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言在多年的训练实践中发现,往往条件很好的14—15岁少年时就“人为”地赶成绩,不考虑自己的年龄特点经常采用男子式高级举重运动员通常采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这样几年训练下来,运动成绩上不去还损害了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健康,这是值得思考的。14—15岁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训练练程度和身体发展的水平与成年举重运动员有极大的差别。因此,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不管是解决的任务或者是训练方法和成年举重运动员相比是截然不同的。2 实验对象和方法实验对象为14—15岁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分两组,每组5人,训练…  相似文献   

2.
一忌短期突击训练。有些田径运动队没有常年训练的习惯,而是在赛前一个半月左右组队训练。由于时间短,教练员往往急于求成,对运动员进行超负荷训练,往往欲速不达,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二忌选材和训练心中无数。有的学校从不开运动会,也没有体育档案,选材全凭教师头脑中的印象。由于选材不准,训练过程中只好频繁换入,或者训练成绩上不去。有的教练员工作不扎实,赛前对运动员的成绩心中无数。例如,在4×100米接力训练时,不了解谁的速度最快,谁  相似文献   

3.
在有限的时问里要取得最佳成绩是教练员在为比赛准备运动员时所面临的任务。赛前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研究每个运动员要取得最佳成绩需要什么,也没有时间来满足这一需要。作为一个运动队,个人的成绩通常是以小队或者全队的目标为转移的。在全队情况范围内,教练员(教师)怎样来取得最理想的个人成绩,而不使个别队员或全队队员技术遭受损失呢?研究学习的理论家认为训练和教学策略尽可以极不相同,但是“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却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这一点为准则,教练员有责任去选择适当的训练计划,将其与自己的训练条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训练工作应遵循训练科学理论的主要原则。一、一般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只有在建立了全面培养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素质的程序的条件下,运动训练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训练分为二个全面: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基础,它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专项训练是为保证专项素质的发展,为达到专项优秀运动成绩所必须的专项素质水平,为掌握专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全面发展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基础,科学选择训练手段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两个环节才能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进行训练,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实践证明忽视任何一种素质训练,都会使运动员身体素质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尤其是力量素质的训练,对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参加2009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训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拉松跑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等相关性较低,而与5 000 m、10 000 m和半程马拉松跑的成绩高度相关;与外国运动员相比,我国马拉松运动员采用大强度、大训练量的训练相对较少;应加强力量训练,并高度重视高原训练,这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主要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全面发展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员跳高成绩的基础,科学选择训练手段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两个环节才能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实验证明忽视任何一种素质训练,都会使运动员身体素质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尤其是力量素质的训练,对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力量素质是人体或者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外部阻力的能力,是运动员快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所在。从古至今,力量素质训练都是运动训练的首要任务。有关研究表明:田径运动员的竞赛成绩跟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与耐力呈正相关。高考体育特长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马拉松项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最好成绩被不断刷新,这都得益于训练观念的更新和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对于马拉松项目而言,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力量是保障。目前,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逐步认识到,马拉松成绩的提高不单纯是耐力的此拼,要想有所突破,必须重视力量素质的发展,不断加大力量训练的比重。一、力量训练对马拉松项目的重要作用以往的陈旧观念认为,马拉松运动员不需要进行力量训练,因为力量训练会使运动员的肌肉增粗,体重变大,不利于成绩的提高。但是实践证明,力量训练对马拉松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方法、手段运用得当,就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力量训练对马拉松项目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点,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一般力量水平,有助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二点,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发展运动员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羽毛球运动员不同训练周期的生化指标的变化,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效果、监控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并对训练计划进行及时调整,使训练更科学、有效,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于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受到了各级教练员的高度重视,广大教练员都一至认为力量训练是决定短跑运动员取得最佳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从工作的实践中发现优秀的短跑运动员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上下肢的肌肉都比较健壮。为此对运动员进行肌肉力量方面的训练,可有助于运动员取得较好的成绩。本  相似文献   

12.
目前,较多的学者都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 运动员在长跑项目中取得成功,必须经过一段系统增加训练负荷的、超过日常训练水平的训练期,这种方法即所谓的“过度训练法”,可使成绩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有些运动员的机体会对这种训练作出负面应答,形成“过度训练”。由此可见,“过度训练法”与“过度训练”意义是不同的。 过度训练法是一种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过度训练则是运动员没有能力适应“过度训练法”所增加的运动量,症状的共同特征是成绩停滞不前或显著下降。此外,运动员还出现运动性疲劳,并伴有较高的静息、心率及…  相似文献   

13.
运动成绩的取得,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混合结晶”,但没有一项成绩的取得不与“心理因素”有关。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不同的心理因素,其中跳高运动心理素质被认为是与成绩关系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因此,平时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使运动员学会控制调节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十多年的刻苦训练认识到运动员是训练的主体,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技术和优化训练是取得成绩的保证,身体素质、特别是专项能力是提高成绩的主要动力,高强度训练和小比赛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中,爆发力训练是力量训练的重点。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爆发力素质,才能在具有快速运动形式或需要大力量的田径运动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而,教练  相似文献   

16.
李柱宏(2007)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及训练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2007年度训练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周期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达到训练计划要求,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比赛取得了理想成绩;第二大周期准备期和竞赛期训练中,专项耐力负荷量相对偏低(准备期专项耐力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43.31%,竞赛期专项耐力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47.15%),造成比赛成绩不理想;第三大周期训练在总结第二大周期失利的基础上,加大了专项耐力和混氧训练比例,在比赛中效果明显,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谈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决定运动员取得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而在高水平的竞争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所起得作用越加显  相似文献   

18.
对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进行两年系统的综合训练,使运动员在运动素质和专项技术动作得到均衡的发展,较大幅度提高了专项运动成绩,取得显著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柔韧性训练,不仅在花样滑冰、体操等项目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以大强度力量训练为主的速度滑冰项目中也是绝不可缺少的.然而我们发现柔韧性训练在速滑全年训练内容中根本不安排,或者安排极少,甚至有的仅在准备活动中做做了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柔韧性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在少年运动员中表现得不算突出,但在青年成年运动员中却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更多地把心理训练作为运动员科学、系统训练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心理训练的程度,往往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水平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取得成绩和胜利的保证。对于偏重于心理状态的射击运动来说,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意义就显得格外突出。很多射击运动员,包括那些训练水平较高和成绩较好的运动员,由于赛前和比赛中心理上出现障碍,往往导致失败;相反,由于运动员情绪良好,心情开朗平稳,心理活动正常,却能临场发挥出高水平而取得成功。心理训练着重在于诱导,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