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1988),出生于湖南省湘西地区凤凰县,他祖父曾任清朝贵州提督。沈从文在湘西度过了童年。1922年进京,先在北大旁听,同时试着写作。他与郁达夫、胡也频、丁玲等交往密切,并开始发表作品后来,他又接办《大公报》文艺副刊,团结了大批知名作家,形成京派作家群,在当时造成不小的影响。沈从文的绝大多数作品,包括《边城》,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奠定了沈从文的现代著名作家的地位。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回到湘西家乡,后又到西南联大任教,这一时期他开始搞文学研究,作品很少。1946年回北京任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2.
左联烈士胡也频的长篇小说《到莫斯科去》,作者自署“一·九二九年五月七日早上二时作完于上海”。小说标志着胡也频创作道路上由小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立场转变的新起点。可是,关于这部作品的最初发表时间,有关文章和著作的记述存在着错误。瞿光熙同志在《胡也频两部革命小说发表的周折》(《新民晚报》1960年5月26日)一文中说:这部小说写成后未能发表,一九三○年六月才出单行本。一九六一年,瞿光熙在《关于胡也频殷夫几件事迹的考证》(见《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 一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沈从文参与《战国策》编辑工作前后情况的考证,探讨沈从文与战国策派的关系。揭示他与战国策派思想上的一些共同点;并通过对沈从文参与编辑《战国策》的动机的考察,展示他40年代初试图通过“文学运动的重造”使自由主义文学居于文学发展主导地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创刊时,由沈从文主编。作为一名出色的作家和编辑,沈从文借助《大公报·文艺副刊》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也为《大公报》的副刊发展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这种成功的编辑实践,为我们探讨传媒时代文学的生存空间、文学与传播媒介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益世报》1915年创办于天津,至1949年在大陆停刊,“是中国近现代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性重要报纸,与《申报》、《大公报》、《民国日报》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旧中国四大报”。1946年10月16日沈从文接编《益世报·文学周刊》,至1948年11月8日停刊,这是沈从文编辑时间最长的一个副刊,也是他编辑的最后一个副刊,不仅融汇了他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同时也更进一步寄托了他对文学的种种希望。  相似文献   

6.
《水云》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是个特殊的存在,对于研究沈从文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水云》中传达的沈从文对人生的看法、自我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解读沈从文其他作品的钥匙。文章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水云》,展示关键符号的魅力,解读沈从文的别样世界。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解放后沉默了许多年,在历史博物馆默默无闻地做着登记、保管文物的工作。每当有人去看他,沈从文往往显得很热情,说起他发现、保管的心爱文物,则如数家珍。但问及“可还在写作”时,沈从文“三缄其口”。这种微妙的局势,自然被编辑们发现了。他们知道,那阵子要请沈从文重新拿起笔来是很难的事。1956-1957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双百方针,中宣部长陆定一发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长文,文艺界自然要努力贯彻。主管文艺界的周扬一再“耳提面命”中国作家协会各刊物的负责人,要“请动”多年搁笔的老作家写稿。严文井早在30年代,就在沈从文…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两座著名的城,他们分别是钱钟书的《围城》和沈从文的《边城》,它们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尤其是《边城》,曾于1988年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评定为当年获奖作品,可惜因为沈从文的离世,中国文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先人已逝,但《边城》的魅力却与日俱增.沈从文用清新自然的文字创造了一座没有尘世喧嚣的美丽边城.让我们的心灵进行一次沐浴更衣,跟随作家沈从文走进这座"梦幻之城",听这里的山山水水和老老少少吟唱一曲边城之歌.  相似文献   

9.
萨坡赛路204号,是丁玲在上海生涯中值得纪念的一处住址。从一九二八年秋至一九二九年夏,丁玲、胡也频、沈从文三人在此联合发起成立了“红黑出版处”,编辑出版了《红黑》月刊、《人间》月刊和“二○四号丛书”。他们的合作与努力,在上海文坛有较大的影响,曾在戴望舒、施蛰存、杜衡之外,被誉为又一个“三个火抢手”。丁玲由此创办刊物,发表作品,开始了从《红黑》到《中国》漫长文学编辑工作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和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相比肩 ,金介甫说沈从文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 ,仅次于鲁迅”(《沈从文论》) ,确是公允的评语。他们都是闻名世界的中国现代作家 ,他们的作品都被译成多国文字 ,被多家外国大学选入教材。他们的创作都以一个实际的具体的地域为背景(一为汉文化古城绍兴 ,一为湘西苗族聚居区凤凰 ) ,通过描绘这个地方的人和事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 ,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旨趣。他们的创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地方。沈从文和鲁迅的小说创作值得一比。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同时选录了沈从文的《边城》(…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简介     
《现代语文》2006,(5):79-79
沈从(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湖南风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个旧军官家庭,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学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曾去北京大学旁听。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学副刊。  相似文献   

12.
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和沈从文的《丈夫》,是三十年代异彩纷呈的小说创作中引人注目的作品。柔石和沈从文有着大不相同的生活道路和艺术追求,然而在1930年的1月与4月,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典妻”、“赁妇”的视角,来探索生存的价值。柔石在1924至1931年的七年文学生涯中,给我们留下了为数不多但弥足珍贵的作品。早期的《疯人》、《旧时代之死》、《三姊妹》等,写的是青年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作为现代著名作家,不仅创作了大量小说,也创作了大量的传记作品。从现代传记学视角对其传记文本的研究,目前仅限于《从文自传》、《记胡也频》、《记丁玲》等少数几个典型传记文本,而体量更为庞大的回忆录、书信、日记、游记等亚自传、边缘自传文本缺少应有的重视。因此,对其传记文本作整体性梳理和系统性研究对沈从文及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均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一生著述丰厚,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王,他的小说不仅充满了湘西神秘色彩与田园牧歌气息,在艺术特色上也是风格独具。《龙朱》作为沈从文创作成熟期的作品之一,基本可以代表同一时期沈从文作品的写作风格,通过对《龙朱》的分析,可以较好地体会沈从文小说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看《十月》     
2008年第1期《十月》以汪曾祺先生的早期作品辑佚开篇,赢得喝彩;2009年第2期,《十月》再发表沈从文的两篇小说拾遗,以飨读者。此次由裴春芳先生辑校钩沉的中篇小说《梦与现实》和短篇小说《摘星录(绿的梦)》是沈从文后期的小说作品,与其创作前期的“都市讽刺写实”、“乡村抒情想象”和“经典戏拟重构”三种标盘性文体迥然不同,是沈从文模糊小说、散文、论文的文体界限而作的实验。论者往往认为,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乃是对其个人感情生活的过程记录,然而在记录的过程中又隐曲、抽象,使之升华为具形而上意义的人性探索。  相似文献   

16.
胡山源先生是位多才又多产的前辈作家,创作翻译、著作等身.我拜读过他的三部长篇《散花寺》、《龙女》、《三年》,又应邀参加整理过他的两部手稿《文坛管窥》和《屈辱廿一年》;最近更有幸读到他三十年代的短篇集《虹》(中华书局出版),觉得另有一番兴味.这本书是当时徐志摩主编的《新文艺丛书》的一种.这套丛书选材较严,收入的作者都是当时的名家.为人们熟知的还有沈从文、梁实秋、丁玲、胡也频、王实味等.《虹》的内容共十一个短篇,其中八篇是小说,排在后面的三篇是散文.这些作品都取材于那个时代的校园生活.作者曾先后在上海、松江、苏州做过中小学教师,他自己读书的经历也是清苦而曲折的,因此对学校这块天地的环境人事,冷暖苦乐,体会深刻,写来也就格外真切.  相似文献   

17.
《萧萧》是沈从文重要代表作,被选人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步高和丁帆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里。《萧萧》作于1929年,沈从文在这篇小说里保留了一贯的作风,那就是竭力表现乡下人物“更有人性、更近人情”的品质。小说主要通过萧萧命运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中影响萧萧命运发展的人性与制度的矛盾冲突,来探讨这个  相似文献   

18.
迟子建和沈从文作为现当代作家,在创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对迟子建的小说《采浆果的人》和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作一比较,发现这两篇作品在写景、写人以及思想情感表达上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以其塑造的明净空灵、田园牧歌式的湘西世界而闻名,亲情是构筑这一理想国的主要情感支柱,同是表现母爱的两部作品《菜园》与《王嫂》,其同质性体现在:人物设置简单、在情感上体现尊重生命,探究生活原生态。异质性体现在:全知视角与受限视角;诗性与非诗性;死亡悲剧模式与等待悲剧模式。试比较这两部作品,透过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上艺术技巧的探索,来体会沈从文对母亲深深的爱及愧疚。  相似文献   

20.
从1927年10月至1934年10月,茅盾陆续发表了《鲁迅论》、《王鲁彦论》、《徐志摩论》、《庐隐论》、《冰心论》、《落华生论》.在这些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影响甚大的作家论中,关于浙江籍的作家论竟占了一半.《王鲁彦论》发表于1928年1月10日《小说月报》第19卷第1号,是针对当时王鲁彦的《柚子》集11篇与《黄金》、《毒药》、《一个危险的人物》而评的.王鲁彦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作家,当时,还与叶绍钧、许钦文、冯文炳、胡也频等,被同称为“鲁迅派”的作家.王鲁彦一生坎坷,英年早逝,但留下了不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