闻受众”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写作主体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然而,任何形式的新闻写作部不是盲目的,即:新闻写作主体进行精神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新闻受众精神上的消费。因此,加强新闻接受主体之间的契合规律,无疑对于新闻作品价值的实现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汪宁远 《文教资料》2014,(25):39-40
新闻摄影追求新闻价值和客观性,但这种客观性非绝对的客观,因为只要有人参与就必然存在主体性。新闻摄影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摄影主体对拍摄瞬间的选择、摄影主体对后期照片的处理、摄影主体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及摄影主体个人风格的凸显。  相似文献   

10.
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等特点。网络教学要找准内容与方法的结合点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社会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实践活动,必须明确其承担主体。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分别是社会建设的核心主体、市场主体、协同主体和参与主体。在当前社会建设中,各承担主体应明晰各自的主体地位,找准和发现动力,更好地参与和推进社会建设的实践,共同构建出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新闻节目历来是都市电视台的立台之本。近年来的都市新闻大战进入白热化状态,但各家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时空定位大同小异,同质化竞争现象十分典型。各台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找准定位,彰显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真正给受众捧出色、香、味俱全的新闻套餐才能赢得观众的厚爱。  相似文献   

13.
县级电视台如何在媒体如林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很多县级媒体人的困惑。找准定位点就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关注民生,加大民生新闻的报道就是最好的结合点,把民生新闻栏目办成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县级媒体拓展的空间就会加大。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新闻写作学里 ,把背景当作新闻内容和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理论越来越多地被写进了写作教材和文章。本文认为 ,背景只是新闻内容的次要材料 ,并非每则新闻都要交待 ;背景对主体新闻内容只起着丰富、突出、深化和明晰的作用 ,应当属于新闻结构中“主体”部分的内容 ,因此 ,把背景作为新闻结构中的一部分定格下来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旗帜.一张报纸若没有好的新闻评论,就等于没有灵魂.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传媒市场也发生了巨变,在这种背景下,新闻评论所承载起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功能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体现出丰富的时代特征.在新形势下,党报新闻评论面临挑战和机遇,如何创新发展党报新闻评论,找准立足点,是党报提高新闻评论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主要载体古诗文中的极品,从找准切入点、设置情景、以学生为主体三个方面谈了教好文言文。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他者”视域下的新闻事件,并由新闻主体之间的主体问性问题探讨新闻传播过程当中,对于多元价值观的贯彻建基于保存新闻价值的原则,而应当理性的成为第一准则,对于新闻事件中各个主体价值的认同,伴随着社会信息的扁平化程度发展得以逐渐扩散并实现,并依托于多元主体认同的价值观,从而渐次形成新型的新闻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21世纪的有知识技能、善于创新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找准方位,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主体精神,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者用狭隘的语境定义新闻,这无异于削足适履,因而“非对称层级新闻范畴系统”应运而生.处于上位范畴的是新闻的核心概念: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处于下位范畴的是:本闻,即本体论意义上的新闻,是相对于社会实践主体的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知闻,是新闻认知主体感知到的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媒闻,是新闻传播主体通过媒介传播的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受闻,是新闻接受主体通过媒介接受到的客观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馈闻,是新闻反馈主体通过媒介传播的反馈受闻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新闻搭车"是虚拟社会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其认知主体呈现出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的差异,就产生要素来说有四个方面,一是主体新闻的走红,二是网民目光的聚焦,三是网络媒体的推动,四是搭车新闻的接力,其影响既有助于民众参与监督、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同时也会导致社会信任度的下降。科学应对"新闻搭车"现象,需要加强主体新闻的管控工作,鼓励网民对正能量信息的关注,提高媒体"把关人"的责任意识,完善搭车新闻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