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逐步趋向缓和.然而欧债危机涵盖了流动性危机、偿付性危机、银行业危机甚至政治性危机,其复合型本质决定了危机的解决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欧债危机仍是欧盟经济的不稳定因素.据统计,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及冬季漫长影响,德国2013年5月失业人数增幅达到经济学家预计的四倍以上.欧盟的各项应对措施在防止流动性危机方面虽见成效,但塞浦路斯危机仍然暴露出欧债危机鲜明的银行业危机特性,这是当前欧债危机带来的主要风险.在目前的形势下,预测欧洲什么时候才能够走出债务危机没有多大意义,探讨此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才会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自2009年肇始至今的三年期间,欧元区国家频频爆出债务问题,引发了市场恐慌。由债务危机而引发的经济低迷、政局动荡等诸多问题,甚至一度引发了人们对于欧元区解体的猜测。对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由危机引发的一系列衍生问题进行分析,解读欧元区的制度弊端。与此同时,透过危机,揭示出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4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并不断向其他国家蔓延,世界经济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欧债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本文首先介绍了欧债危机的原因,紧接着介绍了欧债危机的影响,最后总结了此次危机对我们的启示,以期更全面的了解欧债危机.  相似文献   

4.
塞浦路斯危机自2012年下半年拉开帷幕,将肆掠欧洲三年多的主权债务危机再一次置于风口浪尖。这场集地缘政治矛盾、商业银行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于一体的危机,远远超出了欧债危机的一般性,具有较为特殊的分析价值。本文拟从塞浦路斯危机的渊源出发分析其特殊性,而后着重剖析塞浦路斯危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和银行业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给欧盟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本文主要从国际政治理论的相关知识研究了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文章认为,欧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欧元区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二元性.文章主要从三个大的层面对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一,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欧盟的发展还存在着制度上的缺陷;第二,在欧债国家内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第三,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存在着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6.
2009年底以来,全球3大评级公司接连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浮出水面,并快速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由于高居不下的财政赤字和严重的公共债务,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爱尔兰、(Ireland)、希腊(Greece)和西班牙(Spain)被外界称为"欧猪五国"(PIIGS)。随着问题的逐步暴露,欧洲股市暴挫,欧元持续下跌,欧元区经济面临成立11年来最严峻的考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为何越演越烈?本文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世界和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剖析、思考,探索事件给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和改革带来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欧债危机不同于金融危机或者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和经济市场的动荡所直接引起的,而主权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则是财政危机,可以归结为社会政治因素,虽然都可能引发政治危机,但是,解决债务危机更需要国家政治的介入,这对融入全球化时代的我国行政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自2009年12月在希腊显现以来,呈现出逐步扩大和不断升级的态势。尽管欧洲对欧债危机做出了积极救助,但这场危机依然对全球经济的恢复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文章针对欧债危机形成的复杂原因进行多层面的梳理分析,对这次危机爆发的渊源有较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并将此次危机纳入到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所遭遇的政府债务危机的普遍背景中进行了再度溯源,并简要提出了中国应对框架。  相似文献   

9.
继希腊之后,欧洲诸多国家的债务危机也纷纷显现,其影响不仅局限于欧洲,已经蔓延到全世界多个角落,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影响.笔者综合分析欧洲债务危机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欧债危机带来的影响,并分析了对中国的启示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流行看法之误面对挥之不去的欧债危机,许多人在发问:造成欧债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才能解决欧债危机?关于欧债危机原因的一个流行说法是:欧洲国家福利太高,高福利是造成欧债危机的原因。由于深陷危机的国家都在削减福利以减少赤字和债务,这个说法显得很有说服力。但是,只要认真查看一下福利和债务的相关数据,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十分蹊跷,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11.
拉关国家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采用进口替代发展模式,这体现了拉美人民独立发展和强化民族经济的意识。然而内向型发展模式存在诸多缺陷,1982年债务危机加速了上述缺陷的暴露,并成为终结拉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2.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ere successively were 1982-1983 Latin American Debt Crisis, economic recession in Japan from1990s, 1992-1993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Crisis, 1994-1995 Mexican Financial Crisis, and 1997 South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other financial crisis which had wide range and strong influence in the whole world, as well as the Wall Street Storm caused by U.S. subprimecrisis in 2007, which has becom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addition, monetary disturbance which relatively has little...  相似文献   

13.
何勇 《培训与研究》2002,19(6):52-55
本简要回顾了我国近二十年来贸易发展战略的演变。并对亚洲金融危机后出现的关于贸易发展战略的争论,进行了评价。指出入世后的中国不能沿用一些国家曾经采用过的贸易发展模式。得出我国应采取兼顾国内市场开发和国际市场扩张的均衡性的经贸发展战略的结论。即重视出口,鼓励资本流动,对进口实施一定保护的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几大精英银行集团都在为抢夺投资市场份额而激烈竞争。作为美国顶尖的投行之一,摩根财团也是最早尝试在中国输出资本的美国财团。从京汉铁路投资开始,摩根财团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并在这一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作为后来者的美国,由政府支持以摩根财团为首的美国银行团参与湖广等几条主要铁路贷款的争夺,并最终形成四国国际银行财团。西方列强对中国铁路特权的争夺进一步激化了中国国内矛盾,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国内民族运动的兴起,保路运动开始在各地风起云涌。随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也使得各国财团遭遇严重的挫折。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以来,在欧美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庞大,结构上过度集中投资于美元和美元资产以及欧元和欧元资产。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将面临着规模过大和结构不合理的风险,这些风险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领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根据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和成因,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度发生的希腊、爱尔兰债务危机导致全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占企业流动资金比重较大的应收账款,企业应该加强管理,就应收账款的成因、产生的影响及管理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事后东亚各国认识到只有完善亚洲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才能使东亚各国免遭灭顶之灾。全文论述亚洲债券基金最新发展状况,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评估建立东亚本币债券市场利益,虽然目前东亚本币债券市场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其发展必将推动亚洲金融合作,从而使中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后金融衍生品交易受到各国金融监管强化的影响,金融监管对场外市场的影响大于场内市场.但是基于马克思霸权兴衰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未来并不取决于监管,而是取决于产业创新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欧债危机的本质是低经济增长与高社会福利及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所造成的支付危机。解决此次欧债危机,必须运用价值体理论降低宏观税负,提高经济增长率,增强还债能力;量入为出,建立与经济实力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降低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促进价值体的均衡发展,从而减少贸易赤字。  相似文献   

20.
肯尼迪上台后,基本上延续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古巴遏制政策,一方面为了防止古巴革命向拉丁美洲扩散,准备武装颠覆卡斯特罗政府的步伐随即加快;另一方面成功地说服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及欧洲盟国支持其贸易禁运政策。然而其政策没有达到消灭卡斯特罗的目的,反而使古巴对苏联更加依赖,同时也加深了卡斯特罗政府对美国入侵古巴、扼杀古巴革命的恐惧,使古巴对苏联寻求更多的经济、军事援助。最后导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