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语文新大纲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增加了“注意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等要求。可见,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要注重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本文试图探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雷 《辽宁教育》2006,(1):59-60
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呼唤“我”的回归,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首先,要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他们走向大自然,深入社会阅历;  相似文献   

3.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把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是中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面向21世纪发展的方向。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实在课堂,就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这里简述几点设想: 一、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践性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显著特点,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实践的内容是做“事”、“用书”;实践的途径是“劳力上劳心”;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践的内容、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规律确定等是其丰富的内涵。用“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性思想来指导语文教学,可谓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实质,对此要认清语文实践的特殊性、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语文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仲玉霞 《甘肃教育》2013,(20):56-56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将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将人格培养寓于语文教育之中,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弘扬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语文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善于诱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抓住关键词句,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意志。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指导思想指出:“课程改革要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在语文新课程中非常重视学生合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而“课堂讨论”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讨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强化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树立“开放”教学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辑录的古诗,都是我国历代著名诗人的优秀作品。教学时,必须摒弃那种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使学生逐步达到“不需教”的境界。本文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中的《古诗三首》,第十二册教材中的《古诗两首》为例,谈一谈小学语文六年制高年级古诗教学的建议。一、重视预习,初步感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于学习上亦如此。古诗写于久远的历史时期,存在了许多难以…  相似文献   

10.
肖家芸老师的语文“活动式教学”所倡导的“活动”,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加的。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基础为目的的,以课堂为中心,课内外互动互补的、有序有效的主体实践活动。其外显形式,主要是听、说、读、写、思、做等言语实践,即智力活动;其内隐形式,主要是情感、意志、品行等身心体验和人格雕塑。即非智力活动。总之。语文。活动式教学。即以学生的主体活动(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有机结合)为基本方式,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操作平台。推进语文的全程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读写”教学改革是语文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它以“育人为本”,坚持民主教学,实施大语文教育,师生共同作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平等、理解对话、交流碰撞中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体情感。师生互动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美妙,让学生在“读写”中学习语文,开拓视野,积淀情感,畅游人生,并以学科学教育教学的新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以来,实现着语文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实践中,“学案导学”成为了很多教师探究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弘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课堂模式中,“预学”作为  相似文献   

13.
较长时间在较多场合都能听到或看到这样一种表述:“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真的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吗?语文教学真的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就主体、教学主体和语文教学主体作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14.
职校语文教学应该以生为本,构建职校语文愉悦教学的平台,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即强化学生的“获取”动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强化学生的“自主”行为,让个性成为创新的灵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强化作业的“挖潜”效应,让作业成为学生思维的延续;强化多元的评价机制,让理解成为求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尊重学生主体,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把课堂变为学堂;求异求新,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只有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6.
唐有泉 《云南教育》2004,(28):35-3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安排“搞小发明,写小论文”的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通过观察思考,启发创造灵感;通过发明创造,激发创造意识;通过写作练笔,提高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赟 《学苑教育》2012,(16):33-33
语文教学的创新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强化开放性问题,加大思维含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作文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中一系列的表述反复强调着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重要性。“回归主体”,“形成语文人本课堂”理应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主流。应当充分认识到,作为母语教学,主体意识的树立不仅仅是课程改革的需求,更是民族语言传承民族精神回归的要求。那么,语文课堂,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主人呢?  相似文献   

19.
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四重四轻四割裂”。“四重四轻”:重教学设计,轻课堂驾御;重少数思维活跃学生,轻全体学生;重认知性课堂目标实现,轻思维训练和思维品质培养;重应试能力培养。轻全面素质培养。“四割裂”:割裂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割裂主体与主导的;割裂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统一关系;割裂传统教学合理因素与现代化课堂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突出学生语言实践,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这一目的,实施“主体教育”势在必行。“主体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体精神,它强调真正赋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发展其个性与想象力,拓宽创造思维,从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性地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尝试了一种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亲身探求知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