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入WTO后,国家适时提出并实行化体制改革,出版社由公益性化事业单位转变为以经营性为主的化产业单位。 “穷则变,变则通。”国家化体制改革带来的优势非常明显,化事业强调的是公益性、服务性,而化产业则注重经营性、营利性。显然,事业体制下的职工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方式,对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不十分关心;但是转变为企业单位后,势必打破原来的“铁饭碗”,职工切身利益与出版社经济效益紧密相连,互为一体。这样一来,职工和出版社利益一致,目标一致,方向一致,对职工来说,增强了其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对出版社来说,强化了其经营意识、竞争意识。出版社迎来了发展的“又一春”。  相似文献   

2.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始在新闻出版行业全面贯彻实施,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开始了"破冰之旅".此次改革提出了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出版社而言,除人民出版社、盲文出版社、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社将转制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外,其余绝大多数出版社都要转制为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转制后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企业以后应如何具体运作?转制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出版社,具体应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在改革新形势下应如何制订发展战略和思路?这些都是公益性出版社在改革中存在诸多困惑和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对于公益性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的研究有两类文献,一类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公益性出版单位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及其有关负责人发表的论文著作;一类是就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等公益性出版单位内部改革问题进行的学术研讨。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出版单位划分为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经营性的产业和公益性的事业实施分类改革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大学出版社站在了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兴业大潮的风口浪尖,这对于大学出版社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初创时单纯的教育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制成为企业这三个阶段后,大学出版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如今,大学出版社旨在通过体制改革,形成科学有效的高校出版管理体制,形成充满活力、竞争力、影响力的高校出版企业和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高校出版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5.
陈晓芸 《出版参考》2005,(1X):7-7,8
根据目前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思路,对出版社实行分类管理,仅仅保留少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而大部分文化单位的走向都是企业化,成为经营性企业单位。对此,各大学社的心情是矛盾的。如果沿用地方社的改制思路,那么大学社与学校脱钩、转为经营性企业单位将是主要内容,离开大学,走向市场,大多数出版社心里没底儿。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关切,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周蔚华总编。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新闻     
本刊讯1月13日至14日,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闻出版改革,进一步增强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会议透露,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改革大体分两类进行:一类是推动经营性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目前要转制为企业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要包括:除人民、民族语言、盲文等社会公益性较强的出版社以外的出版单位;科学技术、竞技体育、音乐美术、生活休闲等报刊社;仍是事业建制的新华书店。对这一类新闻出版事业单位,重点是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条件的要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7.
当前,出版业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根据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作为从事出版活动的微观主体,除个别公益性的出版社或担负国家政策性宣传任务的重要出版社属于非赢利性的事业单位外,其余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将转制为经营性的、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组织。对此,我们应当按照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坚决冲破妨碍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观念,用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来重新审视文化领域里出版社和政府管理机构的社会定位、功能及相互关系,建立起国家依法管理和调控、行业严格自律、出版社自主经营的新体制,以增强出版企业的竞争实力,实…  相似文献   

8.
近来关于国有出版单位转制的问题成为业界同仁议论的热点.其中作为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出版集团或出版社正在按照已出台的政策,积极稳妥地进行转制型改革,其间尽管也遇到了不少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问题.未进入试点的书、报、刊出版单位,也处于焦急的期待和不甚明确的担忧之中.将少数单位譬如人民出版社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来办已成定论,而绝大多数出版单位向经营性企业转变也是大势所趋,可是既有公益性成分又有经营性内容的出版单位怎么办呢?大学出版社是算做事业单位,抑或是企业?即便是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党报、党刊和人民出版社,其经营性环节怎么剥离,剥离后怎么运行呢?在一个单位中,这两部分的协调也是一个令人挠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热门话题(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最近一个时期,全国各地都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图书馆的改革已经列入议事日程,有些图书馆已经进入改革试点。图书馆将参照其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做法,按照“加大投入、转换机制、加强管理、增强活力”十六字方针,进行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当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讨及推进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之际,作为公益性化事业单位的图书馆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深化改革之路。提出了深化图书馆体制改革的见解,对正在草拟改革方案或作改革试点的单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关于出版社转制问题,我曾在2001年初在《出版科学》、《出版广角》上发表《出版社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企业》一文,主张将大多数出版社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转制为出版企业。十六大后,中央决定按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类出版社进行改革,除少数定性为公益性出版社外,大多数出版社都转制  相似文献   

12.
近日北京的一家大报,在议论出版改革时,引出一家出版社负责人的看法:“加入WTO以后,如果出版社仍然沿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老路,肯定不能适应发展。”再一次把出版社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这个问题尖锐地提出来。  相似文献   

13.
出版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霞 《现代出版》2004,(3):20-24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在今年的全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把新闻出版单位按照两种性质分开,即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和经营性的企业单位”;3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出版集团内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这预示着一大批出版单位将冲破事业单位的藩篱,以企业的身份迈入市场,中国出版体制改革将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大学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不是像以前“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改革那样仅限于机制,而是以企业制度为基础的体制改革。转企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转企改制为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可选择的两种基本模式。由于大学出版社的行业特殊  相似文献   

15.
关于出版社转制问题,我曾于2001年初在<出版科学><出版广角>上发表<出版社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企业>一文,主张将大多数出版社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转制为出版企业.党的十六大后,中央决定按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类出版社进行改革,除少数定性为公益性出版社外,大多数出版社都转制为经营性出版企业.此后,我又写过文章,着重谈了学习中央决定的体会.目前,出版社转制尚处于试点阶段,但却引起了全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这条战线年过76岁的老兵,对出版的历史与现实,在职业和感情上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因此,我对出版改革一直是关心的,对改革进程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也有所观察与思考.我逐渐地认识到,我对出版社转制与整个出版改革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已进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阶段,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将促进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强化管理、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益。分析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完善配套机制,确保体制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是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决胜之年,经营性出版单位将全面完成改制转企任务。当业界把目光聚焦在出版产业大发展的时候,我们采访了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想通过了解这家具有代表性的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当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举措,更加全面地认清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形势,探讨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第二次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出版社按照中央关于出版体制改革的部署,要在两年内基本完成高校出版社的转制工作;要按照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高校出版体制改革两个文件精神、借鉴首批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经验,把体制改革工作抓紧抓好。第二次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国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经过首批19家高校出版社一年多的改革试点实践,高校出版社深化改革的愿望更加迫切,占全国高校出版社总量59.22%的第二批进入改制的61家高校社的体制改革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由于所依托的高校和各高校出版社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改制工作中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问题,,如何破解改制过程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通过改制建立现代企业体制。塑造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主体,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广大出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通过内部管理机制的变革,实现出版社更好更快地发展。2009年第2期特约请几位改制出版单位的社长就这些话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以期深化对高校出版体制改革的认识。文章刊出时。以来稿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04,(2):82-82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透露,中央已决定进行出版体制改革,除人民出版社一家保留原来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的体制外,其他所有出版社都将转型为经营型企业单位。柳斌杰说,为了适应中国出版产业化的潮流,今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进行出版社的体制改革。作为试点,国务院近日已经批准中国出版集团改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据悉,中国目前共有出版社527家,2002年出版图书品种达17.1万种,共68.7亿册。近年来虽然有一些出版社实行了转制和改革,但还保留着带有鲜明计划经济色彩的事业型体制。有关图书流通领域的改革,新闻出版总署发行…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目前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思路,对出版社实行分类管理,仅仅保留少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而大部分文化单位的走向都是企业化,成为经营性企业单位.对此,各大学社的心情是矛盾的.如果沿用地方社的改制思路,那么大学社与学校脱钩、转为经营性企业单位将是主要内容,离开大学,走向市场,大多数出版社心里没底儿.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关切,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周蔚华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