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照片,激趣导入(略) 二、共同探究,深入领悟 (一)在具体情境中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体验"数对"产生的过程. 师: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在班里的位置? 生:我是第八组的同学,在班的最南面. 师:班里最南面有6名同学,怎么能确定最南面的人就一定是你呢? 生:我在班里的最南面,我是第二个同学. 师:这样说,我们是不是就能把他的位置确定了? 师:如果你是他的同桌,又怎样确定你的位置呢? (同学们欲言又止,教室里有了片刻寂静) 生:如果把每一列看成是一组,我就是第7组、第2个.  相似文献   

2.
一、谈话引入,反思计划完成情况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许多有趣或感人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共同开展了“寻找儿时记忆”的活动,大家还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现在,说说你们的计划完成得怎么样?有没有碰到困难?生:我本来打算吃晚饭时问爸爸的,可是爸爸加班没回来,我就只好问妈妈了。师:那你应该事先跟爸爸约好,这样你就能按计划采访了。生:我想看一下小时候的照片,可妈妈不让我乱翻东西。师:你有没有告诉妈妈你要做什么?生:没有。师:做任何事之前,只要这件事与别人有关系,我们就应该做到有礼貌,事先…  相似文献   

3.
寻找幸福     
我要寻找幸福,幸福你在哪里?早上起来我问妈妈:"您知道幸福在哪里吗?"妈妈说:"幸福就藏在你身边,你想它远它就远,你想它近它就近。"原来幸福忽远忽近呀!这时我闻到了香喷喷的鸡蛋炒米的味道,妈妈笑着说:"快吃饭吧!小宝贝,一会要上学了。"中午放学,我看到刚出差回来的爸爸,开心地抱着爸爸问:"爸爸,你累吗?"爸爸高兴地看着我说:"不累。"我又问:"爸爸,幸福在哪里?"爸爸笑着回答:"幸福会隐身,常人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今天,我很荣幸为大家上一堂议论文写作课.这位同学,我想采访你一下,请问你在平时的议论文写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无从下笔. 师:能不能说具体一些? 生:论点看不懂. 师:不会分析论点.再请一位同学说说看. 生:不知道用什么论据. 师:无论据可用.你呢? 生:我和前面一个同学不太一样,我准备了很多论据,但是论据后面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片段一 :层层剥笋探究悟理(生读钓鱼、放鱼的段落)师 :“我”好不容易钓到一条鲈鱼 ,爸爸却让放掉 ,他是不喜欢这条鱼吗?生 :不是 ,我觉得爸爸很喜欢。师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1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生2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生3 :我觉得这两句话中的“欣赏”“盯” ,既写出了父亲看鱼 ,又写出了他的心情很高兴。生4 :如果父亲不喜欢他就不会看了又看。师 :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父亲既然这么喜欢这条鱼 ,却非要让“我”将鱼放掉 ,你觉得父亲的做法对吗?(生读书 ,分小组讨论 ;师抽生回答)生1 :我觉得父亲做得对 ,…  相似文献   

6.
片段一:板书课题,变"慈母情深"为"用心读写慈母情" 师:(板书"慈母情")把这三个字认认真真地读一遍.(生读)当暴风雨来临时,母亲冒着大雨来学校接你回家,这叫—— 生:慈母情. 师:当你生病时,母亲一直在你身边陪伴,还讲故事给你听,这叫—— 生:慈母情. 师:著名作家梁晓声小的时候一直想买一本书,这本书是—— 生:《青年近卫军》. 师:对,他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向母亲要了多少钱? 生:一元五角. 师:看到母亲工作的情景,他跑到水果店买了一听水果罐头.然而,被母亲—— 生:数落了. 师:最后,母亲又给他凑足了一元五角,他才去买了第一本—— 生:《青年近卫军》. 师:同学们,那时他母亲的工资每个月才二十七元,还要养活他们五兄妹. 生:那时作者家里很穷,全靠母亲一个人的工资养家. 师:对,你看,"慈母情"三个字中,"慈"与"情"两个汉字的偏旁都与什么有关?  相似文献   

7.
课前游戏。上课。师:美国的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生:熟悉。师:他,你们也熟悉?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你们都知道吧?师:(板书课题)课文读过了吗?能把文中的字音读准吗?生:很好。师:来试试吧,把这些词语读一下。(课件出示词语:兴奋、誊写、皱眉头、谨慎、歧途、出版、腼腆)“兴”字,还有一个读音,读什么?通过预习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一下你的预习情况,等会我们来交流,好吗?生浏览课文,回顾预习情况。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写巴迪妈妈和爸爸给他的诗的评价分别是“精…  相似文献   

8.
一、回顾成长历程,激发感恩之情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孩子快乐成长的录像)看了录像,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我感受到小时候生活的幸福。生2:我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师:爸爸妈妈给了你哪些关爱呢?生1:妈妈变着法给我做好吃的。生2:我生病了,妈妈陪了我一晚上。生3:爸爸带我去爬山,给我讲数学题。─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带来自己找的蚯蚓,都很想研究它,下面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1.你是在哪里找到蚯蚓的?2.你找到的蚯蚓是怎样的?(学生拿回蚯蚓来到实验室,急于展示自己找到的蚯蚓和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让孩子们在五分钟内交流和观察,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及提起他们探究的热情。)生:我是在我们军体院的大院花坛里找到的。生:我是在我们小区里草坪边挖到的。生:我是在幼儿师范学校的生物园的大树下挖到的。师:在什么情况下你们最容易找到蚯蚓?生:(很多人举手)下大雨后。师:那么你们告诉我蚯蚓它喜欢生活什么样的地方?生:潮湿的土里。评析:…  相似文献   

10.
[案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教学片断。教法一: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一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为了方便家长找座位,你怎么向家长介绍你的位置呢?生1:我在第2组。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家长能知道你的座位在哪儿吗?生1:我的座位是笫2组第3个。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生2:我坐在靠窗那一排的正数第3个座位上。生3: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1个座位上。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生3:从门口开始数。生4:我坐在第1组第4个座位上。生5:我坐在第…  相似文献   

11.
片断一精读赏析课文,入境明理动情1.抓场面,读中入境师: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得生动形象,最让你感动?该怎样朗读呢?生:我觉得第七节描写得形象生动。“震荡可怕极了……轮船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师: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生:应该读出撞船时的紧张、危急和混乱惊慌的语气。师: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大家听后评价。生:没有读出惊慌混乱的语气,读的节奏要快些。生:他读得很好。我觉得我读得表现力还要强些。师:那就让我们欣赏吧。(学生读得入情入境)2.抓对话,读中明理生:我觉得哈尔威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最生动。师:最让你感动的是…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我指导学生写《我的小伙伴》,经过一番集中指导,全班绝大部分同学都在草拟写作提纲或提笔作文,只有王宏新同学衔笔拧眉,左摇右晃,如坐针毡.我见此情景便来到他面前. 师:你为什么不写呀? 生:我没得写? 师:为什么? 生:我的小伙伴中没有挺好的同学. 师:谁是你最要好的小伙伴? 生:李××. 师:他有什么特点? 生:懒! 师:哪件事最说明他懒?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一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为了方便家长找位置,你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呢?生1: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一个。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生1:从门口开始数。生2:我在第2组。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你的家长能知道你坐在哪儿吗?生2:我是第2组第3个。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为了方便,我们把左边这一组定为第一组,正数第一个同学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好吗?生:(齐)好。师:现在统一了标准,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  相似文献   

14.
师 :(出示小黑板)第一自然段中的第二句和第三句这样写到 :深夜 ,我一觉醒来 ,看见爸爸在灯下看书。清晨 ,我还没起床 ,爸爸又在阳台上念起书来。请同学们先读一读 ,然后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告拆我们什么 ,再填写表格。生 :同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填写表格如下 :师 :从这张表格中 ,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爸爸看书的时间很长。瞧 ,他深夜读书 ,清晨也读书。师 :你真会发现问题!再想一想 ,还可以从什么地方也能看出爸爸读书的时间很长?生2:我发现他的孩子已经美美睡了一觉醒过来的时候 ,他却在灯下看书 ;他的孩子还没起床 ,他又在阳台上念…  相似文献   

15.
(教学《赠汪伦》)师:同学们刚才读了诗,借助注释对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理解,你们说说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李白与汪伦的感情很深。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生:我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看出来的。师:坐在下面的同学有和他一样感受的请把手举起来。(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师: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的的确确很深?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师:深,但还不够。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师: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真深啊。你读得太好了。同学们一起读读好吗?(学生齐读)(点评…  相似文献   

16.
张强  宋道晔 《山东教育》2012,(Z4):49-51
一、检查预习(一)解读课题,初识鲁迅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请看课题(师板书课题)。师:从课题中你看出作者和鲁迅是什么关系吗?生: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师:对!作者是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叫周晔。既然是伯侄关系,那课题直接写"我的伯父鲁迅"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加"先生"呢?生:这是对他的尊敬。师:对!"先生"是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的一种尊称。本组四篇课文都是与鲁迅有关的文章。昨天我们一起阅读了单元导读和课后资料袋。通过初步学习,我们知道鲁迅的确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不但他的侄女称他先生,所有尊敬他的人都称他为先生。师:让我们带着尊敬之情齐读一下课题。师  相似文献   

17.
正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课文朗读,谁先读给老师听?(一生读第1、2自然段。)师:很遗憾,有一个字漏掉了,你自己感觉到了吗?生:"有一年",少了一个"有"字。(该生把第2自然段又读了一遍。另一生读第3、4自然段。)师:他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读得很自然,像说话一样自然,这是我一直努力要做到的。(一生读第4自然段。)师:儿化音没读好。(范读"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请该生跟着读)再接着往下读。(生读)  相似文献   

18.
一、一音引入,激活印象师:老师这里录了一个声音,可时间长了我不知道是什么声音了。谁能帮老师判断一下?生:苍蝇的声音——嗡嗡嗡。生:蚊子叫声。师:再想想,你还在哪里听到过这个声音?生:是芦笛声,我在奶奶家的池塘边听到过,我还自己做了一个。  相似文献   

19.
师:上课之前,有个问题我们要讨论一下。大家看,有这样一个词——(师板书:亲人)师:读一下。(生读“亲人”)按照工具书里讲,亲人就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你血脉相连、相通的人。那么谁能告诉我,在你的身边,谁是你的亲人?生: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我的亲人。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我和他们有血缘关系。师:很好,请坐。还有吗?生:我的外公、外婆也是我的亲人。师:外公、外婆,他们和你的母亲有血缘关系。还有吗?生: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我的亲人。师:一点也不错!现在我要问你,你了解你的亲人吗?生:我了解我妈妈,她是护士,今年37岁了。师:你…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观看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古诗两首》视频.在这堂课上,林老师做了大胆尝试,让六年级学生重新学习四年级的古诗.为了适应高年级学生,林老师在教学目标上重新调整,凸显了以表达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一探究景语,感悟情语 (古筝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首古诗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离别时的情感.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分别时悲伤的心情. 师: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们之间深深的"情"字.(板书:情)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这两首诗中有"情"字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