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风艺术理论形成于30年代中期,其理论体系的基点是"主观战斗精神".胡风在反对当时文坛上"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两种非现实主义倾向的基础上指出,作家在面对客观现实时,要锤炼人格,高扬精神,并通过对客观现实的改造、批判,来感受生活和艺术融然无间真实.这一理论,使40年现实主义理论切入到了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上.  相似文献   

2.
任俊 《教育探索》2002,(9):91-92
心理学在其发展的历史上存在着两种倾向-客观主义倾向和人本主义倾向。本主要对心理学发展中的客观主义(即实证主义)倾向形成的原因,以及这种倾向对心理学自身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阐明心理学的发展既离不开实证的方法,也离不开人科学的方法,客观主义和人本主义结合才是心理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反对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的问题上,“干预生活”的提倡者和胡风都从“写真实”和主观精神两方面来解决,而在实际上,两者对这两点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从这两点来比较“干预生活”理论和胡风理论。  相似文献   

4.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是在对“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批判中建构起来的,其理论精髓是作家面对客观世界要表现出蓬勃高昂的人格力量和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批判的战斗精神。它是在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产生出来的,它突出“实践”意识和行为,即作家只有在现实政治的第一线中才能体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5.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是在对"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批判中建构起来的,其理论精髓是作家面对客观世界要表现出蓬勃高昂的人格力量和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批判的战斗精神.它是在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产生出来的,它突出"实践"意识和行为,即作家只有在现实政治的第一线中才能体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6.
90年代的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即以何申、刘醒龙、谈取、梁晓声等(下文简称“何由河’)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再度崛起。在对这一再度崛起的现实主义小说的评价中,有一种观点是否定何申们的创作属于现实主义。这种否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反面入手,认为何申们的创作缺乏现实主义文学所应有的深刻的批判性。面对谈歌工厂题材的中篇小说,邵建在(可疑的现实主义)一文中说:“我并没有感到现实主义回了归”(1)。“今天谁要撒开批判意识和精神却侈谈什么现实主义,打死我,我也不清’(2)。薛毅(“分享艰难”的文学…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小说历史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倾向——浪漫主义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前者侧重表现情感,饱含着作家个人的爱和恨;后者侧重再现现实,但这种再现并非摹仿,而如福楼拜所说过的那样,在作品里,作家无处不在,又无处可见。因此,从总体上来看,现实主义小说和浪漫主义小说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作品都是作家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现实的有机统一体。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是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意义是什么?历史的意义是如何产生的?这是历史哲学中极其重要的问题。西方历史哲学中存在两种对立的、各带片面性的观点──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参照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提出如下见解:历史的意义就是历史对于主体的重要性,是主体在整理、理解史料和历史时从历史所获的启示,它既不是纯客观的实体也不是纯粹的主观构造。历史的意义产生于历史事实(史料)被整合进主体语言框架和理解结构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9.
胡风在抗战时期对“客观主义”创作倾向的批判,在当时引起了一场关于客观主义创作的论争,这一文学现象是重庆抗战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今天,在我们对重庆抗战文学的再次回顾和研究中,对客观主义创作倾向问题的研究也是必要的。因此,本文试以沙汀的文学创作为例,对客观主义创作倾向问题作一简单的论述。客观主义是胡风文艺理论中的关键概念之一,胡风用它指称创作中没有渗透作家炙热情感的、虚假的作品。尽管胡风直到晚年才在文章中直接点出他认为属于客观主义的作家的名字,但人们私下里都清楚,胡风所谓的客观主义的代表即为茅盾、…  相似文献   

10.
国内学术界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具有现实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的倾向,这两种倾向阻碍了我们对于新闻专业主义更深一步的认知。新闻专业主义存在于媒体从业者的日常行动中,从解释学的路径出发,探讨媒体从业者的日常行动及其背后的主观意义,能够将个体行动、主观意义、权力控制等微观和宏观视角链接起来。由于这一视角是植根于媒体从业者鲜活的日常行动中,它能够深刻阐释媒体从业者的实践状况,重构新闻专业主义作为批判话语的解放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论述了西方心理学中的两种主要对立倾向: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对立;个体主义和群体主义的对立。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两种对立倾向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造成心理学学科性质界定的困难;促进多元化心理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12.
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有其独特性,他特别强调创作主体、主观精神,这是他标新立异之处,也是他受人批判之处。他在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方面,也发表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并提出了"感性机能"和"形象思维"等概念。针对当时机械唯物主义、客观主义等的流行,其现实主义理论有其特殊意义,同时,其特殊意义还表现在一种追求标新立异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哲学界,有关真理本质问题历来存在两种相悖的观点:(一)真理是客观的,而且必 须是客观的;(二)真理是主观的,它只能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和意识现象。本文通过对这些不同观 点的深入分析,提出质疑,指出其疏漏之处,论证和肯定真理必然是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相统 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以下简称《主体性》)是近年来我国文艺学领域中一篇颇有影响的论文。理论界、学术界已经从多方面对其作过评述、分析。这里,我想就它的思想政治倾向作一剖析。在我看来,《主体性》并不是纯学术论文,而是表达了一种明确的思想政治倾向的论文。自然,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政治倾向。这种错误的倾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对立倾向;二是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实的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15.
<正>粉碎“四人帮”以后,文学艺术界在拨乱反正,批判林彪“四人帮”推行的反革命唯心主义文艺路线的过程中,强调文学艺术要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恢复现实主义传统,无疑是必要的。然而,有人据此否定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文艺界一位同志说:“我主张不要再提‘两结合’,不要再作为重要的主张去提它。我觉得‘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的提出,带有一种先验的性质,先有这种主张,再让大家去实验。而三十年的实验结果,多半是生拉硬扯的解释,说得都相当勉强和生硬。”(《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教材的编写问题》,载《文学十年风雨路》)有的人甚至认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两种创作方法的结合不仅它们本身不可能,在文学史上也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科学性问题》,载《文学评论》1982年第4期。)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观点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文艺的现实状态和能否使文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倾向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对11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测量。结果:①时间管理倾向上只有时间监控感中的计划、反馈性两个子维度及时间效能感中的时间管理效能子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子维度及幸福感指数不存在性别差异。②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方面无显著差异。③高、低时间管理倾向者在主观幸福感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④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⑤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预测和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中小学作文教学主要使用两种模式。新课程改革前普遍使用“文体技法”教学模式:目前普遍使用“内容情感”教学模式。(李海林教授等称之为“公式主义”与“直觉主义”)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没能改变大多数中小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写不出好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英国小说犹如钟表的摆,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种倾向之间有三次较大的摆动。这是该时期英国小说发展史上一个鲜明的特点。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在三次碰撞的过程中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结果两汲取了对方的长处,适应了时代的变化,从而得到了充实、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曾说:“……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地把它指点出来。”当我们带着恩格斯的这句话重读《我的叔叔于勒》,这部代表法国批判主义大师莫泊桑炉火纯青的写作技艺的扛鼎之作时,就有兴趣了解作者是如何将他的主观倾向反映在这部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之中的。 小说的点题人物,即我的叔叔于勒,实则是贯穿小说起始、发展、高潮乃至结尾的一根红线。但如果我们采用“细读法”深人《我的叔叔于勒》这部小说,就不难发现,这部看似平实简单、却能掀起跌宕波  相似文献   

20.
学习生理(七)又一注意与学习(Ⅰ)平时我们多把“注意”理解为人在主观意识的作用下,对某一事物进行有目的地探求的现象。如果从生理功能的角度来分析,注意则不一定必须以主观意识作为前提条件,它是一种感觉的倾向,即将感觉集中到某一、二点上,对其余刺激的感觉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