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考点分析考点1.中国地理空间定位【命题角度】考题多以区域图形式呈现,一般会提供以下一条或几条定位信息:经纬网;海陆位置;特殊地理事物,如河流、湖泊、山脉、岛屿、城市等;轮廓界线,如海陆轮廓、省区界线等。要求考生能对以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验证,做出正确判断。在高考中区域定位始终是热点问题,也是解题的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2.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门语言。地图教学在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由于地理学科特殊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因为借助地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分布、特征、位置等相关信息。尤其是在学习区域地理部分,地图所发挥的作用更是无可取代。比如:通过观察地图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了解该国主要城市的位置和人口的分布、河流的流向、山脉的走向、矿产资源的分布等等。通过读图、识图可以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所学的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地理原理、位置特征、形态、分布形成一个全面的空间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学生应该阅读什么1.阅读地理教材和地理图册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而且读图、析图和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地理能力中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中国的地形"这一节,不仅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其他章节的重要基础.本节首先简要说明中国地形基本特点,之后重点介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等三个特征.内容处理重点是中国地形的三个特征及山脉的空间分布,对五岳、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三大丘陵的分布做粗略了解.  相似文献   

5.
于思 《中国考试》2000,(9):49-49
空间思维是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基础是必须掌握空间分布的概念,并由此展开空间结构的分析与空间联系的想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需要形象的记忆,一般考查常常仅限于名称与位置的填注或判读,或是利用无图考图的问题,即纸上无图需要头脑中有图,以此来考查空间分布的掌握情况。近日偶见一题,却是突破了常见读图填图的模式,以能力立意,考查空间结构与联系,在所提供的信息中进行选择判断,发挥空间想象的作用。原题如下:读“从北京看世界”简图,该图以北京为中心,以3000、6000、9000、12000千米为半径。根据所提供的地名位置,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沈付晓 《成才之路》2014,(19):72-73
区域性是区域地理的主要特点之一,任何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离开了空间都无从谈起。有了空间概念,才会有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才会有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发生、发展、演变。而时空分析教学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不仅体现了区域地理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的系统结构与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高三地理教学和备考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板块边界类型空间分布的掌握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该模块内容,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字母符号,让学生从三种不同的层次对板块边界类型的空间分布进行学习,教学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8.
(注: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适用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福建、陕西、安徽、辽宁、新疆等地)第一部分地理[试题特点分析]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地理部分较去年难度有所下降,题量基本持平,给考生留出了充足的思考时间,便于全面考察考生的学科素养。具体分析,试题有如下特点:一、注重基础,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以学科最基本的、核心的、可迁移性强的主干知识构题,不追求知识覆盖面,考查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经纬网、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区的划分、矿物能源的概念等基础内容。如借日偏食考查了经纬网和区时计算(1-3题,地球运动部分多年来仅去年没有涉及,今又重返试卷,足见其重要地位);气候部分在地理知识联系中处于枢纽地位,共有六道题反复考到这一知识点。试题注重基础的另一表现是以区域知识为依托,注重对地图的考查。空间位置对应区域要素,区域要素综合为区域特征。区域特征是地理规律的体现,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素材,是因地制宜的依据,对地理知识的考查往往落实到一定的空间上。如第1、2题考到我国农作物的分布;第7题考四个人口大国的国情;第9-11题考白令海峡地区;第36题考西北沙尘暴多发地区;第39题考查长江中下游地区;第3-5题考到虚拟的空间区域,是全球各纬度多年的平均状况。以上这些都要回忆和使用地图在其承载的空间上去思考判断。二、“能力立意”得到较好体现对地理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1.地理图表能力地理图表以其信息呈现的空间形象性、完整性和隐含性成为活跃而独特的思维材料。在形式上,本试卷中有柱状图(图1和图6)、含经纬网地图(图3和图9)、坐标图(图2和图7)和统计表格(表1)。在能力层次上,考查分  相似文献   

9.
<正>在高中的学习中,特别是高三,学生要做大量试题,陷入一片题海之中,而许多知识点重复出现多次,再考出来依然会出错。学生做错题并不可怕,学习就是在不断犯错和纠错的过程中进步的,怕的是"一错再错",所以纠错这一环节就非常重要。地理学科的特点是: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要阐明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揭示其空间运动  相似文献   

10.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岩山脉及巨大的山脉。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一、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由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所决定人类的生存处处需要从地理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与信息,空间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空间差异和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1]。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空间性,因此,地理学科在学生空间能力培养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2.新课标的要求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地球的基本知识以及利用地球仪确定经纬度等内容[2],体现了与地理空间能力相关的目标要求;获取地理信息及分析资料等内容,体现了相关地理空间想象和空间分析能力。高中  相似文献   

12.
邓蓉 《地理教育》2003,(3):64-65
人的一生在与环境的接触中,必须具有判断空间方位的能力,具有正确的空间观念,才能在世上生存和发展.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计量地理、遥感地理、数字地球等的发展,使地理学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进行文字正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表述"以及"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是高考地理的能力要求,也正是空间能力、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计算题、地理时空概念题所占的比重较大,且大多可以借用时区图帮助解决.请看以下统计图表:  相似文献   

13.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是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广义讲,西起甘肃、青海两省边境,东止河南省中部,包括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嵩山、伏中山等一系列山脉.狭义的秦岭仅指陕西境内的一段.秦岭是渭河、淮河和汉江、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关于地理分界线的知识,是很抽象的理性知识,应该讲一些秦岭——淮河南北的不同地理景观,使学生对“界线”留下深刻印象.讲述秦岭——淮河南北不同的自然条件时,要  相似文献   

14.
刘继忠 《中国考试》2006,(12):40-44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地理高考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是制约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及巨大的山脉。地球上海陆的形式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林元龙 《地理教育》2014,(Z1):10-12
正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R·Hartshorne)认为"地理学家的任务就是用空间来描述和分析现象的相互作用,并加以综合。"英国地理课程专家在《地理教育》一书中指出:"无论对地理学的某一具体领域存在着怎样的个人偏爱,但地理总是不可避免地涉及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组合、空间联系。"一、问题提出的缘由1.基于地理学科的特点与核心地理观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其主要特征之一为空间性,它所关注的是人与环境在特定地点和位置的相互作用。地理科学从空间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结  相似文献   

17.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主要载体.一般而言,地理研究的对象和规模是极其广泛的,我们如果单凭肉眼在同一时间要把所有信息尽收眼底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地理学科最具特色的工具--地图,把广阔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时间变化等用地图语言--符号系统,让人们直接感知、识记、分析、判断、推理,才能把繁杂的各种地理信息加以归纳和整理.  相似文献   

18.
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是新形势下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及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地理规律是地理事物的本质联系,是地理事物在时间、空间上分布和变化的必然,教会学生在地图上寻求地理规律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9.
贾新立 《考试》2008,(4):49-50
变化曲线图依托平面直角坐标系,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如课本"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图"中的盐度变化曲线就表现了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同时变化曲线图也可以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变化曲线图常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尤其是近几年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如在07年高考试卷中,全国卷一1-2题,北京卷第8题,广东卷第14、27、36题,重庆卷6—8题等。  相似文献   

20.
多元智力学说认为空间智力是人的八种智力之一.地理学科的空间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地理空间思维是指借助图形对地理问题进行各种空间维度思维的心理活动.研究地理空间思维的特征有利于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空间思维一般具有以下特点见文生图;空间图形的对应思辩;空间的动态联系思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