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最是读书滋味长。那悠长的回味,萦绕于眉间唇边,更倾注于字里行间。"《我们仨》问世四年后,九十六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乍看书名,自然会使人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也曾这样说:"人生是一本大书。"他要把自己的灵魂嵌在人生边上的文字中。斯人已去,而他生命的文学又从他夫人杨绛的生命中延续。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先生以学者冷静从容的心态,敏锐地审视观照对象,将学问、才情、感悟、哲理融为一体,对人生这本大书写下种种富有远见卓识的批注。《写在人生边上》是破体名作,钱先生将学术、创作相互打通,使之有界而又无界,由《写在人生边上》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3.
《写在人生边上》疏证汪少华《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1941年12月开明书店初版,1983年12月福建人民出版社重印出版,1990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钱先生早年所写的这本散文集虽然不足三万字,但是,“涵盖《围城》的人生探索,贯串...  相似文献   

4.
《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的散文集,共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等10篇。作者以淡泊从容的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间种种发表看法,旁征博引,睿智幽默。举重若轻,诙谐有趣。  相似文献   

5.
一、能够淡看这几次改动吗  钱钟书自命“文改公”,已经发表的作品总是不厌其烦地增删修订,如《管锥编》,增订的文字几近全书的 1/5。《写在人生边上》再版多次,钱钟书也是反复修改,其中《读〈伊索寓言〉》有几处修改,不仅关乎语言运用,而且还可以咀嚼出钱钟书的一些思想。 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在 1984年版的基础上准备简体横排重版《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朋友”之后加“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可以看出,这一改动,…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教材《读〈伊索寓言〉》一文,选自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39年作者曾为此文集写过序:“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批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写在书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i。a”这段文字很明确地告诉我们,钱钟书先生这个文集中写的文章是“眉批”式、随感式的,《读〈伊索寓言〉》一文正是这种“眉批”式文章。多数教师在备课时依据《教师教学用书》的参考内容进行教学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写在人生边上》一书的浅析,论述了我国一代名儒钱钟书的散文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潘铭荣教授曾说:“钱钟书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奇才。”诚哉斯言。且不谈博大精深的鸿篇巨制《谈艺录》、《管锥篇》,就其写于60多年前的“少作”《写在人生边上》而论,就足显其“当代第一博学鸿儒”(夏志清语)之风采。《写》是钱先生惟一的一本散文结集,是先生于40年代初在西南联大任教时发表在《今日评论》上的“冷屋随笔”系列篇。作者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与从容”,旁观浮生,指点世态;说人生,谈婚恋,品世象,释人性,可谓笔底明珠,闲抛闲掷,“心灵所至,随意挥洒”(刘半农语)。渊博不可究诘,机智难以蹑迹。先生对古今中外文献典籍、历史…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世称“文化昆仑”。他的长篇小说《围城》以机智诙谐,才情横溢饮誉海内外。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披沙拣金,融广博知识和精卓见解于一体。滴水见光,著从微现,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亦能窥见机智诙谐和识义卓绝两个特点。《读〈伊索寓言〉》是其中的一篇,作者以智慧之笔洞烛世相,以哲人之思观察社会,用幽默语言展人生别开生面之情趣。  相似文献   

10.
书讯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杨绛著商务印书馆定价:16.00元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走到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第一个集子,由杨绛女士编定。本书则是这个集子的注释,回答了神和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修身之道,人生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11.
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门是人的进出口,窗是天的进出口。——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那天,是周六。我躺在床上读书,手中正是钱钟书先生的《一个偏见》。只记得天有点阴,我完全沉迷于先生那深邃精辟的论述之中了。那时的我,恐怕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就在那一瞬间,历史定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是一位对哲学始终保持着浓厚兴趣的作家型学者。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贯穿着他的怀疑精神、否定精神、批判精神。他的许多议论,都是从平凡入手,从矛盾入手,从佯谬入手,从而导向对真理的叩问与探索。钱钟书的幽默体现出一种高超的智慧,是对世事的达观、洞悉,思想敏捷,知识广博,心力活跃,超越了一般快乐戏谑的表现形式,而呈现出一种奚落、讽刺、刻薄的美。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33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副博士学位。解放后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古典文学组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学所研究员。以中西文化比较的方法研究文学,成绩卓著。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鬼兽》,长篇小说《围城》,论文集《谈艺录》《管锥篇》(四卷)等。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半个多世纪来作为现代文学家钱钟书的文学创作国内研究的情况作了较详尽的述评,指出新时期近二十年《围城》的研究比此前三十年有长足的进展,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有新的探索,新的特点;然而,《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的研究,迄今为止,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一个尚未充分展开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出身书香门第,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三十年代后期陆续在英法等国留学。回国后,任西南联大外文系特聘教授。《围城》是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的,这段时间,钱钟书陷落在上海。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渊博的知识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学的研究,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与谁共鸣?曾让学生作文,命题要求如下:钱钟书有《写在人生边上》,刘亮程有《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在18岁门槛上,请补充并写作",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学生填写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大师小传钱钟书 (1910.11.21—1998.12.19) 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转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法国文学。1938年秋回国后,先后在西南联大等校任教。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选本《宋诗选注》,文论集《七缀集》《谈艺录》及《管锥篇》(五卷)等。  相似文献   

19.
从阅读经验的角度看,面对同一文本,一个只有一般阅读能力的人和一个有丰富阅读积累的人,由于他们"期待视野"的不同,阅读结果会有很大不同。如:一个孩子看了《伊索寓言》,只觉得很有意思而已,而文学泰斗钱钟书先生却能读出"另一种人生意义"(引自《写在人生边上》)。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  相似文献   

20.
亦门S.M.,原名陈守梅,又名阿垅,是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和诗人.解放前后,他写过近百万字的诗论,其著述之丰,在新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关于他的诗论著作,主要有《人和诗》、《诗与现实》(三册)、《诗是什么》.其中前两种写于解放前,后一种写于一九五三年,计十八万八千字,于次年五月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