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食品安全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目前,由于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乏力,食品安全监管预警机制不健全及食品安全体系欠完善等原因,使食品安全问题得以存在,政府应通过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管理作用以及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归集和发布制度等手段来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频频出现,文章以食品安全问题调研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强监管、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建设、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和消费者维权意识、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查询系统等促进我国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剖析基层药品监管工作现状,发现我国基层药品监管存在监管部门人员不足、设备缺乏、职责交叉、机制混乱、行业缺乏约束机制、法律体系不健全、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人才选拔机制并充实药品监管力量,争取资金设备投入以增强监管技术保障,整合多部门力量并实现监管职责分明,完善法律体系并健全药品安全信用体系,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并强化外部监督等措施加强基层药品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建设和完善农业领域信用体系,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也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农业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仍存在很多有待优化之处,如信用制度尚不健全、农业领域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用评价体系缺乏实施细则.通过制度层面设计信用标准及规范,技术层面做好信用信息归集及信用评级工作,文化层面做好诚信教育及宣传工作,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苏州市农业领域新型监管机制,实现分类监管、动态监管、精准监管,信用监管水平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针对司法启动成本高、周期长、诉讼费用高的特点,文章借鉴淘宝网实践,提出一种自治的规范——基于食品商盟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作为法律的有效补充,并从商盟自治机制、信用保障机制、争端解决机制、一般性的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监管机制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如何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领域的频发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话题。在对近十年中国期刊资源数据库已有相关食品安全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生产经营主体技术落后、管理过程把关不严,消费者安全意识匮乏、法制观念薄弱,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具有制约力和威慑力的惩罚机制。因此需要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制定和完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加强监管执法、落实问责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还是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责无旁贷。泉州的食品安全监管仍存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失效、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道德缺失、执法成本太高与违法成本太低相互交织、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和维权意识淡漠等问题。建议通过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开展专项整治、培训专业队伍、加强宣传教育、从源头狠抓食品安全等措施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生活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市场的监管力度不足,使得一些不良商家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做文章来榨取利润,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加强监管力度。而在高校以及企业之间,实行这样的监管机制是非常有用的,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云计算是目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新型搜索方式,可以实现盲搜索等信息校验工作。基于云计算的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构建,能提高食品的监管力度,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以淘宝拍拍等C2C网络购物在我国日益普及,而且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简单的信用评价机制.然而,目前的信用机制还是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信用评价机制改进措施,具体包括信用信息共享并加强管理、加强个人诚信管理、建立第三方C2C信誉系统、提高监管和惩罚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针对C2C网购平台信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关系民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由于立法不完备、监管部门职责不清、安全标准落后、信息透明度不够等,使得监管工作面临众多挑战。根据部分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取得的成绩,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现状,提出构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和国务院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关系,明确了食品安全面临的监管问题,从多方面、深层次强化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食品安全制度和监管层面的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仍有欠缺,体制机制依旧存在障碍并且亟待破除。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不仅应通过立法技术填补法律漏洞、协调监管冲突,还应运用食品安全规制技术进行风险评估模式的革新,推动构建食品安全规制主体的多元化协同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出口食品企业质量安全危机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我国出口食品危机管理机制的五点建议,特别提到了应建立基于社会责任的出口食品企业危机管理,将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与检验检疫监管有机结合,对政府、检验检疫部门、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信用、质量、应急等管理具有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监管部门与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的保护与监督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二者的博弈影响食品市场均衡的形成.解决政府监管部门与食品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障食品安全,应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执法效率,增强政府执法信号的传递,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信用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构建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为维护银行业经营的安全,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类银行风险,必须对银行业加以有效监管。银行业监管要不断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健全现场与非现场监管方式;完善内部控制与行业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15.
提出食品安全群防群控的社会监督制度包括媒体监督制度、食品安全协管员监督制度、行业协会监督制度、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督制度。认为媒体监督制度是把新闻媒体的监督资源与政府的监管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体的协调与合作制度;食品安全协管员监督制度是在基层组建一个特殊职业群体——食品安全协管员;食品行业协会在监管食品安全方面具有自律优势、专业优势和信息优势;第三方检测机构在监管食品安全方面具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  相似文献   

16.
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对信贷管制松弛,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到位,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缺乏规范等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性原因。金融危机的教训也启示我们: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坚持从完善法律规范的角度来夯实制度措施,从"危机"的教训中来进一步提高应对危机的研判力,从国情出发来科学确定对策,在应对"危机"中健全经济金融科学发展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高等院校食品安全卫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系列研究,重点阐述了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网络和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安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制"并运用现代物流理论构建食品及原料的物流保障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库存监控体系,从源头起确保了高校食品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18.
企业信用机制的建立不能片面地从企业信用的单一视角出发,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信用体制。本文认为,企业信用机制构建路径应从企业外部环境治理入手,从政治、法律、信息平台、中介机构四个方面开展外部治理,以企业内部制度创新为根本,建立企业信用的产权激励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的监督制度和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制度,形成全方位、多视角、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完善的企业信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校政府采购对招标代理机构规范化管理滞后于实务操作现状,以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应用SWOT方法分析招标代理机构。提出建立"内控-动态-约束"的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管理模式,通过"采购部门—采购人"内控体系建设,解决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招标代理机构"逆向选择"供应商;通过"采购部门—代理机构"动态系统建设,减小代理过程中的信息差和时间差,通过建立准入机制和诚信评估体系、完善招标代理合同、共享数据信息,从而彼此制约、共同提高代理质量;通过"代理机构—经办人员"约束体系建设,提高代理源头和代理过程质量,避免"道德风险";借助于政府对代理机构检查之力、利用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营造招标代理机构良好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20.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理辨析及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是公民健康权的有效保障,而监管不力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有必要针对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监管从法理上予以分析,并就如何构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从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法律监督制度等几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