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007年3月版)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字注为"曾经".对此,笔者未敢苟同. 笔者查阅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等工具书对"省"字的注释,未发现有"曾经"的义项;  相似文献   

2.
杨大恒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4期发表了<"曾"字读音一辨>,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王羲之<兰亭集序>给"曾不知老之将至"的"曾"注音为zeng有误,应读céng.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的注释存在前无注而后有注、当注而无注、"通"、"同"混乱等方面的问题,对语文教师的备课,学生预习课文和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应引起教材编辑的高度重视. 一、前无注而后有注 课本中同一个词在前面的课文出现时未加注释,但在后面的课文中出现时却加了注释.  相似文献   

4.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一联中的"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007年3月版)注为"曾经";吴先进先生认为此注"没有理由和依据",先后撰写<"省",字注释指误>(<语文学习>2009年7-8期)、<透过"省识"看同义复词现象>(<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两篇文章进行辩驳,力主句中"省识"应释作"认识",其主要理由是:①<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及网上资料中,均不见"省"释作"曾经"之例证;②<辞海>、<汉语大词典>皆收有"省识"一词,释义即"认识".  相似文献   

5.
<归去来兮辞>(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中有一句"登东皋以舒啸",课文的注释是:"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长啸.皋,高敞之地.舒啸,高歌."这里把"舒啸"具体解释为"高歌"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亚元"辨正     
全国正在使用的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对第五单元课文<范进中举>中的"亚元"是这样注释的:  相似文献   

7.
<报任安书>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其中有不少疑难字词句,"具于五刑"就是其中之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五>(2007年6月版)课文将"具于五刑"译为"身受五种刑法".文下注解"[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五种酷刑".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六册>(2005年10月版)文下注:"[五刑]一种酷刑,即先割鼻、斩左右趾、笞杀,后枭首、菹(zv,剁成肉酱)其骨肉于市."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中的<兰亭集序>,给"曾不知老之将至"的"曾"注音为z(e)ng时,一是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如曾祖、曾孙;二是指人的姓.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课文<项脊轩志>(P96)对"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句中的"东犬西吠",注释为"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对着西家叫".笔者以为,这种解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0.
<社戏>(人教版初二册)中有句话:"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句中"蕴藻"一词,课本有注释:"蕴(yùn)藻,水草.""蕴"字在此为名词,义为"水草"无误,但笔者对此"蕴"字及注音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本)语文第四册<长亭送别>一文[五煞]中"顺时自保揣身体"的断句,直接取决于"揣"字的意义.该册教材132页的注释(16)是"顺应时令的变化,保重自己的身体."对于"揣"字的意义没有落实.  相似文献   

12.
"画图省识春风面"出自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对"省"字的注释为"曾经".吴先进老师查阅了大量的工具书,还在网上进行了广泛的查阅,都未发现"省"当"曾经"讲的,从而断定:课本当中的解释显然没有理由和依据(<语文学习>2009年第7-8期).词语解释在工具书或网上找不到,就"显然没有理由和依据"?未必如此.  相似文献   

13.
何为"佁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的<小石潭记>中,"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中"佁然"注释为"呆呆的样子".笔者认为释义欠妥,注音为"yǐ"有误.查阅相关资料,答案也有异同.  相似文献   

14.
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都收录的课文<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的教学探讨.  相似文献   

15.
<湘夫人>以其幽微绵缈的情致和绮靡瑰丽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人教版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就将<湘夫人>编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但关于其中一个"遗"字的注音与注释是错误的,有必要纠正.见课本第9页:"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课本对前一个"遗"有注:[遗(wèi)]赠送.  相似文献   

16.
康鹏 《现代语文》2006,(1):75-75
人教版高中教材第三册<琵琶行>第二段第五句为:"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课文注释:"思,悲,伤."乍看似乎合理,但查阅有关资料,却从未发现"思"有"悲,伤"之意.因此笔者认为课文中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菜园小记>(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2月第1版,2003年10月第1次印刷)中有几处用到"韭"字,但也有写作"韮"的;如: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一册选入了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其中对于"黄花"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五册17课《杜甫律诗五首》选取了《咏怀古迹》其三,其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省”字,课本注音为xǐng,并对该句作如下解释:“从画像上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美貌。……省识,不识。”按此注释,“省”应读作xǐng,可解作“约略,不”之意。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五册(2005年6月第1版)有两个字的注音有误,现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