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泳运动员要完成剧烈运动需要有高的吸氧能力,测定他们运动中的最大吸氧量是判断运动机能的一项指标。最大吸氧量在各种情况下均可测定,例如:跑步、骑自行车、在动力游泳凳上游泳和在水槽内游泳。为提高苏格兰国家游泳队和青年游泳队的训练水平,我们决定调查与研究这两个队游泳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无氧阈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定。实践表明,采用无氧阈评价耐力训练效果较最大吸氧量更为敏感、准确;耐力训练可明显提高游泳运动员的无氧阈水平;无氧阈可用作评价心功能好坏的指标之一;心血管功能是限制最大吸氧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年斯金纳(Skinner)和麦克莱伦(Mclellan)提出了一个确定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适宜强度的模式,并运用于竞技游泳训练中。(请参阅《江苏体育科技》一九八二年第一期译文)。目前大量科研成果,特别是血乳酸研究结果已用来确定无氧阈训练、最大吸氧量训练和乳酸耐受力训练的适宜强度。由此而建立的模式(见表)包括四个训练区域,可供游泳教练员和运动员们监视、检查游泳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4.
前言最大吸氧量的测定,近所来已在运动员中广泛作用,尤其对有氧能力很强的游泳运动员,进行最大吸氧量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47名市少年优秀游泳运动员及155名区体校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了心肺功能的检查。目的在于了解我市游泳运动  相似文献   

5.
划船运动主要是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最大吸氧量(VO_2max)被公认为是决定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和耐力成绩呈显著相关。研究表明,耐力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比其它项目的运动员为高。但由于最大吸氧量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所以耐力运动员所具有的较高的最大吸氧量主要是由于运动员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的结果而不是训练的结果。近年来进一步研究发现,耐力运动员的成绩与无氧阈的相关比最大吸氧量更为密切。研究还表明,无氧阈可通过耐力运动训练得到提高。所以测定耐力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阀尤为必要,无氧阈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44例心电图异常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并与其对照组的最大吸氧量、氧脉搏、最大通气量、运动耐受时间和做功比较,发现早搏运动员的心脑功能和运动能力较低,非T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时显示了较低的运动能力,而早复极和不完右运动员具有较好的心肺功能和较高的耐力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7.
游泳运动员最大吸氧量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游泳运动员水中最大吸氧量的测试,探讨游泳运动员最大吸氧量与运动成绩的关系。表明VO2max相对值与400米、1500米相关系数密切,并具依从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者依据20余年国际各种文献,综述了优秀排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国际比较,并强调最大吸氧量的提高取决于训练手段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指标的对比研究,发现:(1)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无论是最大吸氧量的相对值还是绝对值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2)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对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作用更大。(3)在进行散打运动员选材时,应注意遗传因素对最大吸氧量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有氧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我国235名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测定结果。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都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子高于女子;耐力性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如用相对值(%Vo_2max或%Wmax)表示时,则性别差异消失。提示:在运动中女子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与男子相近。把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相结合,对运动员的可训练性和易训练性进行评价,在耐力性项目选材中可能更为有效。本文提供了我国男、女少年运动员无氧阈的正常值,可供科学选材及运动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校游泳运动员专项训练引起的肩关节肌力变化。方法:对参加暑期集训的30名高校游泳运动员(16名女性,14名男性)进行肩关节内旋、外旋等长肌力测试。结果:肩关节内旋(IR)肌力在整个游泳集训过程中显著增长,肩关节外旋(ER)肌力从训练前到训练中期显著增长,而从训练中期到训练后无明显变化,肩关节内旋/外旋肌力(IR/ER)比值也因此增大。建议:游泳训练中为了预防肩部损伤的发生,我们应该注重肩关节外旋肌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24名男女少年速滑运动员和20名男女少年田径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直接测定结果与间接测定结果的比较,研究了最大吸氧量间接测定法的准确性。为少年运动员训练中的一些方法学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耐力训练对无氧阈、最大吸氧量和心输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纵向观察了10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耐力训练对无氧阈(AT)、最大吸氧量(VO_2max)和心输出量(Q)的影响,并探讨训练引起的AT变化与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游泳运动员经11周耐力训练后,AT时的吸氧量和功率显著提高(p<0.01,P<0.001);AT时的心输出量和每搏量明显增加,且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每搏量稳定时的强度与无氧阈强度密切相关(r=0.88,P<0.01),显示无氧阈不仅反映骨骼肌代谢能力,且与心功能也有很密切的关系。耐力训练后VO_2max无明显改善,提示,用AT评价耐力训练效果较VO_2max更为敏感、准确。  相似文献   

14.
最大吸氧量是评价耐力运动员运动能力和长期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有良好训练的耐力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可达80毫升/分·公斤体重以上。这一数值几乎是久坐的没有训练者的两倍。仅具中等水平最大吸氧量的耐力运动员要在高水平的竞赛中取得成功是不容易的。因此最大吸氧量是耐力运动员和他们的教练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但是最大吸氧量只是一种描述性的测量,只有对限制最大吸氧量的各种因素作出诊断和进行生理评价,才能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运动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了解现阶段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点,特对2006年我国国家游泳集训队125名队员的身体长度、宽度、围度、皮褶厚度等28个形态指标和肺活量、一维重心、骨骼年龄3个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发现:2006年集训队队员的体型更趋于游泳项目所要求的水中减阻的流线型体征;但队员躯干围度指标的发展趋势不利于降低形态阻力,提醒应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加以改善。男队员身体长度及其复合指标整体上均好于2004年队员;2006年队员的上臂肌力与呼吸机能有所下降;一维重心与未成年队员骨龄的测量,能为早期重点培养运动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FMS评估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功能,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功能性身体纠正训练计划,以研究身体纠正训练对于提升游泳运动员身体功能及水中专项素质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42名辽宁省游泳队队员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60min)的身体矫正训练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运动员进行身体功能动作筛查评分和水上专项素质的测试。结果:8周干预后,游泳运动员FMS评分由13.33±1.47分提升到16.47±0.86分(P<0.05);水中专项素质各指标均有显著性提升(P<0.05)。结论:FMS可以检测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功能,通过功能性身体纠正训练可以有效强化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功能,尤其是增强游泳运动员左右两侧的不对称性,提升游泳运动员的水上专项素质,同时降低运动员的损伤风险与损伤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山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有氧能力的特点。方法:对山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实验组)(n=27,其中健将级运动员5人,国家一级运动员22人)以及对照组(n=19,均为二级运动员)的肺功能、心血管功能、最大吸氧量、血乳酸以及身体成分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实验组具有高的瘦体重和瘦体重/体脂(P〈0.05)。2)实验组的最大吸氧量无论是其绝对值还是相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安静状态下的血乳酸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定量负荷后即刻实验组表现出较低的血乳酸值,而对照组则表现出较高的血乳酸值(P〈0.05)。结论:优秀散打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长白山夏季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肺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过21天和31天的高原训练之后,男女运动员的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最大吸氧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另外,经过31天的高原训练之后,回平原的第16天时最大吸氧量提高最明显。经过21天的高原训练之后,回平原的第31天时最大吸氧量提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皮划艇静水皮艇项目运动损伤的特征,本文以山东省队为例进行运动损伤现状分析,旨在为预防运动员发生损伤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在分析运动员体重等基本情况基础上,对运动损伤的部位和组织、致伤训练的类型、损伤的左右侧和新旧伤进行帕累托分析。结果:(1)运动损伤主要发生的部位,男性运动员在腰部,占比79.06%;女性运动员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腰部和背部,累计占比达到87.63%。(2)运动损伤主要发生的组织为肌肉组织,在男性运动员中占比69.91%;在女性运动员中占比45.70%。(3)运动损伤主要致伤训练为测试仪训练,在男性运动员中占比45.75%;在女性运动员占比34.95%。(4)运动损伤左右侧分布,中间脊柱损伤的例数最少。(5)持续旧伤在男性运动员占比为88.77%;女性运动员占比63.44%。结论:皮划艇静水皮艇项目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损伤发生的主要组织为肌肉组织;致伤训练主要为测试仪训练;持续旧伤占运动损伤的主体,左右侧损伤较多,中间脊柱损伤的例数较少。  相似文献   

20.
不同性别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生理生化的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性别优秀游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变化特点的研究,总结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制定出运动员生理机能的评定方法,监控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保证教练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方法:通过血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对运动员的基本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每周测定一次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尿素氮和睾酮值。结果:高原训练期间血液成分RBC、Hb、Hct明显升高,女性增高幅度大于男性;下高原后与上高原前相比,血液成分男性无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上高原前;男性在整个高原训练期肌酸激酶(CK)和睾酮(T)均无显著性差异,尿素氮(BUN)仅在高原训练第4周和下高原后有差异;女性CK值在高原训练第3周、第4周和下高原后存在差异,BUN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下高原后存在差异。结论:高原训练对提高血液成分RBC、Hb、Hct效果显著,且对女性的持续效应要高于男性。BUN可作为高原训练期间评价女性机能状态和训练负荷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