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动员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运动员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为运动员更好地改善睡眠状况 ,提高睡眠质量 ,保证训练或比赛顺利进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以 16 3名运动员 (平均年龄为 2 0 81± 2 85岁 ,男 70人 ,女 93人 )为研究对象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等心理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 :(1)除“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三项指标外 ,PSQI其它分析指标男女运动员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 <0 0 1) ;(2 )比较分析发现 ,除“催眠药物”一个因子外 ,PSQI其余各项指标 ,运动员得分明显高过体院学生(P <0 0 1) ;(3)相关分析显示 ,除“催眠药物”外 ,PSQI其它各项指标与各项心理测试成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 ;(4)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在α =0 0 5水平上进入回归模型且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是 :比赛失利、人际关系、APSC总分、ACL_90总分、人际敏感、焦虑、特质焦虑、支持利用度、内外压力。运动员的睡眠质量显著低于体院学生 ;女性运动员睡眠质量比男性运动员差 ;运动员睡眠质量与诸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女子垒球运动员失眠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SCL-90中的第44条(难以入睡)、第64条(醒得太早)、第66条(睡得不稳不深)作为失眠症状的研究内容,以92名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88名体院学生作为对照组),以心理量表为工具对运动员的睡眠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员的睡眠质量比体院学生差,他们在“难以入睡”、“醒得太早”、及“睡得不稳不深”三项失眠症状方面的表现都比体院学生严重;运动员失眠症状的发生率远高于学生;与无失眠症状的运动员相比,有失眠症状的运动员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有较高程度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心理应激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3.
射箭运动员应对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运动员在应激情况下的应对策略。本文采用相关的心理量表对 3 9名射箭运动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射箭运动员与体院学生比较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 ,而较少采用“自责”、“回避”应对方式 ;男女运动员在急难情况下采取的应对策略有所不同 ;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比较明显 ,外向性格者或情绪较稳定者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内向性格者或情绪不稳定者则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不同的应对方式对运动竞赛状态焦虑也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摘 要:以风险即情绪模型 (Loewenstein, 2001)、情绪调节过程模型 (Gross, 2002)和自控损耗理论 (Baumeister, et al, 1998)为基础,采用自编的足球运动员决策系统,通过两个系列研究讨论了情绪调节方式及自控能力与足球运动员决策的关系。研究一采用情绪调节方式(5)×决策类型(2)混合设计,运用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负性情绪进行调节,探讨不同情绪调节方式(评价忽视、评价重视、表情抑制、表情宣泄与简单观看)对足球运动员决策质量的影响。53名足球专项大学生参与实验,平均年龄(21.27±3.00)岁。结果表明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会影响足球运动员的决策正确率:评价忽视组的决策正确率显著高于表情抑制组、表情宣泄组和简单观看组。研究二应用研究一筛选出的对于负性情绪应对最为有效的调节方式(评价忽视),进一步探索该情绪调节方式的效果是否受到运动员的自控能力的影响。实验设计为自控能力(2)×决策类型(2)混合设计,18名足球专项大学生参与实验,平均年龄(23.11±2.74)岁。结果表明情绪调节的效果受到足球运动员自控能力的影响:1)高自控能力足球运动员的决策正确率显著高于低自控能力的足球运动员;2)自控能力在决策类型对足球运动员决策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据应激、自我效能感理论,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运动员COPE量表》、《应对效能量表》对153名一级以上优秀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的优秀运动员多采用正面认识、抑制干扰性活动等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的优秀运动员多采用情绪宣泄、求助宗教、逃避等的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多数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高应对效能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低应对效能组,应对效能中自信程度因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最大;应对效能与主动应对、正面认识、抑制干扰性活动等应对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与求助宗教呈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优秀体操运动员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体操队的29名优秀体操运动员(其中健将9人、一级20人)进行16PF测验;对测试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运动等级的体操运动员个性特征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①四川省优秀体操运动员群体表现出乐群外向、较为保守、依赖性强的个性特征.②不同性别、不同运动等级的体操运动员之间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③四川省优秀体操运动员的聪慧性(B)显著低于我国常模(P<0.01),这与以往的相关研究有较大出入;体操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特别是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1个疗程(7天)的治疗后PNF牵伸术对患有髌腱腱围炎的运动员Irrgang膝关节功能评定法(适用于运动员)的影响,探讨PNF牵伸术治疗运动员髌腱腱围炎的疗效。方法:60名符合诊断标准的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运用PNF牵伸术进行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针灸结合手法进行治疗1个疗程,收集治疗前、后每个运动员的Irrgang膝关节功能评定法评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实际收集25名运动员,对照组实际收集27名运动员。实验组治疗前评分62.32±7.16,治疗后评分77.36±12.97,治疗前后评分上升了14.96±10.25;对照组治疗前评分63.19±8.12,治疗后评分84.89±7.22,治疗前后评分上升了21.70±8.90,经过统计学分析,Z=-2.265,P=0.024<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PNF牵伸术有明确的实用价值,经过治疗可以改善患有髌腱腱围炎运动员的膝关节功能。但从临床意义上讲,PNF牵伸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技术,目前还无法完全替代针灸、手法等传统优势治疗项目,我们建议治疗时与其他手段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对133名退役运动员进行心肺功能及血液动力流变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项参数依然是男性优于女性;训练对退役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影响还保持某些专项特点心肺 但各项参数明显低于现役运动员及体院学生;退役运动员在40岁以后心肺功能明显减退,心血管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足球退役运动员。对退役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医务监督和保健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依据社会支持“缓冲器理论模型”,选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量表对某省100名在训优秀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7项因子检出率比较高,与全国青少年相比,多项因子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和学历的优秀运动员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等级和来源地的优秀运动员社会支持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技能类、健将级、来自城镇的优秀运动员得到或领悟到更多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是优秀运动员应对应激并保持兴奋状态的重要的外部资源,其中家庭支持和主观支持起主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中介因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为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 :以 2 71名体育学院学生 (平均年龄为 2 0 4± 1 19岁 ,男 2 16人 ,女 5 5人 )为研究对象 ,以心理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发现 :( 1)大学生之自尊、个性、应对方式及心理控制源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 2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比较突出的因素有个性结构中的“情绪稳定性”、自尊、应对策略之“解决问题”及“求助”、心理控制源之“内控性” ;( 3 )情绪稳定性、自尊、解决问题及内控性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存在着交互作用。结论 :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要特别重视心理中介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人格特质的各种关系,通过研究建立路径模型。经研究发现人格特质对学生的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受处罚因子对应对方式也有着直接的作用,人格特质还通过受罚因子对学生应对方式有间接作用。各高校应该重视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与培养。  相似文献   

12.
运动员应对方式的因素特征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拉扎罗斯等人的"应激与应对的理论模型"为主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对177名专业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运动员的应对特点及其与心理状态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及更好地开展心理训练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应对方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应对策略的选择存在着明显的情境差异;应加强运动员挫折教育,增强其承受压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与运动损伤有关的心理因素和心理策略在受伤运动员恢复的过程所起的作用.与运动损伤有关的心理因素包括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指运动员对压力的反应;间接因素包括:运动员的人格特征、应激源历史、应对资源和干预等.在受伤运动员康复的过程中,目标设置、社会支持、应激控制等心理策略,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递增运动负荷中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的心脏泵血功能,通气功能,摄氧功能较强,尤其是利用氧的能力较强,达到优秀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水平。赛后血乳酸恰在无氧阈水平上下,平均心率(陈式175.5次/min,42式167.1次/min,杨式155.1次/min)属有氧代谢的中等强度运动,男、女队员的血红蛋白普遍较高。认为缓慢圆活的太极拳运动能获得如此好的心肺功能反应与太极拳演练时注意拳式呼吸和运动训练强度恰在无氧阈水平及其“意气运动”的特点有关,根据太极拳运动员的氧利用率高,推测太极拳运动,对骨骼肌细胞的内呼吸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后还需加强对外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特点,对98名运动员大学生及128名非运动员大学生(新闻专业学生),以心理量表为工具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表现出较多的心理症状;诸多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有关;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运动员的临场应激应付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Anshel拟制的临场应激应付方式量有为测量工具,初步测定了中国运动员的临场应激应付方式.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在临场应付方式上存在着进攻--回避两种策略和任务--情感两种指向;在不同的临场应激情境下,运动项目、运动水平和性别对他们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界定心理健康的标准入手,对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面临着经济、学业和社会认同的多重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个性、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发挥心理调节作用,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校别、性别及焦虑水平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湖北省15所高校的77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表现特征,以及不同特质焦虑水平学生的应对方式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类高校的成熟应对方式有显差异,体育院校学生的得分高于普通院校学生的得分;不成熟应对方式不存在显差异。男女生的求助得分有显性差异,女生高于男生,其它分量表得分无显差异。不同特质焦虑水平的应对方式有显性差异,中、低焦虑的成熟应对方式得分显高于高焦虑,其不成熟方式得分显低于高焦虑,高焦虑与应对方式各分量表得分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不同项目女运动员月经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项目女运动员月经状况及其对月经的知识-态度-行为。方法:共选择女运动员424名和健康女大学生441人,根据月经史筛查月经紊乱。利用自编K-A-B问卷调查运动员及大学生对月经的知识、态度、应对行为等。结果:运动员组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晚于对照组(p<0.001),瘦体重依赖组晚于非瘦体重依赖组(p<0.05);运动员闭经发生率显组高于对照组(p<0.001),瘦体重依赖组显著高于非瘦体重依赖组(p<0.001);运动员各种月经紊乱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重依赖组更是高达64.7%;瘦体重依赖组月经问题实际检出率最高,但对其严重性的自我认知最低。结论:瘦体重依赖组月经紊乱、闭经等问题较严重,求医行为与运动员对健康问题的自我认知有关。建议在女子运动队开展月经问题相关知识的传播和健康行为干预,提高女运动员对月经问题的自我识别能力、引导和强化其积极应对行为,积极预防和纠正运动员月经紊乱和闭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