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几种食用真菌对甘蔗渣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摇床发酵和固体平板培养技术,以甘蔗渣为唯一碳源,研究灵芝、大球盖菇、金针菇、柱状田头菇四种食用真菌对甘蔗渣的利用情况.测定在四种不同甘蔗渣含量的培养基中各食用真菌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和菌丝干重,同时测定了四种茵在平板上的菌丝生长速度.结果表明,灵芝在35g/L液体培养基中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达831U,所生长茵丝最重达1.162g.固体培养时,金针菇在30g/L生长速度最快达15mm/d.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主要研究Fe^2+对金针菇茵丝生长的影响;在PDA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Fe^2+,接入金针菇母种,适宜条件下培养,通过测量茵丝圈直径的方法测出茵丝的日长速;通过抽滤、干燥等手段测定茵丝体的干重,并计算出茵丝日生长量.实验结果表明Fe^2+浓度为0.5g/L时,金针菇茵丝的日长速和日生长量最佳.  相似文献   

3.
在金针菇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赤霉素作为刺激因子,测量赤霉素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赤霉素浓度在0-60ppm范围时,金针菇茵丝日生长呈正相关,赤霉素浓度在60—80ppm范围时,与金针菇茵丝日生长呈负相关.综合茵丝洁白度、茵丝密度等因素,赤霉素对金针菇茵丝生长影响最适浓度为60ppm.  相似文献   

4.
几种真菌菌丝体生长及SOD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比较了11种药用及食用真菌菌丝体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测定了菌丝体中的SOD活力。结果表明:云芝菌丝体生长最迅速,4d后的生物量可达4.2g/L,其次为草菇和平菇;单位质量菌丝体中SOD活力以茶薪菇为最高,达到2.84U/mg,其发酵液中SOD总活力达到5.07U/mL。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新途径,采用平板显色法从三株白腐真菌中筛选出一株灵芝属漆酶高产菌,以农作物秸秆等为培养基进行固态发酵,该菌主要产漆酶和少量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在优化条件下,该菌发酵18d,漆酶活力最高达2056U/g干曲.该菌以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及稻草作为唯一营养源固态发酵30d,对玉米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最大,达到23.7%,油菜秸秆也达到了16.2%.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纤维素资源.本研究通过对野外采集的大型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16个菌株.利用CMC固体培养、刚果红染色,测量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H/C值),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初筛;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其上清液中的滤纸酶活力(FPA),对菌株进行复筛,最终获得了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01.以稻草和羧甲基纤维素为碳源,研究了培养温度、pH值、培养时间对真菌菌株0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7℃,pH值为5.0,培养时间为6 d,菌株01的滤纸酶活性达到580.0 IU/mL.因此,真菌01可作为纤维素酶研究和饲料加工等生产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7.
采用含琼脂的丰固体培养基来培养松乳菇菌丝,优化了半固体培养基碳源和氮源以及培养温度,并将含同样营养成分的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和半固体培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采用半固体培养时,0.5%蔗糖与1.5%淀粉的组合碳源培养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蛋白胨是最理想的氮源物质,25℃是松乳菇菌丝的最适培养温度.3种不同培养基培养结果是半固体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明显超过了其他2种培养基,且菌丝颜色可以由纯白色转变为棕黄色,同时出现部分菌丝相互靠近集中生长的现象,此现象类似子实体原基的形成.松乳菇菌丝半固体培养方法为人工栽培松乳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灵芝、凤尾为实验材料;以固体原种为对照样,采用液体发酵法制备的液体原种为实验样;以菌丝体的生长势、生物量及其液体原种、固体原种制备栽培种的实验结果为评价指标,对液体发酵法制备液体原种的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灵芝和凤尾的菌丝体在玉米粉和黄豆粉培养基中生长情况比在马铃薯和麦粒汁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好,表现出菌丝长势旺盛、菌丝球大小均匀、生物量高的特点.并且,用玉米粉和黄豆粉培养基制备的液体原种制备栽培种也优于用马铃薯和麦粒汁培养基培养的液体原种.  相似文献   

9.
为检测发酵稻草和牛粪培养料对大棚双孢蘑菇生长期间生化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双孢蘑菇生长期间的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CMC),滤纸纤维素酶(FP)和半纤维素酶(HC)活性峰值出现在子实体成熟期,而低谷出现在子实体采收后期。淀粉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茵丝生长期较高,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筛选得到的1株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废弃秸秆资源的降解效果.本文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固体培养初筛和复筛,从土壤中获得了1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不同碳源酶活力的初步研究.利用PCR法,结合18S 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产黄青霉菌,将该菌株接种到不同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30℃培养48 h后测定酶活,发现该菌株不到12 h对滤纸完全崩解;15 d内对小麦秸秆分解迅速.同时测得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滤纸糖化力和小麦秸秆纤维素分解能力分别为:4.653 U/m L、5.445 U/m L和6.876 U/m L.  相似文献   

11.
从黑龙江东部山区的柞栎木上分离纯化采集到61株黑木耳野生菌株,按照常规育种程序,通过对各菌株的种性(桔抗、菌丝生长速度、培养基的PH、稳定性、纤维素酶活力、酯酶同工酶、栽培试验、担子果多糖含量、产量和生物效率等)的测定选育出6株产量和质量均优良的菌株.对这些菌株的性状进一步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N56号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为4633U/g,生物学效率为93.7,产量为42±5g/袋,菌丝生长速率为5.4mm/d,其各方面性状皆优于对照菌株(当地普遍推广使用的)黑微29,可作为产业化开发的母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以平菇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的Fe^2+在其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富集及其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50mg/L的Fe^2+,平菇菌丝体中铁的含量最高为1.4mg/100g干重;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00mg/L和150mg/L的Fe^2+,平菇菌丝体吸收铁的效率最高为2.0%;固体培养基Fe^2+浓度为125mg/L时能明显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子实体中添加5gFeSO4.7H2O时能明显提高其产量,子实体中添加2.5gFeSO4.7H2O时吸收Fe^2+的效率最高,为1.19%.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pH值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大球盖菇茵丝生长的温度和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供试菌株在5—35℃范围内菌丝都可以生长,但不同温度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不同,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株在培养基pH5-pH11范围内都可以生长,大部分菌株最适生长pH值为7。  相似文献   

14.
黑皮鸡枞菌液体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不同pH条件及培养基配方对黑皮鸡枞菌丝体(球)生长的影响以探讨最佳液体培养黑皮鸡枞最佳的pH及配方条件.通过预实验筛选出玉米粉、麸皮、大豆粉、K2HPO4、MgSO4为碳源、氮源及微量营养因子;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表进行试验,以菌丝体的干物质量为基准比较.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条件下,获得最高黑皮鸡枞菌丝体生物量的最佳配方为:麸皮14g/L·玉米粉11g/L·大豆粉2g/L·KH:PO4 1.2g/L·MgSO40.9g/L;最适pH为6.0.  相似文献   

15.
细黄链霉菌产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因子摇瓶发酵优化实验,以细黄链霉菌为始菌,研究产木聚糖酶的情况.以甘蔗渣为惟一碳源,测定不同甘蔗渣含量的培养基中细黄链霉菌所产木聚糖酶的活力,同时测定氮源、接种量对该菌产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适碳源含量为10%,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和硫酸铵的混合氮源,其最适接种量为5%;在装料50mL的三角摇瓶中于30℃、120rpm振荡培养5d后,发酵液中木聚糖酶活力达7.74IU/mL.  相似文献   

16.
采用"龙芋一号"茎尖为外植体进行脱毒培养,探索6-BA、NAA、蔗糖的质量浓度及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对"龙芋一号"茎尖培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灭茵采用体积分数为50 ml/L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min的效果较好:适宜的茎尖分化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6-BA1.0 mg/L+NAA0.5 mg/L、MS+NAA0.2 mg/L+6-BA0.5 mg,L、MS+6-BA0.1 mg/L+NAA0.5 mg/L+蔗糖20g/L;生根培养采用液体培养基,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生根培养基中蔗糖的质量浓度为50 g/L有利微型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PSO312是从土壤分离的1个青霉菌株,生长中能产生不同酸碱性条件下显黄色与紫红色等天然色素物质.通过菌株固体平板上恒温培养,168h测定菌落直径的方法研究了温度、pH及碳、氮源对菌株(Penicilliumsp.)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31℃为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31℃培养以pH2—3的最快,pH8—9生长次之,24℃培养以pH8—9生长最快,pH3—4其次.菌株以蛋白胨4g/L、牛肉膏4g/L、酵母膏2g/L及尿素2g/L为氮源培养的菌落直径分别为55.75mm、51.5mm、55.5mm及25.3mm.在(NH4)2SO4 2g/L、NH4NO3 3g/L、NaNO3 4g/L、KN034g/L用量之上培养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分别为35mm、34mm、35mm、及32mm.葡萄糖、蔗糖用量30g/L、果糖20g/L及乳糖25g/L的生长速率最快,菌落直径分别为45mm、38mm、38mm及39mm.丙三醇与淀粉25g/L培养的菌落直径均为39mm.  相似文献   

18.
以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幼嫩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L9(3^3)考察6-BA,NAA,2,4-D3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薄荷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1.0mg/L+2,4-D0.5mg/L+蔗糖30g/L.在此培养基上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增殖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荷愈伤组织继代增殖适合且经济的培养条件为蔗糖20g/L,液体浅层静置培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Hg^2+、Cr^3+单一污染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并测定出草菇对Hg^2+、Cr^3+的最高耐受浓度.[方法]以Hg^2+、Cr^3+空白为对照,采用平板培养方法研究了Hg^2+、Cr^3+单一污染对草菇茵丝生长及干重的抑制影响以及草菇对Hg^2+、Cr^3+的最高耐受浓度.(结果)Hg^2+、Cr^3+在较高浓度条件下,对草菇茵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当Hf’浓度在0—4mg/L范围内对草菇菌丝生长及干重的影响不大,当Hg^2+浓度在4—16mg/L范围内对草菇菌丝生长及干重的影响较为明显;当c,浓度在0-2mg/L范围内对草菇菌丝生长及干重的影响不大,当Cr^3+浓度在2—16mg/L范围内对草菇菌丝生长及干重抑制作用非常明显;[结论]一定浓度的Hg^2+、Cr^3+均抑制草菇菌丝生长,使其干重产量降低,本实验为土壤中Hg^2+、Cr^3+两种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苹果渣为原料,通过炭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的液固态混合发酵,制备苹果渣多酶蛋白饲料。研究表明:液体培养的重要参数是温度28℃、接种量12%、蔗糖添加量15g、转速180r/min,时间72h;液体培养产物短期储藏,10℃效益高,长期储藏,2℃~5℃效果好;固体发酵的最优发酵条件是:接种量10%~14%,培养时间为5~6d。发酵产物中粗蛋白、真蛋白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03.1%、165.76%,粗纤维、还原糖则降低了42.51%、53.62%,纤维素酶活力增加了3000U/g,果胶酶活力增加了50000U/g。该方法生产的饲料蛋白符合企业植物发酵蛋白质饲料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