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认同作为当今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已普遍引起多学科的关注。文章认为当代道德认同存在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危机。自我认同危机主要表现在自我深层的危机,是主我对客我的危机;社会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道德失范的危机,是主我对他者的危机。文章对当代青少年道德认同的双重危机扭转作了思考,旨在为当前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举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深受国家政策和法律、办学和育人模式、技术技能人才待遇、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及通用性等因素的影响。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可以从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用人激励、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等方面入手,探索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正值着力探索与聚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建设之初使其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是当下亟待关注的重要命题。社会认同的建构须遵循由认知生成到认同强化再到价值内化的渐进逻辑,并指向多元复杂的关系主体,这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进行深度的自我整合与构建。新时代赋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新的使命与意义,参与主体需深刻把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特定内涵,从制度创新性、群体差异性、边界渗透性三个维度生成对该层次教育类型特征的基本认知,同时,也需以诉求驱动、环境营造、机制革新等措施强化参与主体的内在认同感,彰显出服务育人就业、促进共享发展、深化职业认同等实际效能,以达成社会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日益增大,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愈益增多,由此引发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种身份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身份归属危机与心理调适危机,儿童身份认同遭遇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性社会排斥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学校制度建设与教育、加强城市与农村群体互动、扭转流动儿童非理性认知有助于排解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促进城乡融合与社会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和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人认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种因果关系,只要通过教育或法令的形式来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就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摆脱职业教育目前发展的困境,作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是怀疑的,需要探讨几个问题。首先,目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是否正确,有没有更改的必要,其次是能不能更改,再次是即使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就一定能够改善吗?通过对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的回顾,作者认为,不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前者的错误在于把一系列的偶然的联系当作了必然的因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十八上提出的伟大构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教育事业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危机情况,公安院校基于社会认同角度开展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已势在必行,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渡成为个体责任伦理与价值自觉,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消除多元价值矛盾,促进国家及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与吸引力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从传统意义的"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制造业的发展既与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方向相契合,也为职业教育带来希冀。新时代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人工智能已经在社会各领域初见端倪,使得职业教育为人工智能和社会大众的"被动认同"所挟裹。职业教育如何在夹缝生存中突围成为必须面临的时代课题,必须紧抓转型机遇,构建职业教育新秩序,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实现多层次办学模式,形成反贫困教育机制,培养"工匠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跨学科博士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促进学科交叉的重要途径,而跨学科博士却面临明显的学科认同危机,具体表现为自我认同危机、同行认同危机、社会认同危机等三个方面。学科制度刚性及其局限性、后现代主义学派的仓促解构以及博士评价体系的固化与偏执是导致危机的根源,重构学科认同是跨学科博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重构学科认同不仅需要跨学科博士自身确立获得认同的坚定目标,更需要营造宽容的人才认同环境,最终依靠跨学科与学科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通过职业经验将自我与社会要求逐渐融合,在职业中定位并承认其价值与意义的过程。以高职院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认同的内涵、结构、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及作用进行文献梳理,研究发现,高职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行为方式认同,但在社会支持和职业情感等方面认同度较低。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个体内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高职教师的胜任力、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专业发展等方面有相应的变化。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发展状况研究进行梳理,以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现代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我国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但是在教育实践中,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往往存在不对等关系,由此导致现代职业教育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往往缺乏一定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通过行为模式、心理观念得以体现。为此,以吉林省5所职业院校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教学效能感、社会支持、人格特征等因素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影响作用。方法:对13所特殊教育学校和机构的315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结果分析其职业认同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学效能感、社会支持、人格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其发展水平可以用三个因素进行预测;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拟合指数较好。结论:教学效能感、社会支持、人格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可以从这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他们的职业认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民身份"认同是超越民族、国家认同的一种更具价值的情感体验。由于受我国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加上目前全球性问题突显,各国公民的身份认同问题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我国朝向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应把培养现代公民作为一切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把公民身份的认同从初级身份认同上升为政治性集体认同,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从“层次教育”转向“类型教育”,我国职业教育需逐步探索形成高社会认同的可行路径。社会认同理论指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需经历分类界定“我是谁”,科学比较把握“我有何不同”,积极区分指向“我如何成为更好的我”三段发展历程,内蕴着从职业教育内群体深化认知、到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内外群比较中厚植情感、再到职业教育独有特征外显为社会共知后群体心理归属形成的发展脉络,形成了“内群特色凝聚为核的认知认同形成,内外群交互互促为轴的情感认同深化,外部文化符号形成为引的行为认同呈现”的内生发展逻辑,具有“主动‘知己’—开放‘知彼’—优化‘整合’”的行动隐喻。遵循内生逻辑,建构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支持机制,在层次机制上要重点关注微观层次的职业教育特色形塑,从内部寻找发展动力;在形式机制上要重点选用综合式的监督—服务式,加强与社会互动的机制建设;在功能机制上要重点运用激励机制,推进职业教育社会文化符号形成。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自我认同就是学生对"我是谁"的回答和体验。教育理应成为引导、促进和实现学生自我认同的力量。然而,当下教育中,学生自我认同呈现出诸多危机:学生缺乏个人经历连续性的一致的感受、学生的独特性淹没于教育的标准化和均质化中、学生寻求与"环境的妥协"以规避风险、学生对外在价值的过分趋同。引导学生超越自我认同危机应是教育的应然姿态:教育应是关注人的教育、教育应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能力的培养、教育应引导学生对个人经历连续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及由此所形成的充足、持久职业动力。当前,独立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完善,造成部分教师职业价值感迷失、职业效能感缺乏,自我认同和角色认同危机导致专业认同也深受影响,这些都成为独立学院教师职业发展的瓶颈。独立学院为体现教师自身价值之所在,因此应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消解教师职业倦怠,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推动教师和独立学院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认同"在大学生思想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已有的认同概念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同概念进行辨析;"认同"在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内隐认同、价值认同、认同危机、认同的深化在大学生思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多种方式,有效促进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关乎整个乡村教育的发展,而乡村教师身份认同是影响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的重要因素。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成因包括复杂制度的现实规约、乡村学校环境的弱势、社会支持系统的乏力、教师主体自我的缺席等。为纾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应建立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均衡发展乡村学校文化,激发教师主体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8.
组织认同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社会认同”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同危机更是现阶段一个为众多学者所热议的一个基本命题。本文拟从大学校园团体发展现状中的成员认同度调研入手,通过责任心、荣辱感和成就感等几个认同层次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团体认同”是重要的思政工作抓手,需要思政工作着着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认同感,从而能够在迈入社会正确地后转变成社会人。团体认同教育为在大学阶段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职业认同是影响个体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对全国15个城市19所高职院校中的2 365名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认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学生普遍表现出对制造业“敬而远之”的认同态度,“敬”表现为学生高度认同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远”表现为学生认为“蓝领”外在价值低。由于对制造业和技术技能人才体系存在认知偏差、职业期望与制造业岗位特征不匹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等原因,高职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认同较低;同时职业学校教育未对学生职业认同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家庭和社会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较为显著。因此,本研究提出从健全职业认知、培育职业价值观、完善职业规划、提升职业能力四个方面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认同,促进高职学生对制造业从“敬而远之”向“敬而近之”转变,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人才新优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认同危机日益显现,其核心表现为价值认同的困境.价值认同困境已经成为当今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不能回避的时代挑战.事实上,价值认同与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具有密切的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重要的观念基础和情感催化剂.因此,当今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应该建立在发展基本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这既有助于缓解价值认同困境的挑战,推动学生主动内化社会责任,生发责任认同感,也将使社会责任感教育深化为围绕“社会责任感”的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