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体育理论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验效果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时如何加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体育课教学课堂安排着手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结束后,时实验组和时照组进行追踪分析,认为抓住体育锻炼原理、方法,采用讲授法、研讨法、发现法相结合的整体教学法,与体育实践课充分结合,是一条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之路。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残障学生作为校园弱势群体中最为核心的一分子,由于其自身生理缺陷等问题导致运动能力受到严重限制,急需对体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与改革。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普通高校残障学生体育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在以往的“理论—实践—康复”相互脱节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保健和营养教学内容、康复项目教学与训练内容和常规体育选项课教学内容等相互融合的课程群模块。建议:在彰显高校残障学生体育课程的特色设置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康复与锻炼并重”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开设合球项目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育课开设合球项目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态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后认为:合球在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等身体素质方面效果明显,同时它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普通高校体育课开设合球专选课符合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的可选项目。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高校公共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南省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存在学生的体育课质量不高、课余体育活动严重缺失等问题,这主要与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模糊不清、组织管理不力、教师服务学生的知识能力不足和学生普遍缺乏自主活动能力等因素有关。提出了牢固树立学校体育必须服务全体学生的思想、构建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课程教材、认真上好体育课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和强化组织管理确保体育服务质量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姜维强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1):46-48,50
采用文献资料法,头脑风暴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狭窄、模式单一;体育课的授课形式以选项课教学为主;体育课开设的项目主要是竞技运动项目,休闲娱乐项目较少;对体育理论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评价系统不完善。要改变此现状,就必须从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入手,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扩大体育课开设领域,建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符合21世纪辽宁高校体育发展的新型体育课程设置模式。  相似文献   

6.
《体育师友》2019,(2):48-5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和反思,并据此提出今后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改进与提升策略。研究表明,当前高校体育课教学主要存在教学理念的长期禁锢与不断迷失、教学目标的过度片面化与功利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单一和不当等弊端,并据此提出不断加强对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性认识、努力完善各高校的基础教学设施建设、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等建议,可为今后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爱景 《体育文化导刊》2013,(2):118-119,128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参与校内体育竞赛的现状。主要结论:校内体育竞赛的组织与参与呈现多重性;学生参与组织工作的积极性高;硬件相对缺乏,软件状况较好;项目设置上以球类既简单易行的项目居多。加强体育组织民主建设,增加学生自主参与体育竞赛的机会;突出健康、快乐的体育理念;拓宽资金来源,尝试商业化操作。建议开展多样化体育竞赛项目、普及体育竞赛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体育测试、体育统计、调查分析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开设定向体育选修课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并提出定向体育选修课是未来普通高校体育课的发展趋势,是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益尝试,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9个城市26所普通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残障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需求情况,研究了残障学生体育锻炼保障机制,以期为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设残疾人事业、全面文施全民健身计划及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公平视域下残障学生参与阳光体育的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我国残障学生参与阳光体育存在缺位现象.以公平为视角,研究了阻碍残障学生参与阳光体育的原因,即法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缺失,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观念制约社会支持不够.在此基础上,呼吁国家与社会关注残障学生参与阳光体育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是残疾人康复、健身和融入社会的有效手段,本文以18-23岁的腿部残疾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腿部残疾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腿部残疾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参与心理;学校为残疾人提供的特殊场地器材及专业体育指导人员较少;供腿部残疾学生可选择的体育项目也较为局限。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残疾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思想引导;培养改善教师的特殊教育方法;学校为腿部残疾学生提供适宜的场地和器材等,为其提供体育活动锻炼的帮助,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高校残疾、体弱学生的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四川省10余所高校体育教师和残疾、体弱学生进行调查,对影响残疾、体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动机、价值及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分析,提出促进高校残疾、体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公众对于残疾认识的提高,残疾人的生存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教育是残疾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体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如何让他们享受学校中的体育参与权,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文献资料法,参与式观察法及访谈法了解目前高校残疾学生体育参与无障碍环境的基本情况,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角度探析影响高校残疾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从设施、观念、政策及体育课程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体育参与无障碍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大学生体育环境感知、体育参与、体育收获相互作用关系,促进大学生体育参与,增进健康。方法依据社会生态学与参与理论,构建了大学生体育环境感知、体育参与、体育收获的关系模型,通过大学生体育环境感知量表、大学生体育参与量表、大学生体育收获量表,对6 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20.0、AMOS20.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结果大学生体育环境感知4个维度变量对体育收获具有直接正向影响(P<0.001),分别解释了21.3%、14.6%、11.8%、24.8%的变量,且通过体育参与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P<0.001),间接效应0.578;大学生体育参与对体育收获具有直接正向影响(P<0.001),直接效应0.679。结论环境影响参与、参与实现收获、收获体现了参与质量与环境支撑,三者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影响着大学体育发展。应从课程构建、教师引导、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入手,改善大学生体育环境感知,促进大学生体育情感参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提高大学生在体育认知、实践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收获感。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对200名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在运动兴趣、运动参与、体育美感体验等方面比较与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结果提示开设体育美学课程教学,提高学生体育欣赏能力是完善体育教学理论体系和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武汉市四所市属高校的大学体育特殊教育经过调研之后,认为目前的市属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对于病残学生的体育教育仍旧处于理论探索与初步的实践摸索过程中,还未形成系统化的培养体系。鉴于目前的现状,认为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让病残学生也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高校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状况与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女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理解、参与、情感投入和媒体宣传的关注等,对湖南几所普通高校不同专业女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女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存在差距,对此提出改革措施建议,以促进女大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除体育课外强身健体的主要手段,也是高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窗口。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提出构建“立体式”教育管理模式,以此来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使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制定与实施运动处方时,应考虑运动处方产生的心理效应。文章阐述了运动处方的内涵、运动处方的锻炼心理效应、制定运动处方的心理测量工具及心理缺陷者运动处方的项目选择。从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视角对健身运动处方体育课进行理论研究,并就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建议高等体育院校应以大学生健康发展为指导,在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材与大学生运动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探讨学校体育教材与大学生运动倾向的关系。认为体育教材的选用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体育教材的价值不应局限在课堂教学,应向课外以及终身体育发展,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