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八月     
古人云:“浪子回头金不换。”又云:“好马不吃回头草。”古人云:“大丈夫能屈能伸。”又云:“士可杀不可辱。”古人云:“冤家宜解不宜结。”又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古人云:“君子动口不动手。”又云:“君子杀身成仁。”古人云:“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又云:“衣锦还乡,扬眉吐气,光耀门楣五世昌。”古人云:“克己复礼。”  相似文献   

2.
吴文元 《学习之友》2010,(12):43-43
张震将军1997年5月视察某部队时,在一个连队里问司务长:“一个鸡蛋有多重?”司务长回答:“一两左右。”又问:“一两多少克?”答:“一两五十克。”又问:“最大的鸡蛋多少克?”答:“70克。”再问:“最小的多少克?”答:“50克。”张震笑着说:“这个司务长行,他上街买过菜。”  相似文献   

3.
看图写话是低中年级的常见作文形式。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一位教师这样教学看图写话--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教室里找到词语吗?比如老师找到了“门”“窗子”,你们能找到吗? 生:我能找到“窗帘”“桌子”“凳子”。生:“老师”“电脑”。生:我能找到“作业本”“文具盒”。生:我能找到“举手”“发言”师:我能找到“勇敢”“自信”。生:我能找到“专心”。  相似文献   

4.
晚上洗完澡,我问妈妈:“小蜜蜂的妈妈是谁?”妈妈说:“是蜂王。”我说:“不对。”妈妈说:“那是什么?”我说:“是花朵。”妈妈说:“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成语“每况愈下”语出《庄子·知北游》。原作“每下愈况”。原文如下: 东郭子问於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  相似文献   

6.
战战兢兢     
《初中生必读》2011,(7):32-32
老师写下“战战兢兢”,随即叫小明:“你念一下。”小明:“战战克克。”,老师不动声色,问小亮:“他念得对吗?”小亮果断地答:“不对!”老师大喜:“你念一下。”小亮:“战战克克克克。”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4,(10):48-48
1.饱:一生好吃懒做,只是一个能装“食”物的饭“包”。 2.皎:大学四年什么也没学到,“白”“交”了那么多的学费。 3.敏:善于精打细算,“每”一“文”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4.堡:“保”卫国“土”不受外人侵犯,是每一位军人应尽的职责。 5.吵:两人在对骂中,总是“少”不了出“口”伤人。 6.恩:“因”为人生观不同,所以大家的“心”老是想不到一块儿。 7.炎:别去顶撞正在发脾气的人,那样只会让他“火”上加“火”。 8.战:总想“占”有他人的财物,而大动干“戈”。 9.认:一个多“言”多语的“人”,总是好管他人的闲事。 10.娜:“那”是哪家的“女”孩子?长得真漂亮!  相似文献   

8.
孩子:“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什么事情啊?”孩子:“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什么时候?”孩子:“刚才。”竺爷爷:“是第一朵吗?”孩子:“是。”这段话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中的片段,看似平淡无奇,却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留给读者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9.
铁杆股民     
《学习之友》2011,(5):64-64
某公司一天下午开会有人迟到,领导面有愠色:“几点了?”答:“2700点。”领导:“我是问你什么时候!答:“收盘的时候。”领导急了:“出去!”答:“出不去,全跌停了。”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惩戒是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惩戒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引航“问题学生”,强化教师职责职权的“成人”价值;助力维护正常校园秩序和学校正义空间的“成事”价值。教育惩戒的实践向度主要体现为:理念向度:从“规训”到“教化”;主体向度:从“一元”到“多元”;情感向度:从“惩恶”到“扬善”;道德向度:从“合理”到“正当”;法律向度:从“规约”到“合法”。  相似文献   

11.
几天前接到某报社一个电话.问:“揭秘”还是“揭密”?我回答是“揭秘”:又问:“泄密”还是“泄秘”?我回答是“泄密”:再问:两词结构相同,为何一个用“秘”、一个用“密”呢?这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秘、密同源,音同义近,混为一谈是常有的事。这里,试作一点辨析。  相似文献   

12.
亲子对话京京今天放学后一直赖在床上,妈妈希望她快点做作业。妈妈:京京:妈妈:京京:妈妈:京京:妈妈学?”“京京,怎么还不快做作业?”“我今天不想做作业。”“你说什么?你不想做作业了?“嗯。”“京京,你今天怎么了?”“没什么,就是不想做作业”。“作业一定要做的,要不然你明天怎么去上学?”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说起,话说有一个穷汉在海滩上晒太阳,有人劝他:“你该做点什么啊。”穷汉问:“做什么呢?”答:“比如说,可以弄条船去打渔呀。”问:“打渔干什么?”答:“挣钱啊。”问:“挣钱干什么?”对方耐心地开导他:“你有了钱,可以买再大一点儿的船,可以捕更多的鱼,挣更多的钱,这不比你现在穷着好?”穷汉又问:“挣了钱最后干什么?”答:“你有了钱,可以过上悠闲的生活,享受这海滩上的阳光。”  相似文献   

14.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甫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相似文献   

15.
哈哈哈     
幼儿园里,老师问:“张臻你几岁了?”张臻歪歪头转转眼珠想了想说:“我三岁了!”老师问:“那明年几岁呀?”张臻:“两岁。”老师接着问:“后年呢?”张臻:“后年一岁。”他好像发觉了不对劲,用双手摸着头不好意思地小声地说。老师问:“张臻你属什么?”张臻:“我属猴!”  相似文献   

16.
拆字戏解     
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人看“扁”。真:正“直”是它的立足“点”。便:予“人”方便,“更”是于已方使。便:“奉”承他人的一“手”。迟:落伍,有时仅仅是你比别人晚“走”了一“尺”。超:“召”示你,不停地“走”,你才能超越别人。  相似文献   

17.
“晶”对“品”说:“你们家难道没有装修?” “夫”对“天”说:“我总算盼到了出头之日!” “熊”对“能”说:“怎么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了!” “丙”对“两”说:“你家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结婚了?”  相似文献   

18.
聪明的爸爸     
上午,王叔叔来到我家,问:“你家有电吗?”爸爸说:“没有。”我问王叔叔:“你家呢?”王叔叔说:“有。”然后他就走了。我感到奇怪,问爸爸:“为什么他家有电咱家没电呢?”爸爸说:“他家也没有电。”我接着问:“你怎么知道?”爸爸笑着说:“如果他家有电,他会来咱家问吗?”我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9.
施红雷 《陕西教育》2010,(11):50-50
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劳春燕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时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成为一个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第二个问题:“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第三个问题:“成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需要什么?”丁回答:“还是兴趣。”可见,  相似文献   

20.
王船山对传统伦理思想的突破与超越主要体现为:在道德起源方面:反对“天道即人道”,提出“道因人生”;在道德进化方面:反对“道德退化论”,提出“道德进化论”;在道德核心价值方面:反对“重义轻利’’与“功利即道义”,提出“义利并重”与“珍生务义”;在道德终极关怀方面:反对“虚无主义和自由主义”,提出“存神尽性,全而生之,全而归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