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独症患儿的父母罹患心理危机与障碍的可能性高于正常儿童的家长,其中,焦虑是孤独症儿童家长的普遍心理.研究以罗杰斯个人中心治疗理论、认知疗法理论和新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设计了孤独症儿童家长焦虑团体辅导方案,并将活动方案实施于11名孤独症儿童家长组成的团体,共进行8次团体辅导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对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焦虑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对降低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焦虑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日,成都30多位孤独症患儿的家长聚集在一起,商讨这些孩子们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如何进入正常的学校,接受教育。妈妈辞职照顾孤独儿女据了解,参加聚会的女士全部辞职在家,以便给孤独症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几年前,她们在求医、求助等共同的道路上相遇,然后开始不定期聚会,交流经验,互相帮助。如今,这些孩子已到学龄或已超过学龄,如何让孩子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成了困扰家长们最大的难题。“幼儿园还愿意接收他们,如今,该上小学了,学校说他们是特殊群体,不接收;他们又非智能障或聋哑儿童,不可能进聋哑学校。我们所到…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些家长来信询问有关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方面的问题.尤其对孤独症儿童表现出来的人际交往障碍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去做才好。现请安徽省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康复部的老师给家长们做些指导。她们从2000年就开始了对孤独症儿童行为矫治的实践和研究。今后在各类康复训练方面遇有问题。可直接来电来函致本刊“康复咨询台”。我们将有选择地给予答复。同时也期望各地特教康复工作,能将你们的康复工作经验、有效可行的康复训练方法,以及对康复工作的研究等。及时地告诉我们。并和我们保持经常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过去,家里孩子都比较多,孩子将来究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一般不大考虑,也没有考虑的“闲情逸致”。家长每天都要为孩子的衣食住行、生存问题奔忙,能养活就算不错了,哪还有为孩子的未来进行精心设计的工夫和闲心。现在有条件了,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做父母的都想为这“不可多得”的一个孩子“设计”美好的未来,希望孩子成为父母所“期望”的人。其实,决定孩子未来的“变数”是很多的,也就是说,孩子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的,并不是某一个因素起决定的作用,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家长的设计究竟有多大的意义,有没有意义,这…  相似文献   

5.
“功课做完了吗?”这几乎是每位家长下班回家见到孩子以后第一句话。它凝聚着父母的期望,包含着焦虑。适当做些作业是必要的,问题是有些孩子讨厌做功课。家长督责过严,就会和孩子关系紧张;父母之间看法  相似文献   

6.
这位家长;你好!近年来,随着电视的普及,儿童孤独症有所增加,多见3~7岁的儿童。依你的描述,你的儿子已经有“电视孤独症”的趋势。患了“电视孤独症”的儿童,即使再经过良好的教育,将来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像正常人那样很好的生活。针对你儿子目前的状况,希望能够引起你的警觉,并建议你这样做:一、严格控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学龄儿童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能超过0、5~1小时。学龄儿童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最好的看电视的时间应是18:30至19:30之间。二、家长自己尽可能的少看电视。家长应避免自己经常看电视,而孩子跟着看…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学生由于多种原因,远离父母在学校寄宿学习,许多问题行为暴露在教师和生活管理教师的眼前,他们能否适应寄宿环境,学校如何进行教育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万喜 《教育导刊》2005,(7):64-64
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比较孤僻,疑心是患了儿童孤独症.孤僻儿童和孤独症儿童虽然都属儿童心理卫生范畴,但前者属气质问题,后者是全面发育障碍,两者表现有很大差异,干预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北京市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中家长的参与态度和行为,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调查了三所有代表性的孤独症康复中心和一所医院的47名家长,结果表明,在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中,家长参与态度较积极(M=3.77),但行为频率较低(M=1.75),参与效能感也比较低(M=1.81)。很多因素影响着家长的孤独症知识水平,但影响家长参与的因素较少;只有家长学历、家庭收入和孩子是否参与过ABA(应用行为分析)这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由于忙于工作,或对孩子所渴望的亲情的忽略,越来越多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患上了孤独症。在广州医学院儿童训练基地的接待统计中,约80%患孤独症孩子的父母都是高学历人士。训练基地的负责人李幸民副教授介绍说,孤独症的孩子多在3岁以下发病,虽然发病早,但恢复起来却有个漫长的过程。这些孩子一般智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家庭和学校都在发生变化。一些家长为了赚钱,忽略了对孩子的亲情、感恩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有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抚养,导致孩子中出现了诸多异常情况——孤独症就是其中一种。孤独症的表现主要有:反应迟钝、对学习缺乏兴趣、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人际交往的意愿和技巧、很少与他人交流。根据观察、了解和分析,中学生孤独症形成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从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你的孩子是否回避与人对视?是否重复旋转某一物品?是否只吃几种食物?作为家长,你需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孤独症的趋向。根据卫生部公布的《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儿童孤独症也被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和沟通障碍以及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75例孤独症儿童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对75例江西籍孤独症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其在基本信息与家庭情况、求医诊断、治疗康复、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的孤独症儿童城镇比例大、男童远多于女童,父母职业较稳定,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家庭收入情况多数不佳。(2)孤独症儿童家长自身建设待加强,康复训练的及时性与持续性不足。(3)教育系统配套措施与满足孤独症儿童入学需求尚存差距。(4)社会支持系统对孤独症问题介入不足。对此提出普及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知识、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将孤独症教育落到实处、为成年孤独症人士建立社区精神康复机构、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许多刚从幼师学校毕业的教师,由于没有做父母的体验,感受不到父母对子女的那份情和爱,因此,在工作中常听到她们这样一些怨言:“XX小朋友的家长真难缠,昨天,孩子回家有点不高兴,便来兴师问罪,怀疑孩子在幼儿园是不是吃了什么亏。”“XX家长更厉害,他的孩子做游戏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已经跟他打了招呼,还要寻根究底,问怎么摔的,摔在哪儿,有没有人推他,好像天底下只有他家孩子最宝贝。”其实,这是做家长的共同心理。农村里有句俗语说得好:“喇痢头儿子自家的好。”任何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最聪明的人。所以,教…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孤独症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是最主要的环境。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孤独症的核心障碍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孤独症儿童家长在养育过程中往往承受着经济与精神的多重压力,常常陷入教育焦虑之中。面对这一困境,孤独症儿童家长需要掌握正确的教养策略,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养能力。首先,家长要正确认识自身定位,学习和掌握适合其实施的教育干预策略;其次,家长需要接受必要的心理援助和专业人员的帮助,增加自身胜任力,提高情绪调节的能力;最后,家长可以团结家庭内部以及家庭间的互助力量来提升自身的抗逆力。社会也需要形成合力协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余晓清 《家教指南》2006,(11):18-19
做父母的都担心孩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担心孩子“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父母并不多,但这个现象值得广大家长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很多智力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学生进入到普通班就读,他们的家长在考虑教育安置问题时首先想到与普通孩子在一起学习可以发展与人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因此随班就读这种安置形式成为家长的首选。但真正入学以后,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儿童自身、家庭、教师、学校领导、其他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都会受到影响。要解决好这方方面的问题才可能有利于真正营造适宜随读的环境,儿童的发展才可能真正良好地持续下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吴爱琴 《教师》2012,(29):10-10
近几年,笔者遇到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家长,他们的孩子都是在机构进行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康复机构的训练已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家长们希望寻求一种康复与学习相融合的课堂,如何满足家长和孩子的愿望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于是我萌生了把孤独症儿童融合在语训班的想法,通过构建生态课堂,以人为本,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残障学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科学家们日前宣布,他们发现先天性孤独症和一种叫作HOXAI的基因变异有关。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对57位孤独症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40% 的病人身上携带着变异的HOXAI基因。儿童只须从父母任何一方遗传这种变异基因就会轻易患上孤独症。 但为何具有这样变异基因的父母自己却可能没有患上孤独症,科学家们的解释是可能其他类型的基因抑制住了这种与孤独症有关的变异基因,从而使该病没能发作。 HOXAI是在人类胚胎成长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一类基因,之所以重要是它能关闭或开启其他基因。这类基因对脑部的发育尤为重要。 美国健康协会称这一发现对研究和治疗孤独症具有重大意义。在美国大约有40万人患有孤独症,具体的症状表现为社交恐惧、强迫性行为和交流障碍。 (《人民政协报》2000年12月6日)  相似文献   

20.
“你具备家长的教育资格吗?”如果我们向父母们提出这个问题,你要么受到冷眼和嘲讽,认为这是对他们作为父母人格的不尊重和蔑视;要么认为这是连小孩都知道的问题,不足挂齿,不屑一顾。其实,从孩子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角度来看,仅仅具有法律上认可的血缘关系的父母并不一定具备担任家长的教育资格,也就是说,仅仅给予了孩子生命的家长并不必然具备胜任教育孩子的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