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爱玲的小说构思奇特、怪诞,人们之间互相倾轧。小说中的父亲形象,都是游手好闲、爱赌博逛窑子、靠祖上的遗产打发日子的没落的"去势"形象;而母亲形象,则是自私自利、阴鸷毒辣的"冷漠"形象。通过对父母形象的描写,表达着作家对生命的失落、命运的无常、人性的卑劣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构思奇特、怪诞,人们之间互相倾轧.小说中的父亲形象,都是游手好闲、爱赌博逛窑子、靠祖上的遗产打发日子的没落的"去势"形象;而母亲形象,则是自私自利、阴鸷毒辣的"冷漠"形象.通过对父母形象的描写,表达着作家对生命的失落、命运的无常、人性的卑劣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小说以"家庭失落者"的心态,以"人世挑剔者"的眼光,无情地剖析人性的丑恶。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冷漠、残缺,母亲形象阴狠、毒辣、病态,婚姻充满现实和功利,或为物欲,或为情欲,是一片感情的荒漠。父爱和母爱的双重缺失给张爱玲带来一生的不幸。使她的作品充满着荒凉的家园意识和浓重的世纪末日情感。  相似文献   

4.
作品题材很小,人物很少,并且多以女性为主,这就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色。张爱玲描写的女性形象,有初涉世事的少女,有遭遇婚变的少妇,有的写了一生的经历,有的只是人生的片段,但她对人物命运的处理和最终结局是一致的。本文主要讨论了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庐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女性意识的作家。作为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二者的作品都体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尤其是她们的小说都善于描写女性心理和情感,表现动荡时代中的女性生活。通过对庐隐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出二者女性意识在小说中的不同反映。庐隐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悲哀,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苍凉。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是始终引起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从心理特征、思想特征和命运特征三个方面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期借此更好地解读张爱玲。  相似文献   

7.
《太太万岁》是张爱玲的著名编剧代表作,其中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均塑造得很成功。男性形象是令人失望的,张爱玲对男主人公表示否定,父亲角色也是负面角色。女主人公陈思珍在和自己的丈夫、婆婆、父亲、丈夫情人进行周旋的时候,出现了神经喜剧中的戏剧式反讽。但是,陈思珍不具备好莱坞神经喜剧中女主人公的女权主义特点。张爱玲通过电影给观众提出思考,女性究竟怎样才能获得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父亲形象在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不以彰显的方式给予呈现,而以遮蔽作为表征。文章结合具体文本揭示其三种遮蔽方式:贬抑、置换、缺失。对父亲形象的丑化与幼化以及无情嘲讽是其贬抑的主要手段;通过兄长、母亲或家庭中其他成员对父权的行使达到对父亲形象的置换;以构想父亲的不存在造成父亲形象的缺失。文章另从女性的普遍心理共性及婚恋视角切入考察其对父亲形象遮蔽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无论是在形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均是猥琐﹑坠落﹑无能﹑丑陋的,张爱玲作为女权意识的代言人,在她的小说中女性生存的苍凉与悲怨的女性主题意识是通过对男性形象的描写而体现出来的,反映了那个畸形时代里的畸形产物。本文试图通过对张爱玲笔下的类型各异的男性形象的分析,来透视张爱玲的内心世界以及她对于男性所持有的视角和观点。  相似文献   

10.
母爱本是人世间最无私、宽厚、圣洁的情感,但张爱玲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却纷纷转化为庸俗、冷漠自私、变态的化身。通过对张爱玲生平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童年体验对她塑造母亲形象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美学意义上来说,意象就是作品艺术形象中具有特殊意蕴的那一部分。在一般作家的笔下,人物是被当作小说中的形象加以塑造的,而到了余华这里,很多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形象,具有特殊的意蕴。论文主要论述了余华小说中的几类人物意象:符号化的人物意象、儿童意象、非正常人意象、父亲意象、女性意象。  相似文献   

12.
早期西游文学文本以至百回本《西游记》中猪八戒之“妻”有三:裴海棠、卵二姐、高翠兰。这三个形象的设计分别植根于不同的文化渊源,具有各自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情况下的艺术匠心。但一贯地都主要服务于猪八戒典型形象的塑造,即作为猪八戒欲望的对象,以成就猪八戒为世俗“好丈夫”、“好女婿”形象,尤其是帮助突出了猪八戒“有顽心,色情未泯”(第一百回)之为“色”所累者的本性。这一本性是八戒修行学佛最大障碍,却是他作为文学形象最根本的性格特点。至于从《西游记》两写猪八戒“倒踏门”的无所顾忌甚或以为得意,推断其《西游记》的作者不象是父为赘婿的吴承恩,虽不自本文始,但其作为《西游记》作者非吴承恩的内证,却是再作强调而决不过分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希腊神话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往往与灾难、万恶结缘。但她们中极少有十恶不赦的反面典型,而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非伦理化色彩和更加本真的原生态特征。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凸现的是“真”,并与“美”紧密相连,女性形象之“美”的塑造偏于个性与率真,从而淡化了伦理道德层面的“善”。原始神话对女性形象的不同描写,影响了中希两国女性文学形象的特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14.
A developmental ecological model was used to identify child attributes, father characteristics, and famili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ultidimensional father involvement with preschool children enrolled in Head Start. The relations between father involvement and children's school readines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Eighty-five African American fathers and father figures were surveyed about their involvement in child care, home-based educational and school-base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Children's school readiness competencies were evaluated via teacher report or direct assessment. Father involvement in child care and home-base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were predicted by different contextual factors and child attributes. Fathers were more involved in child care activities when they lived in a child's home and when a child was highly emotional. Fathers who perceived the existence of a strong parenting alliance reported more involvement in home-base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Father involvement in child care and home-base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a contextual,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African American fathering and hol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fatherhood initiatives in 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ield. Efforts to increase father involvement may be most effective when addressing the multitude of influences on fathering behavior and focusing on father-child activities that occur outside of the preschool setting.  相似文献   

15.
俄狄浦斯情结是中西方文学中共同的文学主题,他们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即都表现了父母子三者之间的三角关系,又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西方更为直接,表现为破禁之后的惩罚,而在中国文化中则表现比较隐晦,而且中国文化将孝引入心理机制从而从根源上消解了这种乱伦的出现。不同的表现与模式其实正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张瑞 《宜春师专学报》2014,(4):116-118,130
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女性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和张爱玲都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在她们的作品里,她们用女性作家敏感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纵使两位女作家一中一西,但是她们在主题探讨中都涉及了女性生存悖论以及人类普世的孤独和哀凉.与此同时,她们在写作手法也有一致的地方.在各自的主要作品《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中,两位作者都使用了哥特式的小说手法,文本在不同程度上都阴森恐怖,让读者不寒而栗,却又引人深思.本文旨在对《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中的哥特艺术手法进行解析和对比,以期能更好的理解两位女性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浪漫主义诗学传统中,李白和郭沫若是两座屹立的高峰。从思想文化立场来看,郭沫若和李白都是杂糅了儒、道、侠等文化的非常复杂的存在,都是各自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史上的“洄水沱”现象。二者不仅在复杂性上相似,而且在具体的思想文化方面具有相通性。该文就入世品格、叛逆意识、隐逸思想以及任侠精神四个方面对李白与郭沫若的共通性作出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蔡东藩的历史通俗演义,把一个统绪一个统绪的兴亡过程,一个一个人物的历史表现都告诉你,余下更多的是给人们以思考判断的空间。用阶级成分论是无法评论这本书的,也无法评论拥有读、拥有时间的内在有着永恒的美的一切佳作。一部好的历史实录,可当作一部小说看;一部好的学作品,同样可以看作是历史真实的学诠释。  相似文献   

19.
格雷厄姆·格林的《名誉领事》的主要人物结构印证了西方文学中一个重要母题——父与子母题,文本中表现了这一母题的基本内涵:子对父的认同、对父的仇恨以及弑父娶母情结的情感走向。这一母题渊源于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古希腊文学与古希伯来文学。而文本创作主体个性化的成长经历则激活了这一传统母题。  相似文献   

20.
阿Q与陈奂生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都因作品中成功的人物形象赢得了高度的评价和热烈的赞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拥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为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缩影。阿Q是典型的旧式不觉悟农民形象,性格中带有极深的奴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陈奂生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极度贫乏,憨直、朴实,又带有点“阿Q气”的新时期典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性格中落后的东西都因袭了历史重负的缘故,但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性格中的“阿Q气”又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