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记者这个职业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记者的天职是追寻新闻,捕捉新闻,挖掘新闻,发现新闻.深入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去"追"、去"捉"、去"挖"、去"发",是记者的职业需求.记者在履行职责、尤其在行使舆论监督职能时,因为要"追"、要"捉"、要"挖"、要"发",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磨擦,激起一些波澜,甚至引起一些矛盾,遭到一些白眼,但记者只要出于公心,行为举止符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规范,社会受众都是理解、支持、拥护的.  相似文献   

2.
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记者作为媒体公信力的践行者和捍卫者,如何坚守职业精神,是一场考验。一、走进新闻现场,经受住"客观真实"的考验走进新闻现场,是记者的职业行为。自媒体时代,记者的采访方式更加丰富、便捷,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MSN、微信等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让记者的采访大大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以致于有些记者忘掉了"脚板底下出新闻"。甚至有的记者过度依赖电  相似文献   

3.
日前参加了北京新闻奖优秀新闻作品的初步阅评,恰值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奖(2009年作品)揭晓,并刚刚看到了德国报业新闻写作最佳形式奖(2009年评出)的译文,信息交集中感悟感慨交集,所获所思述于此,愿为正在新闻实践进行时的职业记者、编辑参考,并作为<职业记者,要到新闻现场去>(<新闻与写作>2010年2月号)的续篇.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拜读了获首都“现场短新闻”评选一等奖的五篇作品,颇有所感,便记录下来,成了“偶思”若干篇。眼与腿现场新闻,又称目击新闻、视觉新闻。由此看来,,写现场新闻,关键是记者要到现场去"目击"、去"观察"。正如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的那样:采写现场新闻,要"多用眼睛来写,少用耳朵来写。"既然采写现场新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6,(8):51-53
记者在新闻现场肩负着"群众的眼睛"的职责,只有把握现场,才能准确地传达出现场发生的真实场景,选择核心的新闻信息,配以相应的画面,这才是出镜记者职业素养的体现。《匹诺曹》是2014年由韩国SBS电视台播出的一名有着特殊才能的电视出境记者的故事,反映当今新闻记者的职业状态引人关注,尤其是其中涉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更是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6.
新闻工作者如何面对"灾从天降",如何在突发灾害事件中履行职责?笔者认为,要强调和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 灾害事件所带给受众的震撼是常规新闻不能比拟的,要求记者必须争分夺秒地在第一时间赶赴第一现场"抢"新闻.采访首先要用眼去看,用心去想,快拍、快写、快送.  相似文献   

7.
周忠麟 《新闻实践》2009,(10):53-53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速度和可读性,"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作采访报道,就能保证新闻的时效性.这是职业对我们记者提出的要求.正因如此.所以"第一时间"这个词,也是记者比较喜欢采用的一个词语.如果在网上搜索一下,报纸上刊发文章中运用"第一时间"一词的真是相当普遍,光是目录就有好几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闻改革步伐加快,丰富和强化了新闻类节目,电视新闻正逐步向"密集型"和"深化性"发展。这就对记者型主持人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对所发生新闻的驾驭能力上,而非在语音面貌或者语言表达能力上。记者型主持人驾驭能力的获得,要求记者型主持人应该先是、或者更像一名记者,不但要在现场进行话题展开的时候,能随着现场突发的状况而随机应变,应对自如。同时,具有人格魅力和人文关怀是对记者型主持人的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9.
记者是普通公民,传媒不是公权力机关,没有公务执法的权力.这些都是从事职业新闻工作必备的职业意识.然而,我们经常可以在传媒上看到记者"卧底"的身影,播出和刊发这类新闻时,其行文和播报的口吻,均显示当事记者颇为得意的心态,因为通常这类报道除了造成揭露坏人坏事的大快人心的社会效应外,还具有现场捉奸的戏剧效果,可以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它们无形中也在传播着非法治的认识,扭曲了人们对现代法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无视舆论关切和现场媒体记者的强烈诉求,是巨大的策略漏洞. 今年全国“两会”一如既往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这里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很多媒体都派出精干的记者队伍扑上“两会”现场,“两会”现场成了新闻媒体的赛场,各路媒体记者各显神通,竞争异常激烈.但是,并不是每家媒体都有均等的机会,有的媒体近水楼台,有的媒体的则山高水长.为了不虚此行,不少媒体记者拼了,甚至用上“美人计”,用美女记者“诱敌深入”,可谓用心良苦.新闻信源稀缺,僧多粥少,稍有一点新闻资源,媒体记者就会扎堆上去抢食,一些媒体人“吃相”难看,影响观感.这固然与媒体人的职业素养有关,但实在是生存压力太大,一些媒体记者顾不上举止斯文、端庄了.  相似文献   

11.
"脚板新闻"的产生确有些年月了。过去常听前辈说,新闻是脚板"写"出来的。意思是说,记者要多往下面跑,多深入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这样脚踏实地"踩"写出的新闻,因为鲜活而深刻,称其为"脚板新闻"。  相似文献   

12.
汤啸天 《青年记者》2012,(13):18-19
2007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的通知》中确认了记者的"采访权利",并指出"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尽管采访权利是记者职业权利的基础和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只是记者职业权利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从推进新闻法制建设和保护记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应当进一步明确记者的职务权利,并提请记者重视行使职务权利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邹军 《当代传播》2011,(6):86-87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改变源于两个层面的冲击:对于整个社会信息系统而言,它降低了新闻制作和传播的门槛,从而对职业新闻传播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对于现实的新闻传播业而言,媒介边界模糊,同时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媒体形式进行新闻生产与分发的融合新闻已成潮流,媒介融合是当前传媒业发展的最大趋势。在新媒体催生的公民新闻运动中,全民记者已经不是神话。在突发事件的现场,职业记者因为不能在第一时间到达,从而被无处不在的"公民记者"甩在身后,沦为事件报道的追随者或"二传手"。不仅如此,在一些重大事件中,由于  相似文献   

14.
早期的电视报道都是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出现,主持人在演播室播报导语引出下面的现场画面,但是这种形势逐渐变得呆板单一,观众渴望新的报道形式出现,于是记者在现场出镜,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受,进一步提高了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记者出镜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能够最充分地体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环境信息.出镜的电视现场记者宛如主持人与节目编导的综合体,要求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基层有新闻,最精彩的新闻来源于基层。曾有一位年轻的记者问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记者怎样才能尽快成才?"穆青告诉他,成才没有捷径也没有秘诀,记者只有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穆青认为,做记者决不能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旦脱离了,记者的职业生命也就完结了。联系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记者认为,新闻工作者更应当加强和基层群众的联系,积极到新闻一线去、到基层去,释放自己的正能量。一、带着责任走基层走基层是一个"苦旅",或者说是一个"苦差"。因此,有的记者不喜欢走基层,认为到基层采访又苦又累,有可能走了基层之后依然是没有成效、两手空空,还不如  相似文献   

16.
一、角色新闻——透过主观镜头的客观报道影视专业中有一个术语——主观镜头。这种镜头是以剧中人物的视角去看周围的事物。这种主观镜头也使观众有种亲临现场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剧中的人物。于是,剧中人物的主观镜头也成了观众的主观镜头。角色新闻相当于新闻报道中的"主观镜头"。角色新闻要求记者进行角色转换,成为被报道对象中的一员,以被报道对象中一员的身份去进行观察和发现新闻。这种"角色转换"与记者"到现场"、"下基层"、"暗访"等都不是一个概念。这里最关键的是,记者在一段时间内,不再以记者的身份出现,而真正成为被报道对象中的一员。比如记者真的去干上几天售货员,按时上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委宣传部及网管办最近举办200余位网络媒体负责人参加的培训班,邀笔者去讲一课,出的题目是《新闻主编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自己是干记者出身的,一直热衷于对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业务的总结.到新闻研究所从事新闻出版专职学术研究以来,偏重的也是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比、媒体承担舆论监督功能、辨别和封堵虚假新闻等方面的探索."新闻主编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对笔者来说是个尚未专门涉及但又非常值得关注的新课题. 就职业分工的特点而言,对跑一线记者的要求,较多地强调新闻眼的具备及新闻采访与写作业务的提高.但对新闻主编的要求,则较多地强调新闻"把关人"的职责履行和社会担当.借助来自湖北同仁的敦促和压力,笔者结合自1986年起在新闻出版单位历任部主任、副总编、社长蒹总编辑,特别是中移动手机报终审,承担新闻"把关人"的实践,归纳出新闻把关人的九个"懂",现交流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闻改革的呐喊,现场新闻的呼唤,促使大批新闻工作者迈开双脚,到新闻的活水源头去捕捞“活鱼”。然而尽管新闻现场的客观存在对每一个记者是“老少无欺”的,可每一个记者对现场的反映却不是绝对公平合理的。同样的现场,记者的眼力不同,其结果大不一样。有的可能有眼无珠,身在宝山不识宝;有的可能慧眼独具,敏锐地抓住具有价值的新闻。现场采访既是对记者现场观察能力的锻炼,又是对记者选择、摄取能力的严峻考验。有人认为,到了现场,  相似文献   

19.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报道.它要求记者在新闻媒体用较短的时间或同步完成一条或多条新闻的采写编播,直接与受众见面.本文从做好准备工作、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阐述一个优秀的现场报道记者的职业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宏 《新闻知识》2001,(11):27-29
犤1犦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而进行的职业活动。强调新闻记者是专业人才,在许多职业调查填报表时,记者的职业常常没有被纳入专业人士一栏。而社会规范是记者才能采访新闻,如现在网站要发布新闻,必须申请营业执照,取得资格,然后与中国省级以上新闻单位签定合同。英国广播公司在新闻报道中均有记者出镜,十分规范,一个新闻片前后都有现场记者起承转合,非常专业,显示记者在现场,强调真实性,记者在不同地点成为一种品牌和标识,反映了电视台的整体包装和风格。这一点目前许多中国电视台还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